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语文教师要成为"平等中的首席",首先要走出认识误区,把握住"平等"的度,站稳"首席"地位. 误区一:课堂上,如果举手的学生不多,教师便只叫举手的同学,不喊不举手的同学,为的是尊重他们.  相似文献   

2.
在"心海扬帆"中小学心理辅导论坛上,笔者在前几天看到一位学生描述的这样一场"师生冲突危机"-- 昨天晚上上自习时,"老班"(班主任)突然把我和另一位同学叫到办公室.刚进去,那位同学就莫名奇妙地被"老班"狠狠地打了一个巴掌,接着就轮到我!再后来就是把那个同学的头用手托起做出一副准备再打的姿势,并问"你昨天是不是通宵上网去了?"我的那个同学说没有,他就狠狠地一巴掌又打过去.只要我的同学回答"没有",他就像一头咆哮的狮子一样打他,最后我同学实在被逼不过就承认了.说"承认",其实那"老班"没一点证据.后来就轮到我了,我心里对这样逼供的老师真是恨得要命,我的性格比较倔,我死都不承认,最后他看实在问不出什么,就让我去上课了.我在心里强烈地质问:"这是一种为人师表者的行为举止吗?"  相似文献   

3.
一个多月前的一天,孩子放学归来,一进门就兴奋地说"我们班主任今天实行一项‘新政',改站着发言为坐着发言.老师说今后只要他上语文课,他点着谁发言,谁坐着发言就是了."好!好!好!我一连说了几个"好",心想这个"改良",也许在全国都是值得推广的.以后一连几天,我总是问孩子,你们班主任坐着发言的"新政"怎么样了?孩子总说:"我们老师总是一点哪个同学发言,那个同学就情不自禁地站了起来,老师也总是说,请坐下,请坐下发言."后来,我也懒得问了.近日,我又想起那个"坐着发言"的"新政"来,于是问:"怎么样,你们那个坐着发言的‘新政'养成习惯了吗?"孩子说:"还养成习惯了呢,又回到原来那个样子了,同学们已经习惯了站着发言,老师也不再对站着的同学喊'请坐下发言'了."  相似文献   

4.
刘萍 《儿童音乐》2016,(3):72-74
"音乐课想说爱你不容易!"在音乐课堂上,有很多孩子他们喜欢上音乐课却又害怕唱歌.每一次看到音乐老师来上课他们都欢呼雀跃,可是学完歌曲后,当我说请同学们来唱一唱或者请个别同学演唱的时候,大部分同学立刻趴到桌子上,生怕我的目光落到他的身上,还有小部分同学指着别人说:"老师,让他(她)唱,他(她)唱的好听……"只有几个同学自告奋勇举起手来说自己要唱的.  相似文献   

5.
"揪辫子"指的是嘲笑、指责别人的缺点.在日常生活中,"揪辫子"的事估计谁都干过. 在学校里,大家人前背后说说别人的缺点,或认定一两个被"公认"有某方面缺陷的人,比如哪位同学比较胖啦,哪位同学口齿不清啦等等,下课时其他同学就经常围住这一两个同学,取笑取乐. 这看来再普遍不过的"揪辫子"行为,其实危害不小!被取笑的同学当然痛苦不堪,一开始跟老师说说,老师最多批评一下那些同学,但法不责众,被批的同学根本不当回事,一回头又被盯上了;跟家长说吧,又怕家长去学校跟老师说,不仅没什么用,还会扩大影响,多一项给同学取笑的由头.所以被取笑的同学往往只好表面上认了、忍了,但内心的压抑却与日俱增.这让我想起鲁迅的那旬名言:"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有的同学在被同学嘲笑中变得自我否定、内向、自闭;有的却相反,攻击性在压抑不住的一刹那一触即发,马加爵就是一个极端而又很典型的例子.  相似文献   

6.
有这么一则小故事:一次,老师和学生到郊外春游,满树的花儿争妍斗艳,成群的蝴蝶上下飞舞,老师问学生:"花儿会变成什么?"学生说:"蝴蝶."老师说:"不对,应该是果实."作文课上,老师让学生形容并组合有关花的句子,大部分学生说:"春天来了,百花齐放,万紫千红."一个女生怯怯地说:"春天花亮了,秋天花灭了,花是灯."老师评:"大多数同学很好,那个女生不及格,花是灯,那电是什么?"老师又让学生组句:"雪化以后变成什么"?大多数同学说:"变成水."那个女生又说:"变成春天."老师批点:"那个学生跳着走路,莫名其妙!"  相似文献   

7.
编辑同志: 我在偶然一次的上课中,发现自己算错了一道题,本来想改过来,但我灵机一动,不改了.快到下课时,终于有一位同学忍不住举手说:"老师,经过我的反复演算,我发现你那道题算错了."我很高兴,于是装模作样地和大家一起算,结果当然是错的了.这时我发现同学松了一口气.我说,老师也是人,也会犯错,谢谢同学指出及时改过来了.  相似文献   

8.
课例一:上课前,教师要求学生按照事先分好的小组围坐在一起.课的内容是必修1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复习课.上课了,教师要求几位同学到讲台上,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小结.交流完后,教师又要求同组学生之间交流自己小结的方法和经验.这时可以听见只有几个小组内有学生在说话,但是声音很小.5分钟后,教师宣布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9.
教育不能空洞的教,作为教师,一定要抓住教育学生的机会. 上课了,当我走进教室时,看到墨绿色的黑板上依稀可见的字迹,板擦的痕迹白茫茫的一片,一种不悦的心情油然而生,批评到了嘴边. 我走到讲台前,看着黑板沉默.学生的目光也随着我的目光锁定到了黑板上.我把目光移向学生,心平气和地说:"写作文要想写具体,把看、听、感、想、做写出来很重要,谁能说说你们刚才看到了什么?"一个同学站起来说:"我看见上节课老师在黑板上写的字,擦过之后隐隐约约还能看见."一个同学补充道:"擦黑板的痕迹都能看出来.""你听到了什么?""我听到同学小声说这黑板是谁擦的?擦黑板的同学该挨批了."一个同学站起来说."看后你有什么感受?"我接着问.  相似文献   

10.
有位教师在教学《石灰吟》这首古诗时,一学生突然问:"老师,我们习惯说‘粉身碎骨’,可这句诗中却用‘粉骨碎身’,这里的‘粉骨碎身’与‘粉身碎骨’意思是不是一样呢?为什么要用‘粉骨碎身’呢?"刹那间,教室里寂静无声,教师略一思忖后,笑着说:"谢谢××同学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说起英汉翻译原则,早在清末,我国的新兴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严复就概括地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后来又有了傅雷的"神似"说,钱钟书的"化境"说。著名学者和翻译家杨绛在谈论翻译的文章中通俗地指出:"反正一切翻译理论的指导思想,无非是把原作换一种文字,照模照样地表达,原文说什么,译文也说什么,原文怎么说,译文也怎么说,这是翻译家一致承认的。"我想这就是翻译的"忠实性"原则。杨先生接着说,"至于如何贯彻这个指导思想,却没有现成的规律,具体问题,只能个别解决。"我认为,这就是翻译的"创造性"原则。而我在另一本书《翻译理论与实践》上看到的对于翻译的定义(彭卓吾,1998:128):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正确无误地(恰如其分地,等值地,确切地)转移到另  相似文献   

12.
"学校就是允许出错的地方",一位教育家曾这样说过.同时, "没有教育机智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教育犯错的学生需要教师拥有高超的教育策略.就光耀同学对同学带有歧视性的的尖刻话语,应该进行及时、恰当的引导和教育.  相似文献   

13.
一天清晨,我早早来到学校,刚要开办公室门,一个同学走过来激动地说:"老师,我的文章在昨天的<惠州教育报>发表了."她掏出一张报纸递给我,似乎怕我不信.她是初二(1)班的黄丽婵同学.  相似文献   

14.
课堂上,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要求学生回答.过了一会儿,只见学生仍有些迟疑,老师鼓励道:"大胆举手,大声回答,勇于表现自我,才能走向成功的舞台!"随后许多学生举起手,坐在南墙角的一位男生此时手举得很高.老师看了看、稍作停顿之后,指着他说:"好,××同学,你来回答这个问题."岂料话音刚落,就引来一阵哄笑和唏嘘.老师旋即以锐利的目光扫视四周,转而对那位男生说:"你大胆发言."教室渐趋平静.  相似文献   

15.
在初中各年级语文学习中,同学们都会碰到"互文"这一语法现象,但是对"互文"句的判定与翻译,绝大多数同学总是感到头疼。下面我就此说一点方法,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1999年,师大外语系毕业的我被分到省城一所中学教高中英语.坦率地说,我还是很喜欢教师这个职业的.虽说在大学期间我一直在舞文弄墨,也曾梦想着有朝一日能成为作家、翻译,并时有作品见诸报端,不少同学都说我应该去宣传或外事部门工作,但我抱定了"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信念,更主要的是对自己将要从事的教育工作,还是比较喜欢的,相信自己能当一名好教师.  相似文献   

17.
体育委员找我反映问题:"老师,上早操时我们班的同学老是拖拖拉拉,站队不快也不齐,每次都等得我心急如焚." 我说:"你催他们快些不就行了吗?" 体育委员说:"我催了,但效果还是不好,总有一些同学拖班里的后腿,大家都站好了他们还不到位."  相似文献   

18.
这节是美术课.老师说:"今天我们学习人体写生,需要一位同学来给大家当‘模特’,谁愿意来当一回‘模特’呀?"大家一听,乐了.模特?不就是那些穿着艳丽的衣服,在T形台上走来走去的漂亮小姐吗,怎么?今天我们班也要选一个"模特"?"哈哈哈",好多同学都笑了起来,几个男同学还互相挤眉弄眼,可就是没一人举手.就连平时最积极的钱冬同学也不敢举手了,还把头埋得低低的.  相似文献   

19.
例2"老师2人、同学43人一起去看电影,老师和同学一共去了多少人?"是第一次出现的完整的应用题,可采取"以旧引新,分层讲授"的方法进行教学.一、以旧引新.教师让学生口算一组10以内的加法式题.然后,进行如下两组题型的视算练习:30+6;52+7.在概括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之后,教师通过设问:"如果一位数加两位数,又该怎么算?"顺利地导入新课.二、分层讲授.出示例2,读题后,分以下四个层次组织教学过程,理解题意.1、弄清题意与结构.教师提问:"去看电影的老师有几人?同学有几人?题目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  相似文献   

20.
数学趣题     
数学源于生活,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数学问题也变得多姿多彩.笔者从生活中绚丽的百花园里采摘几朵鲜艳的数学小花,供同学们欣赏.一、教师速算教师对甲、乙两位同学说:"你们各在纸上写一个多位的整数,用来做被乘数."甲、乙两人说:"我们已经写好了."教师说:"你们再说出一个数来,用它做乘数."甲说:"我预备用9713做乘数."乙说:"我也用这个数做乘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