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6 毫秒
1.
托妮·莫里森在《宠儿》中不乏对记忆的思考,刻画了黑人个体及集体在"记"与"忘"之间的伦理选择。本文聚焦主人公丹芙,沿着塞丝母女回归黑人社群这条伦理线,试图分析基于"记"与"忘"体现的伦理意义。认为长久以来丹芙铭记家族创伤、忽略与他人相关的记忆加剧了自身被隔绝的伦理困境。而重构家族记忆、接纳黑人集体记忆有助于丹芙伦理身份的重塑,在"记"与"忘"的平衡中做出正确的伦理选择。通过对文化记忆及共同记忆的回溯,黑人社群重新凝聚为具有伦理关怀的共同体,对宠儿的集体哀悼折射出在铭记历史的前提下忘却创伤情感的伦理观照。  相似文献   

2.
胰腺是人体重要的消化腺,与人体的消化和代谢密切相关.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和饮食方式正逐步改变人体患病图谱.不科学和不合理的生活方式严重影响着人体的免疫机能,危害着人类的健康,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提出的概念,是因自身免疫系统和器官的功能性障碍所引起的一系列机体疾病,其机理并不完全清楚.本文以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为研究基础,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并结合自身的临床实践经验,探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法,旨在为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治疗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从伦理批评角度审视《宠儿》中塞丝的杀婴行为,可以获得更宽广的阐释空间和多重的意义,从而深化对这一悲剧的理解。塞錾杀子的行为虽然是出于母爱,但严重违背了人类最基本的伦理道德,违背了自然法则与社会伦理规范,是人性伦理倒退的表现。塞丝杀子不仅剥夺了女儿的生存权、而且也使女儿丧失了反抗、逃跑、斗争的机会,其行为的合理性、必要性是值得商榷的。从悲剧发生的社会背景、黑白种族文化关系分析,塞丝的杀子悲剧是奴隶社会灭绝人性的悲剧,是黑白种族文化冲突的伦理悲剧,也是白人人性丧失与文明倒退的文化伦理悲剧。  相似文献   

4.
罗尔斯的政治自由主义基于对公民间的伦理-政治关系的理解,将自由平等的公民作为社会契约的主体,从而构造了一种自由主义的政治社群。这种社群是一种内在的善,但它所依据的原则是公民们运用公共理性进行公共推理的结果,从而并不在本体论上享有相对于个体的优先性。公共理性的运用过程,与当代慎议民主理论所主张的慎议政治在本质上是契合的,后者为政治自由主义提供了必需的独立政治概念的基础,而这种契合也表明,自由主义政治社群的构造要求自由主义克服自身与民主主义之间的张力。  相似文献   

5.
朱金秀 《文教资料》2013,(27):54-55
当前我国高校美学教学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上不同程度地存在单一陈旧、思维僵化等弊端.把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以及逻辑与历史的统一等辩证法则运用于美学教学,有助于克服这种弊端.灵活运用辩证法则的美学教学与美学学科自身所拥有的感性与理性,情感性与伦理性,精神性与实用性,以及人文性与功利性辩证统一的张力结构,为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了双重的契机.  相似文献   

6.
寇东亮 《红领巾》2005,(1):114-116
社群主义伦理通过批判新自由主义权利伦理的两个命题,即“自我优先于目的“和“(自由或正义)权利优先于德性“,确立了“目的优先于自我“和“德性优先于(自由或正义)权利“的原则.社群主义伦理旨在揭示新自由主义权利伦理所存在的内在人格或品德解释力的缺陷,力图以社群的历史传统说明自我人格和德性的生成及发展,希望恢复一种自然的德性生活,即一种人性的、历史的、社群的、社会的道德生活.  相似文献   

7.
利用级联方法构造布尔函数是一种常用的、重要的构造方法.由于这种方法构造的布尔函数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因此被广泛应用.文章给出一类用级联方法构造的布尔函数,并从理论上讨论其谱分解式,相关免疫性及代数免疫性.  相似文献   

8.
受哈佛商学院MBA毕业生签署商业伦理誓言的启发,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在商业伦理课程中也安排了誓言写作环节,以期帮助MBA成长为负责任的领导者.但学生所写誓言的内容并不必然反映其真实的道德水平,不能据此做出道德高下的判断.事实上,学生未来职场中的每一次选择,才是对其职业伦理水平以及其所受职业伦理教育的最好评价.同时,鉴于国人的存在感、荣誉感和道德感向来更多依赖于社会、社群中的文化结构(具体表现为非常在意自己的表达所带来的朋辈反应、群体压力及社会印象),对于誓言写作这种探索的实效,对于各类誓言的显性或隐性功能,也还需要用一种更为全景化的视角来观察.  相似文献   

9.
政府在对流行病的防控中为了公共的健康难免会对个人的自由、隐私等权利有所侵犯,这种侵犯产生了个人权利与公共健康这种公共善之间的紧张。个人权利与公共善之间的冲突不仅是流行病防控中伦理问题的核心,而且也是政治伦理中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争论的焦点,因此,可以将流行病防控问题放置于政治伦理的视域中进行研究。自由主义把个人权利放在最优先的地位,强调权利对善的优先性,这种个人权利优先理论不利于流行病危机的解决。而社群主义的目标是公共善,认为公共善优先于个人权利,这与流行病防控的目标不谋而合,因此社群主义可以为流行病防控提供伦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托妮·莫里森的小说《宠儿》中的母亲塞丝生活在罪恶的阴影之中。在时间中的驻足使塞丝生活在不可磨灭的阴影中,而女儿的鬼魂再次刺痛了塞丝心底的记忆。生活在过去遗留的创伤中,永远受奴隶制的压抑,黑人将终究活在罪恶之中,不能自拔,只有走出过去,才能重拾自身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1.
教育学的生命之维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当生命被确立为教育学的基础性、核心性概念的时候,就意味着教育学将从对生命的思考开始,建立起自己的学科视野,形成教育学的概念、范畴、思维方式和逻辑体系;同时也意味着教育学选择了生命作为研究教育现象的切入口,建立起自己思考和研究的视角,即从生命的视角去观察、理解和阐发教育活动。由此出发,教育学需要确立实践性介入式的理解生命的方式,成为一种以生命实践为底蕴的教育学。在批判的维度上,教育学的底蕴是批判教育学,它需要对所有有关生命本身的理论探讨、实践进行系统剖析,明辨其得失;在建构的维度上,教育学的实质是建构性的实践教育学,它追寻的是为教育世界中理想生命的生成,建构出合乎其历史与逻辑的理念和方法的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12.
从英国城市学院发展看大学的内在逻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英国近代历史上出现了一场城市学院运动,作为一种重视技术教育的新型学校,这无疑给一向注重人文教育的英国高等教育带来了一股新鲜空气,同时也对英国传统大学提出了挑战。但是在城市学院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向以牛津、剑桥为代表的传统大学靠拢的现象,城市学院逐渐走上传统大学之路。是什么力量驱使它们这样发展呢?这是大学自身内在逻辑的结果,大学内在逻辑实际上就是大学为知识而知识,为学术而学术的办学理念,这也是大学在社会上存在的理由。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is an interpretive exploration of the figure of the monstrous child as it appears in the experiences of student-teachers entering the community of teaching. It also considers how interpretive work is itself haunted by this figure and how, therefore, teaching itself might be considered an interpretive activity.  相似文献   

14.
从分析“文化决定论”切入,强调在汉语诗歌活动中,遵循人文逻辑对“汉语文化共享体”的认同,不同于依循泛政治化逻辑对“想象的政治共同体”的认同,而汉语诗歌一个世纪的现代化进程,所缺失的正是对“汉语文化共享体”的自觉认同,及与之相应的对“与汉语形式不可剥离的精神”的真切体认,这双重缺失,与把汉语诗歌语言同质化为西方语言、工具语言互为因果。在全球化的境遇中,超越“文化决定论”,在诗歌活动中重建“汉语文化共享体”的立足点,是文化多样性及与之相应的人类精神的无限丰富性。  相似文献   

15.
在情境中使用的否定,是相干否定;在世界中使用的否定,是经典否定.我首先给定了两个逻辑,一个是信息的基础相干逻辑L1,另一个是与L1联系紧密的逻辑系L2.其中,L2被同时包含世界和情境两者的类模型所刻画.当我们只考虑某个L2模型中包含情境的部分(连同可达关系,不相容关系,以及可分辨情境的集合)时,我们将得到一个L1的模型结构.在给定了一些关联L1的模型结构与可能世界的直觉条件后,我们得到了一类特殊的模型--被这类模型刻画的逻辑可以合理地将相干否定与经典否定关联,并且允许我们认为此二者是相容的.在这篇文章中,我首先给定了一个简单的信息逻辑--一个非常弱的相干逻辑.然后,我尝试对其中的命题联结词的真值条件使用经典的处理.以上处理我分两步完成.首先,使用Routley-Meyer的语义以及相关的信息解释.然后,我给出了另一个能够整合环境(或情境)与可能世界之间关系的逻辑.这一关系,可以理解为信息与真之间的形而上的关联.在文章的最后,我将指出在在相干逻辑中整合经典否定的好处.  相似文献   

16.
从资本逻辑看“全球现代性”的内在矛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野出发看待全球现代性问题,应当通过资本逻辑来理解全球化与现代性的内在统一,把握全球现代性的矛盾本性,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通过资本逻辑,现代性与全球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全球化其实就是在世界范围内流动、扩张的现代性形态即全球现代性。资本逻辑贯穿了整个全球化进程,并引发其根本性的矛盾悖论:全球现代性具有整合世界的文明同化作用,同时还包含着分裂世界的中心—边缘机制。全球现代性的内在矛盾产生了一系列恶果,最为严重的便是全球混沌的无序状态。全球治理是超越全球现代性矛盾悖论的当代路径,从资本逻辑出发来审视全球现代性的治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基于公共政策视角,在主要考虑国家、高等教育机构和公众三个变量的同时,参考社会、经济和技术三个主要的基本因素发现:由于多元化办学格局中高等教育政策更倾向于教育的经济功能或教育的社会、文化功能,而非基于教育本身的功能,严重影响高等教育政策的质量与执行。为了保证高校正确的办学方向和公益性,尊重人的价值、确保学术至高无上的地位、遵循高等教育自身的逻辑应该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国家公共政策的核心,尤其是高等教育政策制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水墨画是一个相对独立但并不封闭的艺术体系.对其发展趋势众说纷纭,笔在充分肯定其独立性与独特审美价值的同时。承认它也是可以与其他艺术体系交流、对话并能吸收其他艺术的长处来丰富自身的。从笔墨结构与情趣有恒定与变化两方面入手.论述各派观点存在的合理性与可能性;从笔墨与色彩关系问题上论述“重建色彩系统”这种观点的合理性.认为多元的审美观产生多元的价值观,中国画应该走更广阔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The concept of community has been central to the discourse of rural education for generations. At the same time, community has been and continues to be a deeply problematic concept. I begin this analysis with Raymond Williams's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idea of community as a uniquely positive concept, arguing that this framing is, as Williams pointed out, deeply problematic. This paper interrogates the idea of community and looks at the way it has been used historically in rural education as well as some of the ways that it is understood and used in educational, social science, policy, and governance discourses today. In this analysis I draw on the foundational communitarian analysis of American social thinkers Paul Theobald and Robert Putnam as well as on Williams's critical analysis of rurality and community. I argue that effective rural educational policy today needs to problematize the idea of community and develop it in ways that avoids playing into nostalgic and retrogressive notions of the rural. This argument is based on a conception of place that keeps in focus multiple and complex understandings of emerging postproductivist rural spaces.  相似文献   

20.
The public school choice plan implemented in Richmond, California in 1987 through 1990 received much favorable publicity at the time, but in 1991 the school district filed for bankruptcy.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hoice plan and the events leading up to the financial collapse. It also presents trend data on student absenteeism, dropout rates, test scores and school desegregation. There is no evidence that the choice plan produced any improvement in these outcomes. At the same time, the district's financial failure is not necessarily attributable to the choice plan itself, but rather to the imprudent manner in which it was implemen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