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辨是一种高阶思维方式,学生数学学习展开思辨,会对学习内容“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生活中的比”教学前端,教师通过了解“比”的历史演变、把握“比”的数学本质、前测调查学生知识基础,设计出紧扣教学目标——“生活中的比”的学习路径。教学中创设引发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猜想、论证中理解两个同类量的“比”是倍数关系的表达或度量;搭建引发认知冲突的脚手架,让学生在判断、重构中沟通同类量与不同类的比,理解两个不同类量的“比”是倍数关系的表达或度量;设计提供概念正反例证,让学生在辨析、反思、解释说理中深度理解“比”的数学本质及关系结构,意义建构“比”的概念。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量感”,要求学生能够直观感知物体的可测量属性以及大小关系,养成用定量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的习惯。研究通过解析“量”的两个读音,阐释了“度量”“度量单位”的含义。新课标视野下的量感,主要表现为学生理解度量及度量单位;能够合理选择度量单位,实现单位的灵活换算;感受度量的误差,学会合理估计度量的结果。在教学中,教师要渗透度量的历史,引导学生在测量活动中经历直观感知、获得量感,利用多维度空间发展学生的量感。  相似文献   

3.
曹金 《云南教育》2002,(28):45-45
用面积单位去度量平行四边形,不管怎样量,都会剩下一些形如“”的图形,使度量无法进行。怎样度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让学生主动去发现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呢?实践证明,让学生在“剪剪、拼拼、摆摆、补补、折折”动手操作中容易达成新旧知识的转化。教学伊始,让学生回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再现用面积单位去度量长方形面积,从而得到长方形面积计算的过程。教师进而提出问题:能用同样画方格的方法量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揭示矛盾)在度量的过程中,学生发现三角形()无法量,并提出:“量不完怎么办?”老师引导…  相似文献   

4.
数学教学,不仅仅是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播数学文化,培养学生的智力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结合数学史,进行数学文化教育小学数学新教材编入了很多“小常识”,为学生展现了悠久的数学历史文化,我们应充分加以利用。如“圆周率”教学中,可先引导学生用“绳测法”、“滚动法”等原始的实验,得出圆周率的近似值,使学生在体验中发现数学规律,然后通过“小常识”,向学生介绍祖冲之发现圆周率的过程及对数学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又如,在“长度单位”、“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中,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  相似文献   

5.
"千米"是一个比较大的度量单位,离学生的生活经验比较远,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难点。通过前测了解学生学情,分析教材,最终确定大度量单位"千米"的教学路径。  相似文献   

6.
“以知载德”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重要途径,即以社会常识为载体,教师在知识传授中体现人文精神,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自然地接受到品格教育。《品德与社会》课中的社会常识、史地知识是小学生综合素质成长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课改实施以来,课程的综合性特点已为广大教师熟知,但是,教师仍然普遍反映,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历史、地理题材的课很难上。课程资源的开发是实现激活教材的过程,因此基于地域特色的史料是这门课程鲜活的课程资源。在开发和运用地域特色资源的教学中,让学生了解“海西文化”,通过教学实现教室里的学生的自我建构,达成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优秀品质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7.
量是数学的本质,是人创造出来的认识数学,进而认识现实世界的工具。分数是在分物、度量和计算中产生的。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教师不仅要从均分的角度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还要从度量的角度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分数的度量可以理解为分数单位的累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度量情境,开展度量操作活动,让学生经历度量的过程,从度量的角度感悟分数的丰富内涵,拓展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体会度量的价值,发展学生的度量意识。  相似文献   

8.
陈翔燕 《福建教育》2023,(45):48-49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验度量单位、运用度量单位、联系度量单位,使其逐步理解什么是“量”,进而在深化对“量”的感知的基础上构建度量认知结构,发展量感。  相似文献   

9.
有效教学可以分为2个部分:一是“有效教”,是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在单位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获得或是形成更多的技能或能力,要求教师在“教”的过程中解决好“如何教才能让学生更易接受或是更让学生能够听懂并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和“如何教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和想学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0.
度量单位教学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度量单位的本质特点,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测量等活动中经历度量单位概念的生成,培养学生估测的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概念表象,从而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11.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及评析设计者何绍萍评析者徐立杰“角的度量”是小学数学六年制第八册中的一个教学难点。教学实践中发现,角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平时接触“角的度量”少,对“角的度量”缺乏感性认识,因此在学习时常出现一些问题。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容易...  相似文献   

12.
“角的度量”这一内容,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先运用教具让学生认识量角器的各个部分,通过示范操作让学生观察角的度量方法,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训练。虽然花了大量的时间,但学生学习的效果并不理想。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量角器的正确摆放;二是利用内外圈的读数正确读出角的度数。对于这种“事倍功半”的教学现状,我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发现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是:教师运用教具的示范与操作,不便于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加之学生独立操作中出现的错误,呈现出来有一定的难度。针对以上原因,我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效的化解了教学难点,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3.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源泉,智慧从动作开始。”在常识教学中如何通过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调动他们的认知学习潜能,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养成主动探究的能力和品质?一、“做”中深入探究由于学生实践经验少,具体形象思维占主体地位,因而,要使学生获得常识知识,就必须引导学生参与实践,让学生在“做”中积累经验,使认识不断深化,从而获得真知。常识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大多是儿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也是他们非常渴望了解的知识。这些知识大多数是儿童能够亲自进行观察、实验和操作的。如上《水的浮力》一课,五年级学生对物…  相似文献   

14.
量感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以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现行教材对质量单位的教学忽视了对“度量的意义”和“统一度量单位必要性”的理解。为此,教师可通过创设“史料阅读,还原‘质量相等的物物交换’,理解‘度量的意义’”“动手实验,理解统一质量单位‘权’的必要性”“再次实验,理解创造多种‘权’的必要性”“对话历史,选择‘典型事件’了解统一标准质量单位的过程”等主题活动,将历史事实重构成可以操作的主题活动,从知识源流理解质量相关知识,实现数学思维与数学文化的融通,促进学生量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时间在哪里”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综合与实践”领域第一学段主题活动的内容。“时间在哪里”通过引导学生述说日常生活中与时间有关的事情,让学生认识时间及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感受时间是对过程的度量。教师借助“时间”数学绘本故事,让学生在故事中体会似水流年的意境,促进思维发展和语言表达,加深对时间的认识。教师应围绕“主题活动目标、主题活动规划、主题活动实施”进行教学实践,引领学生在绘本情境中逐步完善对“时间”的价值与意义的理解,积累时间过程的量感。  相似文献   

16.
<正>《体积与容积》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的教学内容。这个内容是学生学习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体积”与“容积”是两个比较抽象且容易混淆的概念,教师应该先抓住“体积”展开教学。学生若仅从度量的角度认识体积是比较简单的,这与长度是单位长度的“拼接”、面积是单位面积的“覆盖”道理相同,即体积是单位体积块的“累加”。然而,这种靠直觉建立的概念表象并不能让学生对体积的本质——“所占空间的大小”获得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17.
一、进行教学准备,要突出重点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是“展开合理的想象”,是侧重于写的训练重点。为了能在课堂上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滴水”,备课时,教师必须围绕这一重点掌握“一桶水”。首先,对有关常识要有所了解。比如,什么是“想象”,就要翻翻有关书籍,从而...  相似文献   

18.
<正>小学阶段计量单位的内容呈散点式分布在不同阶段,不利于学生整体建构度量单位体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如果对单位体验、学法迁移和整体建构等问题不够重视,就会造成学生量感的缺失。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因此,教师要在把握知识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开展整体性教学,帮助学生整体建构度量单位体系,将知识融会贯通,促进学生的量感持续生长。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整体性教学,  相似文献   

19.
“量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启发学生对世界本质的认知与思考。这一领域仍然是教学实践的盲点,教师对此缺乏结构化认知、体验式感悟和本质性理解。研究者基于教学实践探寻教学对策:厘清度量本质,强化度量意识,理解度量单位,掌握度量策略等,从而助力学生对量感的认识逐步走向深刻。  相似文献   

20.
韩素平 《成长》2020,(4):121-121
在小学度量教学体系之中,“角的度量”通常是教学的重难点。量角是常用技能之一,要求学生能够充分理解角工具以及具体操作的本质。基于此,为了让学生充分掌握这项技能,本文结合笔者教学实践经验,以“教学做合一”为指导思想,对“角的度量”教学实践策略进行探讨,以期望能够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角器的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