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技能型人才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要“广泛开展岗位技能培训,要适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实施‘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计划’、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实际需要,促进产学紧密结合,共同建立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加快培养大批现代化建设急需的技能型人才及软件产业实用型人才,特别是各级各类高技能人才。适应新型工业化发展要求 加快培养现代化建设急需的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2.
技工学校是为我国工业战线培养具有专项技能之术的熟练操作人员,理应承担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甚是高级技师的培养任务。技工学校从诞生时起,就打上了“技工之学校”的烙印,责无旁贷的义务是为我国工业战线培养技能型的人才。几十年来,技工学校为我国工业战线输送了一批批技术工人,培养了一大批能工巧匠,为我国民族工业及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应做的贡献,其功不可没。近十年来,技工学校曾一度被看不起,地位最低,投入不足,生源危机,苦苦支撑,发展落后于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导致了我国目前“技能型人才紧缺,高技能人才奇缺”的…  相似文献   

3.
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实施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加快培养生产、服务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紧缺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高职院校责无旁贷,只有  相似文献   

4.
一、新时期技能人才评价的主要内容 随着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高技能人才发展趋势将出现如下的特点:“新职工”文化水平起点高,大专以上学历将成为高技能人才的主流,行业技能人才的文化水平将大幅度高移;“精一会二能三”的复合型技能人才比例将增多,一专多能的“通才”将是今后行业技能人才发展的趋势之一;具有管理经验的技能型人才将迅速发展;第三产业向高技能方向转化,高素质的服务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5.
高技能人才紧缺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招生制度不合理,不仅促使很多青年不愿报考职业学校,而且,不按照动作技能要求选拔学生,以致有些学生学习一辈子也成不了高级工。建议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职业学校单独招生,并按照人职匹配原理选拔学生,以便能更多更快地培养高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的年轻化又能吸引更多青年成为技术工人。按人职匹配原理选拔学生的根本优点是实现人尽其才,对国家和个人都有利。  相似文献   

6.
论高技能紧缺型人才培养的"五实"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现阶段,高技能人才紧缺成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高职教育必须努力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培养高技能型人才。高职人才培养,从不同角度概述有不同的模式。其实,高技能紧缺型人才培养的根本点在于是否脚踏“实”地,做到“五实”即专业建设讲实际、课程设置为实用、教学活动重实践、质量评估求实效和服务经济得实惠。  相似文献   

7.
论高技能紧缺型人才培养的"五实"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腾 《当代教育论坛》2006,(13):117-120
我国现阶段,高技能人才紧缺成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高职教育必须努力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培养高技能型人才.高职人才培养,从不同角度概述有不同的模式.其实,高技能紧缺型人才培养的根本点在于是否脚踏"实"地,做到"五实"即专业建设讲实际、课程设置为实用、教学活动重实践、质量评估求实效和服务经济得实惠.  相似文献   

8.
校园     
创业中国——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工程启动11月18日,“创业中国——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工程江苏启动仪式”在江苏盐城技师学院举行,同时中国青年高级人才培训中心江苏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中国青年创业学院江苏分院揭牌。目前在我国,技师和高级技师仅占现有技术工人中的4%,高技能型人才十分紧缺,需求量非常大,培养高技能人才迫在眉睫。据悉,刚成立的中国青年高级人才培训中心江苏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中国青年创业学院江苏分院将围绕“学历 技能”、“学历 创业”、“技能 境外劳务”、“境外技能培训”、“与西部互动扶贫”等形式,面向全国…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阶段,高技能人才紧缺成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高职教育必须努力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培养高技能型人才。高职人才培养,从不同角度概述有不同的模式。其实,高技能紧缺型人才培养的根本点在于是否脚踏“实”地,做到“五实”即专业建设讲实际、课程设置为实用、教学活动重实践、质量评估求实效和服务经济得实惠。  相似文献   

10.
一、苏州技能大师(名师)工作室的创建调研分析显示,近年来,苏州市技能人才在总量和增长速度上发展迅速。2010年底技能人才取得职业资格人数为92万人,高技能人才总量为24.5万人。全市复合技能型、知识技能型高技能人才数量增幅很快,技能人才队伍初、中、高技能等级结构比例为:24:  相似文献   

11.
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一个历史范畴,随时代的变迁而变迁。我国现阶段的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虽定位于“高技能型人才”,然而存在人才定位的高级性不明显、人才定性的职业性不鲜明、人才定型的技能性不突出和人才定向的基层性不坚定等问题。因此,要实现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进一步强化人才培养目标的高等性、职业性、技能性、基层性、复合性和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2.
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面向地方经济的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最为密切。一方面,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决定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和专业结构;另一方面,高等职业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人才,提供科学技术资源,促进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科技与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现代科技经济开始呈现出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化的特征。这些特征对人力资本的影响渗透到了人力资本的各个层面。现代科技经济发展的全球化促进了人力资本的国际间流动,也为人力资本的流动提供了可能的外在体制环境。信息化推动了人力资本投资观念的变化,改变了投资方式,特别是在教育培训投资和卫生保健投资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带动了对相关产业人力资本结构的不同需求,促进了人力资本结构的创新性调整和优化重组。知识化对人力资本的创新能力、人力资本的结构和人力资本的终身教育影响巨大,使人力资本不断作出适应性调整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促进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是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客观要求。因此,探究教育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中的作用,对于制定教育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5—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本文运用固定效应模型研究教育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程度与作用机制,发现教育不仅能够促进产业结构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型升级,还推动各次产业内部升级。从投入角度看,各级教育生均经费对产业结构升级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于产业转型升级,高等教育生均经费的影响效应更为明显;对于产业内部升级,中、高等教育生均经费显著驱动了第二产业内部升级,高等教育生均经费还显著推动了第三产业内部升级。从教育产出看,增加人均受教育年限能够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第三产业内部升级。从作用机制看,教育通过促进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升级需求结构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因此应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着力提升教育水平和质量,形成高质量人力资本,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畅通国民经济双循环。  相似文献   

15.
普通高校经济学专业教学改革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趋势和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推动了我国经济学学科的快速增长,这一方面满足了我国市场经济对经济类人才的需求,但又带来了急剧扩张的人才素质隐患。本文主要针对当前我国经济学专业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较为合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泉州应用型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泉州应用型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关键在于把专业建设和区域经济产业模块及产业链进行互动结合,摒弃纯艺术人才的培养模式,以应用型艺术人才培养为切入点,认真解决艺术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客观问题;从专业、课程、师资和产学研相结合等多方面入手,从泉州产业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来构建特色、目标、定位准确的应用型艺术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举办多样化的高等教育,是满足多样化人才培养的需求。地方高校应根据自己的优势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进行科学定位,尤其在人才的培养目标、学科专业设置、课程与教学模式等方面,实施特色办学,在各自的学科领域培养具有特色的各类人才,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人才提出的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8.
在国家增加收入、扩大内需、调整结构、深化改革等下策措施的持续作用下,国家经济平稳增长,但投资增同的回落,物价缓慢回升,反映出当前人效需求不足的矛盾比较突出。面对通货紧缩的压力,如何尽快启动国内有效需求,使国家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主要取决于需面对通货紧缩的压力,如何尽快启动国内有效需求,使国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主要取决于需求与消费的不断升位,教育作为社会总需求中消费与投资,已成为热点,因此,从而促进国  相似文献   

19.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高等教育体制和教学等方面的改革必须进一步加强,使人才的培养模式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的经济体制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知识经济与教育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刚现端倪的知识经济代表着世界经济的未来发展方向。在知识生产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向人类社会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人才开发培养是知识经济时代赋予教育的神圣使命。教育必须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发展步伐,建立新的知识传播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和创新教育体系,才能为我国21世纪经济起飞和民族复兴、为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提供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