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试论教学过程中主客体的转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论教学过程中主客体的转化江苏省沭阳师范学校华玉和教学过程中主客体问题的论争已历时久远,但到目前仍无统一认识。综合起来有以下几种观点:一是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二是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客体;三是教师、学生同是主体;四是教师、学生互为主、客体;五是教师...  相似文献   

2.
创新教育与学生的主体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教育是以人的主体性为核心的。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依靠人的主体性发挥。要实施创新教育 ,必须对学生在教学中主体性加以探讨。一教学是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双边活动。在创新教育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同为客体 ,又同为主体。主体与客体是标志着活动者与活动对象的一对哲学范畴。主体与客体是相对而言的。主体总是指从事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人。在创新教育中从事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人 ,不仅包括学生 ,也包括教师。因此 ,教师和学生同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当教学过程展开时 ,从教师这一主体来看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相似文献   

3.
借鉴系统工程的思想方法切入教学过程 ,对它进行层次分析 ,将教学过程分为“教”和“学”两个过程 ,在“学”的过程中 ,学生为主体 ,学习情境 (教学情境 )为客体 ;在“教”的过程中 ,教师为主体 ,教学情境为客体。教师的主导性、创造性、艺术性……无不反映在教师对教学情境的创设上 ,而学生的学习更是不能脱离“环境”———教学情境的认识过程。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过程是认识过程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最明显的特点在于:以学生为认识的主体,学生的认识又不都是主体与客观的直接关系,而主要的还是通过专职教师、专用教材和专有教学设备等媒体去认识客体。媒体一定具有双重性。就是说合格的教师、良好  相似文献   

5.
教学过程与教学情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借鉴系统工程的思想方法切人教学过程,对它进行层次分析,将教学过程分为“教”和“学”两个过程,在“学”的过程中,学生为主体,学习情境(教学情境)为客体;在“教”的过程中,教师为主体,教学情境为客体。教师的主导性、创造性、艺术性……无不反映在教师对教学情境的创设上.而学生的学习更是不能脱离“环境”——教学情境的认识过程。  相似文献   

6.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双向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从教学的动机、维持和导向来说,教师是主体。从教学内在的感知、理解、记忆与运用来说,学生是主体。所以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双主体现象,与之相伴随则是双客体的显现;从学生对教师的心理态度及行为态度上的认知、认可到接受来看,教师是学生认识的客体;从教师对学生  相似文献   

7.
(一) 何谓引导发现法?简单地说,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它的理论基础是启发教学思想,属于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范畴。它是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学生的认识阶段,并吸取启发式与发现法的一些做法,而设计的新授课教学方法,如图一所示。我们认为,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认识过程。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合理地设计教学结  相似文献   

8.
德育过程主客体关系问题 ,从本世纪初以“现代教育派”和“传统教育派”的“学生中心说”和“教师中心说”之间的争论开始 ,一直到现在都是德育理论界老生常谈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 ,在我国 80年代以来曾引起一个高潮 ,然而人们对德育过程主客体关系认识还没有取得共识。目前在我国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以下六种。(1 )主导主体说这种观点认为 ,在德育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它的理论依据 :教师在德育过程中决定着德育的方向、内容、方法、进程和结果 ,学生 (主体 )认识道德知识 (客体 )、提高道德能力和思想意识都离不开…  相似文献   

9.
关于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问题,现在我国比较有影响和流行的是“主导主体说”合题论。笔者以为目前流行的“主导主体说”有值得质疑的地方,主要表现为理论本身缺乏内在的(指对教师和学生之间)同一的衡量标准。造成其理论的缺陷。“主导主体说”的基本含义是:教师是引导学生学习和认识发展的主要因素,学生是学习和认识的主体。其实,这里引用的“主导”、“主体”是两个不同哲学范畴的概念,它们不能构成同一标准来衡量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地位与作用。“主体”是相对于“客体”,并与之构成一对的哲学认识论范畴的术语。“主体”是认识论范畴的概念,一般指有认识、实践等能动行为的载体,具体为能动的认知者(或感觉者、思维者)。“客体”则是认识论范畴相对于“主体”的概念,它指的是“主体”的行为对象。“主体”与“客体”间的关系是指认识能动者与被认识者之间的一种认识关系。然而,“主导”与“主体”是有区别的。“主导”是对立论范畴的哲学概念,指矛盾对立双方的主要方面。这里的“主导”即决定性作用的含义。另外,“主导”源于传统教学术语中的“导”,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为现代教学论术语的。  相似文献   

10.
中学语文教学要尽快地提高效率,必须认真研究课堂教学的艺术,采用“启发式”的方法进行教学。 为什么要提倡启发式教学呢?因为从本质上来说,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认识过程,而认识乃是认识的主体能动地反映客观事物的矛盾运动。同时,启发式教学又是语文教学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如果在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1.
教育短论     
运用作文教学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为主的作文教学是形成学生世界观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有效手段。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采用启发式的作文指导方法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学生掌握自由写作的本领 ,启发式指导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要多为学生创造自由写作的机会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启发式指导 ,教师的任务是和学生一起审题、搜集材料、研究写作方案。在整个写作过程中 ,教师是客体 ,学生是主体。在学生习作的过程中 ,教师最大的作用在于调动和保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只要认真发现 ,学生习作中总有一些属于…  相似文献   

12.
<正>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数学知识是客体,学生是主体,教师及其设计的活动是帮助主体认识客体的中介。然而,主体(学生)对客体(数学知识)的认识过程是复杂的,绝不是一个简单的镜像反射,需要经过主体(学生)认知结构进行过滤、加工,同时还需要学生情感态度的配合,这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学生认知心理的各个方面。作为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要认真研究学生。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才能充分发挥好中介作用。下面,以"简单的数据分析"一课  相似文献   

13.
适合学习者需要的教学媒体,应以了解人的认识活动过程、把握人的认识结构和认识运行机制为前提。人的认识过程是一个对信息进行加工、改造和整合的过程,它通过对客体信息的选择和建构等机制实现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远程教育的教学过程是教师主体对学科内容进行分解、选择、建构、整合的过程。也是学生主体通过对教学信息的选择、建构,最终实现对学科内容把握的过程。教学媒体的建设一定要考虑认识主体的认识过程特点。  相似文献   

14.
关于教学过程教师与学生何为主体何为客体的研究和争论从未间断过,甚至十分激烈: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学生是主体,教师也是主体。真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细究之,其实各有各的道理,也各有各的不足。因而,很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并弄清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15.
个性化阅读是《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顾名思义,个性化阅读教学就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个性的教学。个性化阅读要求教师重视、珍视阅读教学中阅读主体(学生)对客体(文本)的不同的认识和感受,并为其营  相似文献   

16.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为我国同前倡导的教学模式.从文字上看,既然强调教师对教学的主导作用,为什么又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主导与主体各自究竟对应什么?两者间的关系为何?这些问题均为本文首先阐明之点.课堂教学对学生讲是个认识过程,认识主体是学生,被认识的客体是教材.然而,由于认识主体处在人生未成熟的发展期,而教材又具有不同一般现实客体的特殊性,这将决定课堂教学必须由品德高尚、学识渊博、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教师充当主体与客体间的  相似文献   

17.
着手研究,先要确定研究的客体及对象。 客体在哲学上可以理解为客观现实的一部分,它在一定阶段是人——社会的人(主体)的理论与实践活动的对象。认识对象是有经验记载的、列入人的实践活动过程的、在一定的条件和情况下按既定目的加以研究的客体的各个侧面、特性和关系。随着对客体的认识的发展,会展现出客体的一些新的侧面,这些侧面就会成为认识对象。所以,研究对象是比研究客体更小的一个概念。对象是客体的一个部分、一个方面、一个成分。例如,研究客体可以是整个教学过程,而研究对象则只能是教学方法(教学过  相似文献   

18.
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过程双体是指教师与学生。由教学过程产生的对应关系即主体与客体关系: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教的客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客体。由于教学过程是个动态过程——由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学生参与教师的教育影响活动,从而达到系统地学习间接知识,培养发展创造能力,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劳动者——因而认真分析师生双体对应关系,处理好其中的矛盾,对提高教学质量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需要的是具有创造精神的人才,因此,高分低能的学生正逐渐被淘汰。这就需要教师转变思想,更新观念,积极投身到教学改革中来。在课堂中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不失为一条最佳的、积极有效的途径。它可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素质。 一、充分认识教师主导作用 老师与学生活动构成了教学过程,教是主体,教的活动主要表现在教师一面,而学生则为客体。教师施教于学生即主体作用于客体,教和学两个过程相比较,学习过程是实现目标的过程,而教的过程是辅助学生实现目标的从属过程。在老师与学生、教与学这对矛盾中,教师的教居于矛盾的主要方面,起决定性作用。为此,作为教师要充分认识自身的主导作用,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就“启发式”教学方法实质而言,教师的“启”在于前,而学生的“发”于后。可见启发式教学中,教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做为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如启而不发则应在教师这一方查找原因。  相似文献   

20.
《辞海》对“主体”的解释之一为 :哲学术语 ,同“客体”相对 ,构成认识论的一对基本范畴。主体指认识者 (人 ) ,客体指作为主体认识对象或实践对象的客观事物。主体具有意识性、自觉能动性等基本特征。《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学生在英语教学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说 ,如何确立学生英语学习的主体意识 ,是我们当前转变教学观念的一个基本点。一、打破传统教学模式 ,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结构长期以来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 ,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 ,教师们往往热衷于“满堂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