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3 毫秒
1.
新课程改革.语文教材引入了大量文质兼美的课文,这些文本含蕴丰厚,教师不用心把握,难以深入理解.这无疑给语文教学增加了难度。如果不正视这个问题。语文课的效用必然要打折扣。因此,笔者以为,语文教学的精要正在于:反对“轻慢文本”,提倡“深入解读”。  相似文献   

2.
叶雪芬 《教师》2010,(10):34-35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我们不能再视教科书为唯一的课堂教学资源.应努力去超越教材.充分利用课本以外的语文资源,链接相关的知识,适当开拓视野,丰富语文。我们可在课前资源链接,了解背景;课内资源链接,化解疑难;课后资源链接,培养能力。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语文课堂从根本上发生了变化:教学理念实现了彻底的更新,在使用教材方面越来越注重创造性:学生变成了课堂的主体,在课堂上变得活跃了,自主创新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在这个改革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在如火如荼、轰轰烈烈的背后.一些令人堪忧的现象出现在语文教学中。就从对阅读文本的运用上来说.如果进行冷静的观察和反思.就会发现值得探讨的问题不少。  相似文献   

4.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文本解读是阅读教学的关键环节之一。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众多的专家学者与一线教师都对文本解读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取得了喜人的成果.为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有效推进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综观新课程背景下的文本解读,也有令人遗憾之处.那就是浮浅、不切实.笔者着一“泛”字以概之,举其要者.就是泛知性、泛文性、泛思性、泛授性与泛众性。  相似文献   

5.
冯雷激 《教育现代化》2005,(11):110-110
新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它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语文课程标准》同时又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从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角度界定了语文课程的性质。同时也给广大语文教师一个信号:要充分挖掘文本丰富的人文内涵,追寻失落的“人文精神”。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不仅是重要的,更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语文不是无情物,字词句逗总关情”。语言文字蕴含着思想内涵.承载着价值取向.“文以载道”就说明了这一点。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阅读教学既要提倡个性化阅读,也要进行必要的价值引导。在阅读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首先是要正确把握、确定文本的价值取向、只有准确把握,才能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7.
新课改的实施已经有十多年了,无数的语文教师参与其中、不断实践,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走了很多曲折之路.形式大于内容的操作,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改革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很多教师在文本解读上要么浮光掠影,要么拿来主义,要么曲解误读,更有甚者直接脱离文本.顾黄初先生早在多年前就提出了语文教学的“三生观”即“生命观”、“生活观”和“生态观”.  相似文献   

8.
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对文体语言浅尝辙止,浮光掠影式的阅读弊端,如何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关键在于必须切实重视文本解读.本文就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深入文本语言内部,汲取文本语言的养成方面进行阐述,以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有这么一个说法: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打破了教材中心和教教材的传统思想。  相似文献   

10.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面向生活、面向社会的大语文观已是语文教学的方向。学生语文方面的积累不应囿于课本、囿于课堂,而应面向生活和社会。《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应根植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应用的领域。”因此,阅读教学中出现了许多可喜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1.“立足文本”与“超越文本”的理论支撑。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一方面,课程改革的目标、语文教学的目标,主要通过对教材的实施来实现;另一方面,对教材的运用,又反映了教师的教育观和课程观。  相似文献   

12.
李华 《学语文》2011,(4):45-45
新课程的实施已近十年。这期间我们走过了很多曲折.其中对文本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争论也很多。曾经有专家把叶圣陶先生的一句话“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奉为语文教改的至理名言.淡化了教材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强调教材只是我们教学的“材料”,而不是我们教学的“内容”.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大力提倡改革语文教学,尤其是语文阅读教学,要求学生主动阅渎,走进文本,用自己的眼睛触及、用自己的心灵感悟作品。近段时间,通过市优质课和骨干教师的参评授课和听课,探讨吸取了不少可贵的东西,我觉得语文阅读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充分阅读文本,读出问题、读出效果。  相似文献   

14.
当前的语文教学中,一些教师往往把着眼点放在对局部、具体问题的分析上,忽视了对教材整体的把握,弄得“非语文”、“泛语文”等“游离文本”现象比比皆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语文课程改革的声誉,使语文课程改革处于尴尬的“高原期”,给语文教学带来了不必要的损失。主要问题有: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语文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更加理性的反思阶段。我们初中的语文阅读教学理想之路在何方呢?笔者认为,从偏重内容分析到关注文本表达形式,是语文阅读教学美丽的转身,是理性的回归。一.语文教学的核心价值:文本内容和表达形式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6.
王益民 《师道》2010,(4):35-36
语文有很多的这个“派”、那个“式”.他们大都在研究“怎么教”。我这里不是说“怎么教”不重要.只是以为有点“过”了:动辄就在语文前面加个定语,这个语文那个语文的。崔峦老师说,在“语文”前加任何一个定语都不是“语文”了,窃以为然。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忽略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内在体验和感受,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能力.为实践语文课程改革理念,把空白艺术融合于语文教学中,本文从文章标题、文章开头、故事情节、人物描写和文章结尾五个方面积极探索空白艺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提倡教师"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所以教师注重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整合,注重了将课外的学习资源和学生的生活体验等纳入课堂,但课程改革中的语文与社会生活中的语文二者之间并不能简单地画上等号。因此,教师对文本的拓展要冷静思考,不要盲目,要处理好拓展的角度和突破口的问题,这样才能提高拓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黄希希 《阅读与鉴赏》2009,(9):45-45,44
现在语文的诵读教学.随着学段的递增越来越被边缘化:小学抓得多.初中就大不如从前.高中阶段完整篇幅的诵读少之又少.充斥着无休止的分析、讲解和反反复复的题海训练.即使有些诵读,也多是适应考试要求的“基础专题”。教材的文本,要么被简化,要么被略化,难怪学生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只有当人们认为某一任务本身是值得从事并且觉得颇有乐趣的时候.他们才真正把它视为己任。要让学生找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我认为应发挥好诵读的引领作用.让学生充分涵咏文本。  相似文献   

20.
近十年.语文界有关“多元解读”问题的讨论中.绝大多数论者对任意解读都持否定态度。我们说.多元解读不提“界”.就很难防止陷入无意义、无真理的绝对相对主义的陷阱,至少在语文界可能导致放弃艰苦卓绝地研究客观文本.放弃教师的教育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