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着价值偏移的困境,其中尤以传统文化价值的缺失为最。当代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育“人”而非制“器”。高等教育要在传承人类文明与文化的同时,唤起大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使之在了解自身文化的基础上,主动去重建自身的文化,自觉地从世界文明史的高度来认识中国、认识世界。笔者认为主要通过营造高校的人文氛围、进行通识教育、精心设计基础人文必修课程以及研读中外经典等方式来实现,逐渐形成相对完善的现代高校人文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2.
以教学为主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升本时间较短。学校缺少深厚的的文化积淀及高度的文化自觉,要实现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使命就只有将文化功能与人才培养功能相结合,通过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来实现大学的文化使命。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需要通过专业教育来完成,而文化修养则要通过通识教育来实现。因此,明确通识教育理念,重视和加强通识教育课程改革,加强通识教育教学管理和教学方法改革,提高通识教育质量,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发挥文化传承功能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浅论当代大众文化语境下的戏剧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大众文化的语境之下,一面是戏剧教育的贫弱现状,而另一面则是戏剧发展和素质教育对"戏剧教育"的热切需求,这些都在呼唤着"戏剧教育"的加强和普及。在复兴戏剧教育的道路上,我们唯有:坚持素质教育的总方向,推动戏剧走入中小学课堂;加强高校的戏剧通识教育,促进戏剧文化传承与推广;借助编演实践,推进课程改革,促进项目教学;支持校园戏剧,塑造学生角色意识,才能够重新找回戏剧艺术和戏剧教育的辉煌。  相似文献   

4.
文化自觉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态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是文化自觉的应有之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积极增进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努力营造传统文化学习的良好氛围;以队伍培养为关键,有效提升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是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5.
高校书法教育最早应追溯到20世纪初,但作为专业教育始于至六十年代。其现状主要是:过于专业化,通识教育不足;从全国来看,存在地域性差异;生源及毕业生就业实际严重制约高校书法教育的发展。高校书法教育意义主要体现在:高校文化传承功能的一种体现;对传统书法传承的担当;是高等教育一项重要内容和人才培养有效途径之一。高校书法教育再定位思考:各类高校应增加书法通识教育的内容;专业教育要结合学生就业实际,注重艺术方向的拓展与书法文化方向的多元。  相似文献   

6.
通识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基础部分,深含着文化的信念与价值,肩负着培养具有民族文化的年轻一代,维护国家、民族认同与归属的使命,并坚守着传承民族文化的传统。构建与延续文化认同是通识教育的精神与动力,也是其生长、发展的根基。当前,我国通识教育必须转变"横向移植"的形式化取向,强调中国的文化认同;以本土文化资源为基础,建立自己的通识教育,担负起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责任。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黑龙江大学戏剧通识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情况,从探索综合类高校戏剧通识课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开展戏剧艺术与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合作项目、使戏剧艺术最大程度发挥社会功能等方面进行研究,挖掘综合类高校戏剧通识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8.
文化自觉是一个具有鲜明中国风格、民族烙印和时代特色的命题,为新形势下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可以借鉴的理论工具和分析视角。高校应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以使命意识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注重自我觉醒,以先进文化引领文化发展与繁荣、不断自我反省,以创新精神推动文化生产与传播、强化自我创建,深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以发挥其对文化建设的辐射功能、提升功能和示范功能。  相似文献   

9.
高校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已然成为多元文化的汇集地,将海丝文化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较好地发挥了高校文化育人的作用。高校应把海丝文化运用到育人的过程中,传承、创新和融合海丝文化,以此增强教育的实效性。教育工作者应该创新教育,不断深入挖掘海丝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从泉州的高校逐渐向其他地区辐射,借此传承发展海丝文化,积极地为实现中国梦奋斗。  相似文献   

10.
通识教育作为一种帮助大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精神的教育,也是文化传承创新及公民政治社会化的平台。在现代化与全球化进程相契合的今天,我国通识教育面临着一些现实困境:未能营造出兼容并包的和谐氛围;通识精神的模糊;难以让大学生具备全球化多元化视野等。文章阐述了通识教育应当具备的现代精神以及通识教育的完善路径,以期使新时期的通识教育真正具有多样性、开放性,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育全面发展的现代公民。  相似文献   

11.
陈伟南先生的座右铭是:"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事业的成功在于努力。"他德才双馨,富而思源。首先,先生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奉献精神,一直强调人文精神承传和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并长期践行支持文化事业建设。其次,先生具有世界视野和"互动认知"的文化意识,以"海纳百川"的文化态度,弘扬优秀人文传统。  相似文献   

12.
现代世界一流大学的精神即对大学核心价值与理想信念的坚守,其精神特质是在大学精神中体现出的特殊品位、志向、气质与神韵。上溯世界一流大学高度集中的欧美大学发展历史可知,其精神特质是在古希腊、古罗马的博雅教育,德国的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理念,以及美国威斯康星思想基础上形成的。大学主体的本然状态体现为作为信仰意义的本体、知识传承与创造的本职、实践活动的教育本身,大学的本体精神、知识精神和实践精神构成一流大学精神特质的三维分析框架。世界一流大学的精神特质从以上三方面加以体现,具体表现为:形上寄托、真理追求、原理探究、自由教育、个性自由、胸怀天下。  相似文献   

13.
从"体育文化帝国主义"的视角以及"中西体育文化冲突"下的梅山武术传承和发展现状来看,"蛮"是梅山武术的精神要核,梅山武术的"文化悖谬"主要体现为文化传统与现实诉求的矛盾;传统精神与现代价值的差异是梅山武术生存危机的直接导因,社会基础的变迁是梅山武术现代生存危机的根本原因。升华梅山武术的现代精神价值理念,确立对梅山武术文化的认同与适应,重视传统的维系与超越是梅山武术传承与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马山堂 《太原大学学报》2013,(3):123-124,131
艺术类高等职业院校肩负着文化传承、文化创新和培养高级专业人才的使命.然而,在国内高校大规模扩张以及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等思潮冲击下,如何准确把握自身职能定位,已成为新时期艺术类高等职业院校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课题.艺术类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是其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自身特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涵盖了学院文化中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三个层面.加强艺术类高等职业院校文化建设对提高育人水平、提升学校文化内涵和综合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广东精神"是广东人民历史沉淀形成的重要精神财富。作为一种区域文化,它是地方高职学生生活学习的文化背景,也是他们德育认知的载体、情感认同的依托、行为塑造的关键。新时期"广东精神"融入高职德育是实现"幸福广东"愿景的需要,也是彰显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需要,对当前广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加强高校文化建设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高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举措。实现文化育人在高职院校育人过程中的价值引领、规范约束、凝聚激励和能力提升等功能,必须深入挖掘和深刻领会文化育人的历史要素、环境要素、主体要素和开放要素的内涵价值。通过历史性文化要素的传承、环境性文化要素的营造、主体性文化要素的归位和开放性文化要素的融入等方式,充分合理地运用和配置各项文化育人要素,打造独有的高职育人文化,构建高品质的现代高职文化育人体系。  相似文献   

17.
传播方式、阅读习惯、教育类型和主体意识等四大变化,给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定位与思考。馆员工作职能的重新审视,文化传承作用的凸显,信息技术在图书情报的大量运用,推动着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发展与变革。结合职业院校的特点,发展与变革的趋势理应具有文化传承、开放共享、数字化和职业文化突出的特性。  相似文献   

18.
论高校传统节庆教育的“现代性”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节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物和文化象征,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目前高校开展传统节庆教育尚处于探索阶段,存在认识不到位、形式单一、内涵匮乏等问题。这就需要高校在挖掘传统节日的外延和内涵上下功夫,创新教育理念、完善教育内容、拓展教育载体,形成教育特色,实现"现代性"转型,最终促进大学生形成传承和保护中国传统节庆文化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9.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地方高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场所和窗口。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地方高校应以改革创新精神,自觉践行“发展为大、德育为先、师生为本、实干为荣、特色为贵、引领为尚”的理念,扎实有效地深化与拓展精神文明建设,凝炼和展现地方高校的个性和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