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周奎英 《师道》2008,(5):8-9
“学会感激”是学生的必修课。在某地的一次研究未成年人的教育活动中,发现许多孩子对于《我感激……》这样的作文题目竟然觉得无从下手。当前。很多孩子可能真的没有被感动过。即便是一些农村的孩子,父母、学校、社会对他多么好,他都不会感动,因为他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孩子们只知道享受别人给予的爱。很少知道爱也是需要回报的。有些孩子经常与父母顶嘴甚至吵架,动不动就离家出走,家务活更是从不沾手……  相似文献   

2.
陈思 《陕西教育》2005,(9):46-47
陈蓓,我们的女儿,已经4岁了。回首过去的岁月,有的是对拥有蓓蓓的满足、感激和庆幸。孩子的妈妈今天居然叫孩子“贝儿”,这个称呼凝聚了我们对女儿的多少爱、多少感动,以及由此在而生的多少创造和妙想!  相似文献   

3.
钟山英 《中学文科》2005,(11):10-10
中国伦理学会名誉会长徐惟诚说过这样的话:“在研究未成年人的教育中,发现许多孩子对于《我为……而感动》这样的作文题目觉得无从下手,当前很多孩子可能真的没有被感动过,特别是县城里的孩子,父母、学校、社会对他再好,他都不会感动,因为他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那么,在课堂内外,我们如何教会学生从点滴的、平凡的事例中得到感动呢?  相似文献   

4.
《辅导员》第二期下半月刊登过这样一则个案。一位老师上完课后,正在讲台上急急忙忙地批改孩子的课外作业,发现来擦黑板的同学动作太慢,心中不悦,于是训斥孩子:“赶快擦完,该干什么干什么去!”知道孩子怎么说的吗?孩子的回答真让人感动和意外,他说:“老师,粉笔灰太多,擦得太快会飞到您的头上……”这位老师从中体会到孩子细腻的爱,并为之感动。  相似文献   

5.
没有对孩子的爱就没有教育。我觉得爱孩子首先得接受孩子。接受孩子,就是不管你是什么样的,我都接受你,而不是你能给我挣面子、让我高兴的时候我才接受你。当孩子知道老师能够接受一个完整的自己时,他才能感觉到你的爱,才有自信。  相似文献   

6.
背景资料:生活证明,如果孩子们只是“享受”快乐,而不是经过劳动和精神上的努力去取得快乐,他的心就可能会变得冷漠无情,对一切都无动于衷。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父母与孩子的交流越来越少,很多孩子“情感缺失”,他们缺少同情,不会感动。为了让孩子“懂得爱”,从爱父母开始,学会爱,感受爱,并将这种爱洒向需要它的地方。设计《爱的变奏曲》综合实践活动,就是希望在“爱”的感召下成长起来的孩子。能够用爱心去回报爱他们的人们,回报社会,回报祖国。  相似文献   

7.
我的孩子上小学五年级,脑子挺聪明的,可学习成绩一般,其他能力也一般。我觉得就是因为他凡事总是一知半解,总是说“知道了,知道了”,从不深入地思考一下,养成了不爱思考的习惯。一旦遇到困难,自己也不知道从哪入手。作为家长,怎样才能让孩子学会思考呢?山东临清李文思考,是打开  相似文献   

8.
都说:“天下父母爱孩子是一样的。”经过接触外国家长和幼儿,我发现: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生活的外国人,他们爱孩子和对爱孩子的理解,还真和我们有点不同。也许有的家长会说:“我比谁都更爱我的孩子啊!”但是你每天给他一个拥抱了吗?你每天都亲吻他了吗?你每天都让他知道你的爱了吗?  相似文献   

9.
文摘     
1.显示你无条件付出的爱,即使孩子做了错事,你只能责怪他的错误言行,同时要让孩子知道,你仍是爱他的。 2.表达自己的愤怒要恰当,不可说“蠢才”、“废物”之类的话。  相似文献   

10.
“现在的许多孩子,为什么不会感动?”中国伦理学会名誉会长徐惟诚发出这样的感慨,“关键这些孩子缺少道德实践的内化过程。”徐惟诚参加了在江苏南通召开的首届中国公民道德建设论坛。他说,在研究未成年人教育中,发现许多孩子对于《我为……而感动》这样的作文题目觉得无从下手,很多孩子只能写出类似“自己的钱包失而复得”的“感人故事”,实际上都是编造出来的。  相似文献   

11.
系列活动促感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别让中国现在的孩子成为不懂感谢、不愿感激、不会感动、只知索取的冷漠一代。”某政协委员在两会上如是说。  相似文献   

12.
亲:负20厘米。师生之间的距离里,必定以教师纯粹的人爱为前期,以深沉的爱的睿智为内涵。所以,溺爱不是爱,偏爱不是爱,单一的“对他好”也不是爱。师生之间的距离,是负20厘米,是让学生的生命厚度完全沉入自己的职业与良心世界的深度,是爱孩子的当下更爱孩子未来,超越一般父母的、更贴近孩子生命发展需求的、更隐秘的付出,是让孩子觉得与老师的距离比父母更近的那种情感认同。  相似文献   

13.
“曾是妈妈怀里欢唱的黄鹂,曾是爸爸背上盛开的野菊……”在我极富激情的语言的引导下,孩子们将这首《乡下孩子》朗读得抑扬顿挫,颇有感情。“你觉得乡下孩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见时机成熟,我抛出了问题。“我觉得他是一个幸福的孩子,因为他小时候有爸爸妈妈的疼爱。”“我觉得他是一个能干的孩子,因为他捉一只蝴蝶就能编织一个美丽的故事,含一片草叶就能吹出一首动听的曲子。”“我觉得他是一个爱帮助人的孩子,因为他挖野菜给小猪吃,让小猪把肚子吃得饱饱的,还捉小鱼给猫咪吃。”看样子,通过大半节课的朗读,孩子们已经对诗歌所描绘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这学期我接了一个大班,两三个星期后,我对班上孩子的情况有了大致了解,其中男孩奇奇引起了我的关注。经常有孩子报告:“老师,我的巧克力少了两块”“我书包里的机器人不见了”……而最后一句话总是“肯定是奇奇拿的!”我觉得奇怪:“你们怎么知道的?”孩子们说:“他经常干这种事情,以前老师经常批评他。”面对孩子们对奇奇的种种猜测,我反复强调:“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事情不能乱说,我们应该相信奇奇不是这种孩子。”看得出,奇奇很感激我。因此我带班的时候,他总是特别乖巧,比如自由活动时他常常主动帮我收拾东西,或者大声地表示要帮助别人:“…  相似文献   

15.
期末评比“三好学生”、“积极分子”。学生评议刚结束,一值学生竟跑到我跟前说:“老师,我也要评‘积极分子’。”我愕然!这句话竟出自一个学习懒惰、缺乏自觉性的一年级孩子之口。幸好还有点自知之明,只想当“积极分子”。“那好,你觉得自己哪方面好?”我数学进步了。”简直是不假思索,评价还恰如其分。我马上作出了决定,首先肯定了他的勇气和自信,继而端端正正地写了他的名字——不知道是他的勇气和自信感动了我,还是我对自己工作的又一次审视和反思,也许两者皆有。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教师应不失时机,注重引导,…  相似文献   

16.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要热爱、尊重全体学生;《义务教育法》也规定教师要爱护学生、忠于职责。有位青年教师在学习了《规范》《义务法》之后,请教另一位老教师说:“调皮生惹得我哭笑不得,只想揍他一顿。爱不起来,该怎么办?”老教师抿嘴微笑,没有正面回答,却为他讲述了一个故事:前苏联著名园艺家米丘林在科学实验中培养了许多鲜美诱人的水果,果园附近的一些孩子常常翻墙入园偷果子吃。一天,米丘林在一群偷果子的孩子中间抓住了一个“小首领”。正在这个孩子等待“惩罚”的时候,米丘林却和蔼地对这个孩子说:“这果树是做…  相似文献   

17.
有问有答     
孩子很爱看书,作文为什么写不好?问:我家孩子10岁了,非常喜欢看书。平时没事的时候他不爱做其他事情,总是捧着书看。他什么方面的书都爱看,历史、科技、文学等等。我们觉得孩子爱看书是好事,就尽量满足他。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孩子的作文却很差,甚至写出的很多句子都不通顺。如果  相似文献   

18.
现代教育报上曾经登过这样一段文字:“现在的孩子,只知道索取,不知道付出;只知道享受,不知道感恩;只知道让别人为他着想,不知道该为他人着想;只知道爱他是天经地义的,不知道爱父母也是应该的。”  相似文献   

19.
"鱼头的故事"的故事大家一定不陌生,母爱是伟大的,对于这位母亲的伟大奉献,我一点也不怀疑,我为之感动,但是我认为母亲的无私和伟大,在她有生之年不让儿女真正的领略,深切的体会这份爱,我为她觉得遗憾.对于这位母亲的爱,我要说的是:爱他就让他听到,让他看到,让他感受到,因为爱就像流动的水一样,爱是双向的,爱是接受,爱是给予,我们要让孩子接受我们的爱,但是我们也要让孩子学会给予别人爱,懂得爱别人,让孩子从小就有一颗爱人的心,感恩之心。  相似文献   

20.
5月13日,是母亲节。我从网上、报刊中了解到中国孩子大部分对自己母亲的生日不知道,多数孩子觉得妈妈对自己的爱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从不知道爱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