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急剧转型,我国产生了大量的弱势群体,他们的基本权利在现行法律体制下难以得到充分实现,在立法工作中,应增加、充实、完善有关弱势群体保护的内容,以彰显人文关怀、保障基本人权。  相似文献   

2.
保障弱势群体的人权是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了弱势群体的含义、成因以及保障弱势群体人权的正当性,进而认为弱势群体的人权保障应具体建立救济型保障制度和发展型保障制度。从而使整个社会、政府树立其对弱势群体权利保障的义务观,充分认识到对弱势群体的人权保障并非是施舍或恩赐,而是一种义务,一种基于社会正义的义务,也是为了实现社会和谐发展进步所应尽的义务。  相似文献   

3.
建设中原经济区的目标之一是要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和保障包括弱势群体在内的社会各基层的社会权利.构建弱势群体社会权利保障机制对中原经济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消解弱势群体困境,构建弱势群体保障机制的基本路径:畅通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机制;建构弱势群体的利益代表机制;规范弱势群体的利益分配机制;健全弱势群体的利益保护机制;构筑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机制.  相似文献   

4.
弱势群体是指由于某些自然或社会原因而使得其权利处于不利地位的特定群体。对弱势群体实施宪法保护具有充分的正当性基础,并要基于以人为本、公平正义、特别保护等原则。当前许多国家已经在不同程度上建立起对弱势群体的宪法和法律保护制度,从我国来看,弱势群体权利的宪法保护制度则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我国弱势群体的人权现状、人权保障为出发点,依据罗尔斯的“社会正义理论”构建的人权保障工程理论,初步阐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弱势群体的人权保障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在当前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国家和社会加大对弱势群体保护的资金的投入是正当必要的,因为他们有权利分享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成果。  相似文献   

6.
弱势群体是由于生理或者社会转型原因造成的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维权等方面处于不利地位的群体。弱势群体的基本人权现状令人担忧,社会舆论的偏向、公平正义的异化和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是其主要原因,弱势群体的基本人权保障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7.
对社会弱势群体给予必要的关心和保护,不仅是政府部门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义务。关怀弱势群体、保障弱势群体利用图书馆的权利,对弱势群体实施知识援助是社会公平、正义的现实要求,也是图书馆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为处于社会下层的平民提供知识信息的支援,对天赋、文化水平较低,或家庭背景、经济地位较差读者的知识援助,以及增强他们接受社会新事物、新观念、新技能、新方法的能力,可以使其在社会竞争中获得改变自我的机会。  相似文献   

8.
志愿服务与弱势群体的权利保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仅仅依靠政府和社会难以全面实现对弱势群体的基本权利保障的情况下,充分发挥青年志愿者组织对弱势群体的志愿服务的特色和优势,切实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权利,以弥补政府和社会相关服务的不足,对促进社会的公平与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鉴于对弱势群体的志愿服务的长期性、复杂性及较强的专业性等特点,青年志愿者的相关服务尚有一些需要进一步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9.
弱势群体一般处于社会底层,经济贫困和权利贫困是弱势群体的特征,经济贫困是权利贫困的折射和反映,权利贫困是经济贫困的原因和根源。社会权利是人权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本质是维护公民最基本的生存和发展。无论是基于人权保护、人道主义原则,还是基于社会公正追求、社会和谐建设,弱势群体同其他社会成员一样享有保障个人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社会权利。  相似文献   

10.
下岗失业人员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权益保障存在诸多问题,应尽快修订和完善《劳动法》,制定保护下岗失业人员权益的专项法律,为下岗失业人员申诉提供方便和援助;全面推行雇主补偿制度,构建我国职业培训体系,促进再就业,健全和完善我国城市最低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配套法律与社会保障运行机制;优化各部门的协作,尽快开发高速信息领域,实现省内外、国内外劳动力市场的信息联网.  相似文献   

11.
权利贫困是法学解释中弱势群体的首要特征,而宪政是以宪法为前提、以法治为基石、以人权保障为目的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因此,作为“人权短板”的弱势群体其权利问题的研究解决属于宪政建设的重要内容。平等权是其他宪法基本权利实现的基础,宪法是弱势群体权利保障的最坚固壁垒,从宪法实施角度寻求基本权利救济,也是弱势群体平等权保护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弱势群体的界分与法律保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度关注社会转型时期日渐凸现的弱势群体井构建保障机制,是当代明社会的重要标识。本将客观存在的弱势群体界分为贫困农民、贫困老人、失业与转岗的城市贫困、残疾人等8个层面,继而提出了完善立法、构建新法和加强新法的若干设想,力求引起社会各界的共鸣,给予弱势群体更切实的法律保障和人关怀。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切实保护我国弱势群体的权益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之一。综观国外的弱势群体权利保障实践,每个国家根据自己的国情都采取了相应不同的措施。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权利保护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学习、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对于我国弱势群体的权利保护很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4.
高度关注社会转型时期日渐凸现的弱势群体并构建保障机制,是当代文明社会的重要标识.本文将客观存在的弱势群体界分为贫困农民、贫困老人、失业与转岗的城市贫困者、残疾人等8个层面,继而提出了完善立法、构建新法和加强新法的若干设想,力求引起社会各界的共鸣,给予弱势群体更切实的法律保障和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5.
学生作为弱势群体的权利保护问题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永柏 《教育探索》2005,(12):27-2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关注社会弱势群体,保障弱势群体的权利。学生因年龄和相关的生理因素、自主能力以及在学校中所处的地位而天然地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在学校中,他们的合法权益屡遭侵犯,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为此,必须从观念上、制度上、法律上采取有效的措施,切实保护好法律赋予给学生的各种权利.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离不开法律的确认和保障。法律本身就是经济生活内在要求的一种特殊反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律体现经济生活要求、维护社会利益的社会公共职能日益得到强化并发挥巨大的现实作用。从我国现有的法律看,已基本形成了保障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的法律体系,通过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限制人口过速增长来达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但是我国法律对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并不完善且缺乏力度,因此我国应以法律手段确立和加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地位,  相似文献   

17.
做好城镇弱势群体的保障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意义重大。应该从思想宣传、组织领导、责任落实、经济发展、社会帮扶等几方面着重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是8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特殊产物,由于其自身和社会的原因导致其权益经常遭到侵害。在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关注农民工这个庞大弱势群体的利益,赋予其应有的社会地位,依法保障其合法权益,不仅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更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实现,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举措,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贫富差距的加大会引起社会矛盾的复杂化和社会公信度的降低,对社会稳定产生巨大影响。弱势群体会给社会带来巨大压力,对此采取相应的措施十分重要。加强以正确认识和对待贫富差距为内容的教育是保障社会稳定的思想基础;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是保障社会稳定的物质基础;完善社会公平、缩小差距是保障社会稳定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对弱势群体予以特殊保护的法理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是有其深刻的法理依据的。在发生学的意义上,社会契约的订立,法律的产生,正是基于对社会弱的保护;从法本体论来看,保护弱势群体是对正义价值的体现,也体现了法律人主义的关怀;从法社会学上看,对弱势群体以特殊的保护,是实现社会秩序的要求,是社会道义的体现;从法经济学来看,是促进社会效益最大化的要求。因而,法律应加大对弱势群体的特殊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