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移动技术是篮球技术的基础,是篮球运动员的基本功,这一基本功的好与坏,对于一个篮球运动员的成长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篮球运动员在场上合理运用各种技术有很大的影响。一个篮球运动员在场上表现是否很灵活,除熟练掌握其他技术外,很重要的是在于掌握移动技术的能力。实践证明,现代篮球比赛中,运动员个人持球攻击的时间是极有限的,曾有人统计过,在一场比赛中,中锋队员持球行动的时间是两分钟左右,前锋是三分钟左右,核心后卫五分钟左右,显然大部分时间是在不持球的移动、停顿、掩护、跨跳等之中,可以看到,随着篮球运动向着高度…  相似文献   

2.
随着篮球运动的迅速发展,世界各篮球强国都非常重视并加强篮球核心后卫的科学选材与培养,我国篮球界也十分重视这项工作。中学是篮球运动选材与培养的主要基地,也是篮球运动员成长的重要时期,所以,我们应加强对篮球运动员的特点与培养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篮球运动是一项集体对抗运动,节奏强、速度快,攻防转换瞬间即逝,需要运动员有较好的运动技能,在全面掌握篮球技战术的基础上,能够灵活迅速合理地运用各项技战术间的配合,场上意识成为篮球运动的灵魂。篮球运动意识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需要长期训练比赛积累。而青少年正是培养篮球运动意识的最佳时期。但目前青少年运动员,尤其是业余运动员的初级训练,常是重技术、轻意识,重结果、轻过程,从而造成运动员个人技术好,协调配合意识差,不能充分发挥整体运动水平。因此,青少年篮球运动意识的培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篮球运动是一项攻防快速多变的速度力量型和对抗性运动项目。篮球运动员体能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比赛的结果,因此必须加强篮球运动员体能水平的训练。针对篮球场上不同位置球员对体能的不同要求,总结出了他们的体能训练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训练方法,旨在为篮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邱诚 《高教研究》2005,21(2):64-67
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多个层面影响着我国篮球文化的形成,进而影响篮球运动理念,传统的“以球带人”的观念已无法适应当今篮球运动的发展,而“以人为本”的篮球运动理念是顺应篮球运动发展趋势的全新的运动理念。通过对中美篮球文化差异的比较分析,笔者指出了构建“以人为本”篮球运动理念的必要性,并认为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培养教练员、运动员的独立个性;(2)培养运动员的竞争、对抗和攻击意识;(3)注重冒险精神、开拓创新意识的培养;(4)注重协作精神的培养。现代篮球运动从1891发明至今,经过了100多年不断的创新与完善,已发展成寓全球科技、文化、艺术于一体的特殊的体育运动项目。美国NBA球队也经过了50多年职业联赛的探索、改革和创新,发展成当今风靡全球的世界篮球王国。19世纪末篮球运动进入中国之后,在中国的土地上,在东西方文化的碰撞、选择、融合过程中,篮球及其美国的篮球文化也逐渐被中国人所接受,并有了自己的CBA和CUBA。我国的篮球运动水平也有了长足长进,但是,就中国篮球整体水平而言,与美国篮球水平的差异是相当明显的。从文化差异上来分析中美篮球的差距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企图对中美篮球文化的差异作简要分析,借鉴他人经验,提出构建“以人为本”的篮球运动新理念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6.
龙金良 《教师》2013,(24):127-128
核心后卫是篮球场上的领导者和指挥者,是每支球队的主导人物。本文论述了如何通过父母家系状况调查、身体功能与素质测试、心理素质测试等方法来选择优秀的核心后卫苗子;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系统的训练将他们培养成优秀的核心后卫,为篮球运动实践中培养现代核心后卫队员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篮球运动场上运动形式及战术配合复杂多变,对运动员运动意识的培养及训练可使其对战术配合和防守起到加强作用,使运动员能够更好地解读多变的比赛形式。本文通过对篮球队员篮球意识的培养和探讨,对技术、战术、传接球训练等几方面进行了阐述,论述了篮球意识是运动员最宝贵的精髓,是比赛中指导正确行动的灵魂人物。  相似文献   

8.
篮球作为一个复杂多变的运动项目,需要运动员灵活运用各项综合性技、战术,这就是意识,称之为篮球运动的灵魂。篮球意识的培养须要长期反复实践积累,而青少年正是培养篮球意识的黄金时期,如何提高篮球意识,教练员的训练技巧,是其中关键一环。从广义上讲,篮球意识是在正确掌握技战术的基础上熟练灵活运用中形成的意识形态,根据场上情况,通...  相似文献   

9.
篮球意识是指篮球运动员在从事篮球实践运动中,经过大脑积极思维而产生的一种正确反映篮球运动规律的特殊机能和能力。也就是运动员在长期篮球实践中,经过认识过程提炼和积累起来的一种正确的心理和生理机能的反射性行动的总和。运动员借助这种特殊的机能,可以机动、灵活地运用技术、战术,并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从而在比赛中取得胜利。  相似文献   

10.
随着篮球运动不断向前发展,运动员的“场上意识”对比赛的胜败影响也越来越大.而“场上意识”的形成并非一时一事,只有从初学者抓起,才能加快这一意识的形成.本文对篮球初学者“场上意识”的培养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如何培养“场上意识”的几点看法,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现代篮球运动理论思维落后于运动实践的发展,缺乏创新性,技战术层面表现为缺乏时空对抗技术概念,尚未把准战术发展的脉搏。篮球运动最关键的是创新层面上人格精神上的理论思维,这就要求我们展开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如何面对新的形式下篮球事业的发展,思维创新则是关键。本文就篮球运动必须从理论到实践,从训练到比赛,提出创新能力在篮球运动中的重要性,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手段和方法,从而实现篮球运动员人格精神的转化和再造,构造现代篮球运动理论思维创新的体系。  相似文献   

12.
王宝全 《成才之路》2012,(19):57-57
正篮球运动属于技能类同场竞技运动项目,有很强的集体性,战术的运用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技术动作有对抗性和连续作战性。大学生篮球运动目前在我国开展得如火如荼,而运动疲劳是篮球运动员在每次训练或比赛过后的一种十分常见的现象,它影响着篮球运动员训练和比赛中战术水平的发挥、运动成绩的提高、运动损伤的预防以及运动寿命的延长。因此,有必要对大学生篮球运动员产生运动疲劳的原因进行探讨,希望能为大学生篮球运动员和教练员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3.
身体重心、步法是篮球运动的主要基础。本文从运动生物力学的角度对篮球运动员的重心、步点进行了探讨和分析.阐明了身体重心、步点与准确而有效的完成篮球技术动作之闻的主要关系;概括出篮球运动员的重心和步点的基本特点.并提出篮球运动员的重心、步点训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依据篮球运动的发展趋势以及对篮球优秀后卫的现代需求,对篮球后卫初级选材进行了可行性研究,旨在为我国篮球优秀后卫初级选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篮球运动是一项复杂多变的竞技体育活动,在篮球运动或比赛中篮球运动员不仅要有超强的篮球技能,而且要有相应的篮球意识。正确的篮球意识是篮球运动中的灵魂,所以在高中阶段要加强运动员的篮球训练。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增强篮球运动员的篮球基本意识、提高篮球运动员的篮球基本技能、加强运动员篮球防守意识的培养及训练、强化篮球运动员的篮球战术意识、提高篮球运动员的作战心理素质等。  相似文献   

16.
根据篮球运动的特点及其能量供应特点分析篮球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疲劳的原因和机理,探讨篮球运动体能恢复的有效措施和运动营养措施,给篮球教学和训练中运动员的恢复与营养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篮球运动是现代体育运动中重要的球类项目之一,在国际赛事中篮球运动员的运动决策决定着赛事的输赢,拥有精湛的篮球技术和运动策略是篮球运动员必备的基础和不断追求的目标。在运动决策训练指导下,篮球运动员的决策速度和准确性在激烈的球场上有着关键性的作用,现场发挥考验运动员的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在决策指导下将决策速度和准确性发挥到最佳,对篮球运动员的职业性技术训练是最好的反映。本文探讨在运动决策训练下,篮球运动员决策速度及准确性的相关问题,分析篮球运动中运动员技术、战术,为篮球运动员训练教学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18.
篮球文化是观赏和参与篮球运动的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制度化凝结,是篮球运动的知识、技能、习俗和制度的总称。而本文通过分析中国高校篮球文化的特征,以及对中国高校体育文化的影响,提出对中国高校篮球文化建设的相关建议,从而加强篮球文化对中国高校文化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张鹏 《德州学院学报》2011,(Z1):216-218
篮球运动属于集体型对抗项目,运动系统论观点对篮球场上运动员配置进行分析进行分析,结果如下:1)根据整体性原则,球队场上队员的配置应遵循个体体球员竞技能力非衡补偿及球员间的竞技状态的进行合理配置优化配置.2)功能性原则下的篮球场上队员配置策略,应根据不同球队风格、不同比赛对手、特定战术、以及球队"得分荒"进行合理的队员配置.  相似文献   

20.
黄琼华 《考试周刊》2009,(42):162-163
篮球作为一个复杂多变的运动项目,需要运动员能够灵活地运用综合性各项技、战术,这就是意识,被称为篮球运动的灵魂。篮球意识的培养与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而青少年正是培养篮球意识的黄金时期。本文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篮球意识的培养与训练方法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