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滨州学院学报》2022,(1):13-19
新的时代条件下,面对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新军事技术变革的冲击和推动,作为中国古典军事理论的扛鼎之作,《孙子兵法》研究有必要实现新的发展和突破,以服务于时代的需要。而这就要求将孙子研究必须置之于中国传统兵学文化的历史脉络之中,必须置之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长河之中,必须置之于现实军事斗争实践的需要之上,必须置之于中西方军事文化的对撞和交流之上。当代孙子研究只有建立在这四个新基点之上,才能够实现大发展和新突破。  相似文献   

2.
记忆,之于我们,是早喜三月的清风吹来的明友间的甜甜的嬉笑声;记忆,之于我们,是三伏暴风雨之夜电闪雷鸣间我与你咸涩的泪水;记忆,之于我们,是在黄澄澄的柿子树下细不可闻的低头私语;记忆,之于我们,是在腊月间独自站在苍白的月亮下望着寒风中独自划过的流星。——题记  相似文献   

3.
一些西方学者认为,道德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占据着核心的地位,其几乎可视为一种“道德政治文化“。这种模式是指道德是政治权力合法性的元点,一个人因为拥有道德高权而获得权威,又因为权威而获得政治权力,这便构成了政治合法性的整体评价体系。无疑,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道德与政治二者的关系与非常密切,并与西方具有明显的差异。从道德的内涵入手,对中国政治文化中德治传统及其现代表现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彰显道德之于中国政治的独特功能。  相似文献   

4.
于沛 《历史学习》2010,(9):38-38
笔者认为全球史应该属于民族历史记忆中的全球史。中国学者讲的全球史应该是中华民族记忆中的全球史。历史记忆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把西方五花八门的观点归纳一下用一句话来概括——历史记忆是历史存在的形式,这是西方最重要的一个命题,或者说历史的本质内容就是记忆,这是我们把西方各种观点归纳在一起得出的一种结论。其中我们和他们不一样的是我们强调的是民族的记忆、强调的是群体的记忆,强调的是集体的记忆而不是个别的、个人的记忆。  相似文献   

5.
公园是由近代西方殖民势力引入中国的,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休闲娱乐空间,伴随着殖民主义的渗透而成为政治空间。在初期因禁止华人入园而引发公园运动,形成了中国人“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深刻民族集体记忆,而且公园中的殖民主义纪念建筑也进一步刺激着中国人的民族主义情绪。  相似文献   

6.
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的《语文之道》,其中一段令我记忆深刻:“语文之道是积累之道。小学语文是童年的语文,是种子的语文,是经典的语文,是积累的语文。童年如自然之春天,春天是播种的季节,人在学习的春天是记忆的季节,是积累的季节。‘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则强调了积累之于表达的重要;‘腹有诗书气自华’,强调了积累之于气质的影响;‘杜氏使人灵秀’,强调了积累之于智力人格的改变。  相似文献   

7.
西方现代民主缘于代议制的“少数人统治”而陷入困境,面临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主题变迁,其变迁的总体路径就是通过公民政治参与空间的转换即协商民主来寻求民主发展的突破。基于中国现实考量,协商民主之于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价值内核是党群协商,其意义在于通过执政党与群众的直接对话与协商,将政治参与的主体从社会经济精英扩展为人民大众。  相似文献   

8.
王倩 《文教资料》2005,(28):138-139
中国人和西方人在基础教育中存在着很大的区别,长此以往造就了不同的性格取向,以至于在对母语以外的外语学习中,形成了迥异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一门外语的学习往往需要主动地使用和热情地交流,这样才能掌握得快,记忆得深。西方人在外语学习上占有了很强的主动性,而我们,相对而言则略显拘谨,虽然感觉稳妥,但实际非常呆板。尤其是中西方学生同时身处异地求学的时候,例如同时到俄罗斯求学,我们会发现他们间的明显不同之处:就性格取向方面:中国人相对平和、谦虚。西方人则主动、热情。反映到语言知识的学习上:西方人敢于大胆并主动地交流,他…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个独立自足的人文元素,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源头,如《荷马史诗》、《圣经》之于西方文明,《古兰经》之于伊斯兰国家,《吠陀》之于印度。这些源头性的作品融人后世人的显意识和潜意识中,左右着人们的情感、思想和行为。《离骚》就是这样一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悠久影响的经典作品。  相似文献   

10.
“穷人病”     
约翰·斯诺医生挎着医药包匆匆地走在街上,大街上没有了平日的喧闹,显得有些萧条冷清。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名医,是使用醚和氯仿等麻药的专家,还曾经为维多利亚女王接生。可是在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疾病面前,他也感觉到了无能为力——霍乱。霍乱,作为瘟疫中的古老贵族,从17世纪开始取代黑死病成为西方人心中的集体死神。1817年,霍乱首次在恒河  相似文献   

11.
甲午战后,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为了拯救古老的中国,把他们的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和维新变法的主张公之于社会,广泛地影响群众,左右舆论,就在各地大量地发行报纸。报纸这个社会舆论工具于是乎就成为戊戌时期维新派宣传、传播西学的重要新型媒介之一。(一)鸦片战争之后,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半殖民地、半封建性的变化,西方资产阶级文化利用各种渠道渗入中国,而作为西方  相似文献   

12.
意大利美食     
提到意大利,让人可以联想到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文艺复兴的伟大艺术,米兰的流行时尚,威尼斯的水都风光,罗马的圆形竞技场。西西里的黑手党……当然,在这之前的是令人垂诞的意大利美食。人说:意大利餐之于西方美食,就好比中餐之于东方美食。  相似文献   

13.
我们运用问卷调查和词汇测试练习.调查了40名师范生、高中生对词汇记忆的看法和他们使用的记忆策略.结果表明.中国学生运用多种策略来记英语词汇。一、引育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英语过程中遇到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词汇学习.中国人使用的同汇记忆策略是否和西方人相同,西方人有效的记忆法是否对中国人也同样有效?这是个值得探讨的课题。二、调查方法1.调查对象。阳江师范学校的15名英语专业学生.15名非英语专业学生.两阳中学10名高中学生,共40名自愿参加了这项调查活动。他们的平均年龄均为17岁,男女比例各半。  相似文献   

14.
人之于世,殊为不易。在看似平坦的人生旅途中充满了种种荆棘,往往使人痛不欲生。痛苦之于人,犹狂风之于陋室,巨浪之于孤舟。百世沧桑,不知有多少心胸狭隘之人因受挫而一蹶不振;人世千年,更不知有多少意志薄弱之人因受挫而志气消沉;  相似文献   

15.
李晓方 《历史教学问题》2010,(3):104-108,10
作为空间形式的村落与建筑,无不承载着历史与回忆。它穿越时间和代际,传递出民众的生活经验。通过这一特殊的空间载体,去触摸逝去的历史和集体记忆的传承机制,实乃洞察人类历史与文化的一个新视角。这一研究旨趣在西方史学界颇具市场,业已形成较为成熟的社会记忆的史学理论。如何将西方史学界关于社会记忆的史学理论导人中国史研究,  相似文献   

16.
当前的音乐教育中大都以夯实基础为由而重技轻艺,将学习和教授的重点集中在技术技法上,所表现的音乐缺失了"灵魂".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正如同美食之于味觉、绘画之于艺术、文字之于语言、美德之于灵魂.运用感受、认知、记忆、回忆、想象、创造等多方面全方位建立内心视听标准和审美标准,将有助于技术与艺术相辅相成,提高音乐审美修养.  相似文献   

17.
文炜 《青海教育》2013,(6):54-55
文学的教育功能在我国是被相当重视的,相关论文也不在少数,而且从古代的“诗教”至今,中国的文学教育已经有不短的历史。于是有乐观的研究者试图证明文学之于中国,有如宗教之于西方,以为可以文学来取代宗教精神缺失的遗憾。  相似文献   

18.
文坛上“六十年代人”的出现如同右派作家之于“文革”前、知青作家乃至“新写实”作家之于“文革”中的重要性一样,标志着当代文坛中流砥柱的组成产生了明显变化,并对文学的未来承载着担当。六十年代人的历史发现与童年记忆成为他们创作的两大资源,乡土情怀使六十年代人在文学传统上回归入流。本文正是在“六十年代人”这样的视域中研究王跃文的短篇小说集《漫水》的。  相似文献   

19.
人文教育旨在探讨人之于教育及教育之于人的本真诉求。从培养公民的视角来看,西方大学人文教育经历了古典人文教育(城邦"公民"之培养)、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世俗"公民"之培养)和近现代资本主义时期的通识教育(国家理想"公民"之培养)。在此过程中,西方大学人文教育的目的、内容和展现方式都围绕公民培养展开,并随着公民内涵的不断扩展逐渐丰富,这有助于探索我国大学人文教育本土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中亚及中国西部地区,一向为中外有识之士执着追求研究的热点。一言之于西部,便会引起人们对浩潮万里,闪烁着古文化之光的西域,以及东西方文化交通纽带——丝绸之路深遂的遐想。他们或征之于途,或笔之于书,历尽难辛,不断积累了散见于中外典籍的丰富资料,姑置别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