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9 毫秒
1.
“euphemism(委婉语)”一词源于希腊语中的eu,“good(好)”和pheme,“speech(言辞)”或“saying(说法)”,字面意思即为“用好的言辞”或“以令人愉快的方法说”。所谓使用委婉语就是用令人愉快的说法替代原来那个较为直接了当...  相似文献   

2.
一、什么是语篇教学“语篇是指任何长度的,在语义上完整的口语和书面的段落”(胡壮麟1994,P22),而语篇教学就是从文章的段落或全文着手进行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人类对信息加工处理的方式按照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可分为两种。即“自上而下(Top— down pro-cessing)”的理解方式。首先构成全文的语义图像,了解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的意图,用较高语言层面上的理解帮助较低语言层面的理解,如段落、句子、单词等。“自上而上(Bottom-up processing)”的理解方式。首先理解单词、句子结构…  相似文献   

3.
ⅠHalliday的衔接理论Halliday(韩礼德)和Hasan(哈桑)在“CohesioninEnglish”一书中指出:语篇的主存依赖于语言成分的连续性。也就是说语言成分之间的连续性是指语篇中通过某种手段把语言结构和语义上互相依赖的语言成分构成一体的关系,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衔接。Haliday和Hasan从形式和内容上高度概括了英语明显标志的衔接并充分地进行了描述,我们把衔接手段分为四种:1.reference(照应)、2.ellipsisandsubstitution(省略与替代)、3.conjunction(连接)、4.lexjicalcohesion(词荡照应)。请参看下面的分类表:n连贯…  相似文献   

4.
从语篇的视角研究复指结构“你这(个)+NP”,发现其在语篇中具有充当语篇话题、归纳和对比等语用功能。有照应、省略、替代三种语法衔接手段和词汇复现这一词汇衔接手段。  相似文献   

5.
词 语一般有两重意义。一是字面意义 ,即字(词)典字上所作的解释 ;一是情境意义 ,即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所隐含的意思。对学生来说 ,后者不易理解。语文教学大纲指出 :“教师要指导学生逐步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现列举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几例 ,谈如何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一、从词语所在的句子中找解释有的词语 ,在本句中便可找到解释。如“那时候 ,秦国理屈 ,就没有动兵的理由”中的“理屈”就是后面“没有理由”的意思。(《将相和》)有的句子 ,前半句把词语的意思表述了 ,后半句才出现这个词语。如 :“这就是人们…  相似文献   

6.
开头和结尾照应得好,能使文章脉胳贯通,前后联系更加紧密,把事情说得更加清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小语第十册读写例话:“前后照应”把“首尾照应”作为重点内容,这对于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读写能力很有好处。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联系学过的课文作归类整理,寻求规律,以求融会贯通,加深理解。现就小语教材中出现的几种方法略作说明。  相似文献   

7.
英语篇章的照应与衔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照应是衔接英语语篇的方式之一,它通过一些起信号作用的照应词汇对语篇内某些词语作出语义上的解释,这些信号词汇联系上下文,衔接英语篇章,对照应关系与语衔接的分析研究可教授受话人或读者理解照应词项的具体指称意义。  相似文献   

8.
数学理解(即“数学认知理解”)是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不仅影响着学习者认知过程的顺利进行,而且还深刻影响着学习者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数学理解所涉及的意义和内涵十分宽广,国内外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其内涵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如赫伯特(Hiebert)和卡本特(Carpenter)认为:“一个数学的概念或方法或事实被理解了,那么它就会成为个人内部网络的一部分……理解的程度是由联系的数目和强度来确定的。”  相似文献   

9.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即“理论联系实际”是传统的哲学教学的基本原则。我们并不否认理论联系实际,也不否认理论联系实际作为哲学教学的基本原则。问题在于,在传统的理解和运用中“理论联系实际”的联系是一种什么联系?哲学教学的基本原则是否仅仅是理论联系实际?在“理论联系实际”的传统理解和运用中,人们没有明确指明这种联系需要任何中间环节,而且也没有加以任何说明,显然,这实际上是不自觉地隐含着“理论联系实际”的联系是直接联系这样一个假定(只有直接联系才不需要任何说明)。人们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来理解和运用理论联系实…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研究日本小学状况的美国专家们发现,日本学校并非象外传得那样是“学业的高压蒸锅”(academic pressure cookersof media lore);恰恰相反,日本学校是生气勃勃、充满友爱的儿童伊甸园。 小学阶段教育的基础就是三个“C”:联系(connection)、品格(character)和知识(content)。 一、建立联系 日本小学教师的首要工作就是帮助孩子培养起对学校强烈而积极的情感联系。 “孩子们来上学,最原始的动机并非是想学习知识,而是想见伙伴。因此,我就尽我们所能为每…  相似文献   

11.
照应是英语语篇的衔接手段之一,它通过照应词汇兑语篇内部某些词语作出语义上的解释,包括语篇中所涉及的实体、概念、事态等。这些照应词联系上下文,衔接英语篇章。研究英语体育新闻语篇,特别是对其照应性的研究有助于译者从语篇衔接的特征入手,理解照应词语的具体指称意义,从而得出正确的译文;也利于英语学习者了解体育新闻语篇的部分语体特征。  相似文献   

12.
语用学基本内容介绍语用学(pragmatics)是本世纪语言学领域新出现的一门学科。它研究“在特定情景的特定话语,研究如何通过语境(context)来理解和使用语言”。例如,下面的对话要求John根据自己的语境假设作出准确推断之后,才能真正理解Mary的应答。John:Areyougoingtotheseminar?Mary:It’sonpragmaticsJohn根据不同的语境假设,对Mary应答可以作不同的理解。理解一:Igotoanythingthatisonpragmatics当天有一个…  相似文献   

13.
也谈对W=Fs中“s”的理解江苏大丰县中学丁家汉,朱亚军在贵刊1995年第8期刊出的“W=Fs中‘s’之我见”(下简称“之我见”)一文中提出了这样一个命题;“W=FS是计算功的基本公式,对公式中‘s’应理解为‘物体的位移呢’,还是理解为力的作用点的位...  相似文献   

14.
在话语分析中,照应成分常使人混淆.自然话语中,有的带有清晰的照应标记,如指代、替代、省略、重复等,有的话语则没有照应标记.本文利用乔姆斯基(Chomsky)的约束论(binding theory)尝试着译解大多数带有照应标记的话语中的照应.再利用语义关系译解没有标记的话语中的照应,理解没有照应标记的话语关键是理解语义关系,而非形式上的照应.  相似文献   

15.
“职业”一词,乍听起来,若从汉语的角度去理解,我们似乎毋需多加思考;但若是从英语的角度去分析辨别,就需要我们煞费周折了。为什么我会这样说呢?就是因为英语中表示“职业”之意的词及短语实在太多了,稍加留心整理即可得到一打(12个),甚至还会更多,在此,我就将“职业”一词的多种表达向大家介绍一下:含有“职业”之意的词及短语有:(1)job(2)work(3)occupation(4)Profession(5)career(6)vocation(7)calling(8)business(9)bytrad…  相似文献   

16.
学生在进行某项学习任务前 ,头脑中都已具备一定的认知结构。学生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逐渐发展、改变认知结构的过程。因此 ,探讨认知结构的构建对于化学教与学具有重要意义。一、关于认知结构的重要理论观点1 已有认知结构与认知对象的关系。皮亚杰(J.Piaget)把认知的发展用“同化(assimilation)”、“顺应(accommodation)”、“平衡(equilibration)”三个词来描述 :同化是指个体在认知过程中将感受到的刺激纳入已有认知图式(“图式”可以理解为认知结构的核心、基本框架) ;如果…  相似文献   

17.
秦晋豪 《考试周刊》2009,(32):67-68
一、教学要求 (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娴熟”、“疲惫”、“身先士卒”、“声色俱厉”等词语。  相似文献   

18.
反义技术     
反※义※技※术※五年前还没有人听说过“反义技术”。目前,已有了一些以它为基础的生物技术公司,一些反义药物已付诸临床试验。但是,它们会生效吗?“意义”(sense)一词的反义词不是“胡说(nonsense)”,而是“反义(antisense)”。至少遗...  相似文献   

19.
数感(number sense)是指对数的理解或数概念的形成.数感建立起数量与计数之间的联系.数感强调对多与少、相对数量、空间与数量的关系(即数的守恒)、数量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等的理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首次把“数感”置于数学学习六个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的首位.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是人主动自觉地理解和应用数的态度和意识.并明确要求“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达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  相似文献   

20.
“张冠李戴”是《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的重点词之一。教学时 ,可采用如下方法 :第一步———理解1 抓重点字“冠”对整个词作一般理解 :“冠”是帽子。“张冠李戴”是指把姓张的帽子戴在姓李的头上 ,比喻把事情搞混了。2 联系上下文理解 :课文中哪句话说出了这个词的意思?(“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第二步———运用1 让学生从学习、生活实际中举出“张冠李戴”的事例。2 结合课文引导学生找出事物间的联系 :她为什么“张冠李戴”?为什么会“囫囵吞枣”?3 根据“张冠李戴”和“囫囵吞枣”的联系 ,用这两个词说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