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我市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教育城域网作为新世纪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工程,能够高效、快捷地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为教育均衡和跨越式发展创造了条件,为教育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育城域网的硬件建设将直接关系到教育信息化在常规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浦东新区教育城域网联网单位不断增加,网络规模不断扩大,如何确保城域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已经成为运行管理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尤其随着云计算的风靡,已掀起IT服务管理的颠覆浪潮,在改变传统IT应用模式的同时,它也将影响着IT管理技术走向新的变革。在此背景下,作为浦东教育城域网运行管理部门,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教育信息中心开展基于ITIL的网络运行管理探索与实践,其目的就是让浦东教育城域网运行更加安全稳定,管理更加规范高效,服务更加贴心快捷,为迎接云计算的大规模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上虞市教育城域网自2000年12月开通运行以来,网络规模和应用得到了长足发展,远程教学、教学视频点播等日新月异的网络应用正不断改变着传统的教育教学科研模式和日常管理模式,对整体推进上虞教育现代化、实现上虞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近年来随着校园网络应用的不断升级和数据量的激增,教育城域网内部病毒发作日趋频繁,网络阻塞现象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4.
教育城域网是传统教育系统的延伸和放大,能促进本地教育现代化的快速发展。然而,随着应用的推进与深入,教育城域网的一些瓶颈效应已经逐步凸现,并严重制约了教育城域网的进一步发展。本文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了教育城域网的瓶颈与根源,提出了一种新的教育城域网组建方式——虚拟教育城域网。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教育信息化的水平,防止校园网建设各自为政、重复投资、联通不畅、共享不足等问题,我县积极推进以教育城域网网络中心为主体、以各校校园网和接入计算机为基本结点、面向全县教育系统的教育城域网的建设。如今,一个稳定、高速、安全、智能的教育城域网已为全县教育网络互联和资源共享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并探索出一条颇具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发展道路。2001年12月,我县召开了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全县教育信息化发展目标和具体措施。县教育局成立了教育城域网建设领导小组,并邀请省内外有关专家、国内有实力的厂家技…  相似文献   

6.
IPv6教育城域网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教育城域网发展迅速,但基于IPv6的教育城域网建设及应用才刚刚起步。现有教育城域网的资源共建共享模式存在诸多问题,已成为制约教育城域网进一步发展和应用的瓶颈。在新的IPv6网络环境下,建议从传统的"集中式 树形层次"模式向"分布式 扁平化"的P2P模式转变,并初步设计出IPv6教育城域网P2P资源共建共享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教育城域网发展迅速,但基于IPv6的教育城域网建设及应用才刚刚起步。现有教育城域网的资源共建共享模式存在诸多问题,已成为制约教育城域网进一步发展和应用的瓶颈。在新的IPv6网络环境下,建议从传统的“集中式+树形层次”模式向“分布式+扁平化”的P2P模式转变,并初步设计出IPv6教育城域网P2P资源共建共享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8.
随着各地教育城域网网络平台建设的完成,城域网应用平台和应用系统的建设成了大家关注的重点。有效发挥教育城域网的功能,提高教育城域网的实用性,关键在于教育城域网整体应用系统架构的设计,并在此基础上分步而有序地建设相关的业务系统。浦东教育网应用平台建设经过了近10年探索和实践,已形成了浦东特点的应用系统架构模式。笔者通过总结浦东新区教育网应用平台和管理系统建设过程的实践经验,分析了教育城域网应用系统建设中需要关注的问题和措施,以供城域网应用系统的建设者和管理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DDN专网暴露出诸多问题,如带宽低、无法支持多业务等。对企业DDN专网进行改造,实现基于IP城域网的MPLS VPN技术应用,具有高带宽、高可靠性、易于维护和扩展等优点,完全能够满足企业业务发展的需要,为将来三网合一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近一两年来教育城域网建设及网络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已经成为全国各教育部门关注和投入的热点,我国教育信息化已经从校园网建设进入了教育城域网建设的发展阶段。教育城域网成为了一个地区实现区域内教育资源整合应用和区域内外连接交流的新平台。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育管理、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得以应用,比如教育系统的综合管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基于教育城域网的教育资源库的建设,基于教育城域网条件下的教学模式研究等等,标志着教育城域网建设和基于网络环境下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深化各地教育改革,促进教育现代化,提升…  相似文献   

11.
教育城域网是便于学校和师生快捷交流、实现资源共享的交流平台,是整体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建设城域网需要投入较大的经费,但目前一些教育城域网的应用情况不尽如人意,导致本就短缺的宝贵教育经费投入未能取得理想的预期效果.因此如何提高教育城域网的应用效益、使城域网成为促进区域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强力助推器而不是“鸡肋”,是教育城域网建设者当前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作者根据主持开展南宁教育城域网建设与应用近5年的实践经验和体会对如何提高教育城域网在教育管理和教学中的应用效益提出一些思路和想法.  相似文献   

12.
教育城域网的发展经历了基础设施的普及阶段、网络完善阶段、业务支撑优化阶段,第四代教育城域网将进入应用整合优化阶段.其特点是:融合模式。结合教育城域网四个阶段的特点,同时,根据锐捷网络在全国服务于近三百个教育城域网的经验,总结出从核心骨干、网络出口、数据中心、无线城域网、运维管理、实名制管理、网络层及应用层的单点登录等7个方面去建设教育城域网。  相似文献   

13.
行业动态     
2005全国教育城域网建设与应用高层研讨会为了进一步加快教育城域网的建设步伐,促进教育城域网的应用,探讨城域网在支持教育电子政务、教育管理、教学信息化方面的作用,交流城域网建设、管理和运营方面的经验,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在成功举办了两届全国教育城域网建设与应用研讨会的基础上,决定于2005年4月15日-18日在苏州举办“2005年全国教育城域网建设与应用高层研讨会”。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讨论了教育城域网规划设计的原则,对城域网的主干设备与技术选型进行了分析,同时讨论了教育城域网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近一两年来教育城域网建设及网络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已经成为全国各教育部门关注和投入的热点,我国教育信息化已经从校园网建设进入了教育城域网建设的发展阶段。教育城域网成为了一个地区实现区域内教育资源整合应用和区域内外连接交流的新平台。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育管理、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得以应用,比如教育系统的综合管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基于教育城域网的教育资源库的建设,基于教育城域网条件下的教学模式研究等等,标志着教育城域网建设和基于网络环境下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深化各地教育改革,促进教育现代化,提升当地整体教育水平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前,支持多媒体教学、视频点播/组播应用、VOIP语音应用等综合业务的新型教育城域网成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新趋势。由锐捷网络(原实达网络)和山东省临沭县教委携手共建新一代业务驱动型教育城域网通过采用系列智能网络技术及领先的应用方案,在完成城域网统一全市中小学教学和教务管理、统一因特网出口、统一全市教育软件平台“三个统一”职能基础上,成功实现VOIP等多种网络应用,为国内县级教育城域网工程的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前,将多媒体教学、视频点播/组播应用、VOIP语音应用等各项技术融于一体的新型教育城域网解决方案成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趋势。作为我国教育城域网重点样板工程之一,由实达锐捷网络  相似文献   

18.
教育城域网已经成为国内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一个主要应用方向.本文从网络、资源、应用三个方面探 讨了建设可运营教育城域网,提出以投资的观念建设教育城域网,使之可有效管理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00年教育部召开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部署了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校校通”工程的任务。遵照会议精神,我们建立了渝中区信息技术教育领导小组,制定了《渝中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五年发展规划》,并于2001年春全面启动渝中区教育城域网建设项目,2003年3月工程建设全面验收完成。渝中区教育城域网由教委网络数据中心和80所学校组成,覆盖全区中小学、幼儿园,100%的教室、办公室设置了数据接口,100%的教职工接受了信息技术培训,全区学校实现了“校校通”、“班班通”。教育城域网的成功建设,为整体推进渝中区教育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教育城域网是地区教育网络的核心,其承载业务也在不断增加。如何利用教育城域网的基础设施资源,发挥其技术优势,切入教育管理的重要应用还有待研究。文章依托城域网架构,以中考网络阅卷为实际需求,围绕业务整合开展了SWOT分析,针对城域网架构的网络阅卷进行了技术设计,在系统分析层面和技术框架上做了初步阐释,对开展城域网架构下的网络阅卷工作提供了来自实务操作的参考和借鉴,对该技术框架下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