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从多方面进行解读,特别是新的文学批评方法出现时,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会因此有新的认识,得到新的阐释。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奥赛罗》正是如此。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奥赛罗》是性格悲剧,是嫉妒毁灭了奥赛罗和他的爱情;是种族悲剧,是对黑人种族的歧视葬送了奥赛罗;是社会悲剧,是人文主义者的悲剧等等。但是,在华中师范大学聂珍钊教授提出文学伦理学批评后,我们发现从文学伦理学角度可以对《奥赛罗》进行全新的解读和阐释。本文正是受此启示,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对《奥赛罗》进行的新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徐笑 《文教资料》2012,(16):11-12
悲剧《奥赛罗》中,主人公奥赛罗的悲剧命运是由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形成的,外因是白人对摩尔人的种族歧视,这是促成奥赛罗悲剧命运的社会因素;内因是奥赛罗自身性格的特点:慷慨、勇敢但是轻信、暴躁,这是形成奥赛罗悲剧命运的自身因素。可以说,构成奥赛罗人生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内因和外因交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惠佳俞 《文教资料》2012,(33):105-107
本文着重探讨了《奥赛罗》中奥赛罗与苔丝狄蒙娜令人同情的爱情悲剧。产生这场悲剧的原因是复杂的。本文认为伊阿古的出现是悲剧的导火线和助燃器,特定的生活文化环境是悲剧形成的必要条件,而奥赛罗和苔丝狄蒙娜的性格则是悲剧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崔欢 《教学随笔》2013,(4):11-12
对《奥赛罗》悲剧的成因,历来有很多评论。本文从存在主义思想家卡尔·雅思贝尔斯提出的"边缘情景"入手,分析了奥赛罗的双重性格及最终导致奥赛罗悲剧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莎士比亚的著名的四大悲剧之一的《奥赛罗》曾经引起无数的争议,其中“嫉妒说”长期在《奥赛罗》研究中占据了统治地位,尽管一批著名莎学家、文学家从各种角度对嫉妒一说进行了否定,指出“嫉妒”并不能令人信服地全面解释《奥赛罗》中蕴涵的人文主义思想光辉。从“他者”文化身份认同危机的角度,可以看到不断被强化的文化身份认同危机是造成悲剧的根本原因。中国改编莎剧也注意到《奥赛罗》中文化身份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奥赛罗》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经典著作之一,讲述了一个关于嫉妒和诱惑,爱恨和毁灭的悲剧故事,其中所体现的悲剧内涵意蕴深刻,极具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莎士比亚在《奥赛罗》中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真实、大放异彩的文学形象,尤其是奥赛罗性格特征的复杂性,为人物注入了深刻而饱满的灵魂,震撼拷问着每一位读者的心。从人物的冲突和矛盾抽丝剥茧地探寻奥赛罗性格的多层二重性,旨在深入认识人物和作品背后更为丰富的时代内涵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7.
张姝姝 《海外英语》2014,(9):260-261,265
《奥赛罗》悲剧的形成,众多学者历来有不同见解,但鲜有学者从对话的语用分析入手,分析奥赛罗悲剧产生的原因。笔者将介绍几种会话交际分析方法,从语用学会话角度入手,重读剧中对白,解析伊阿古如何运用语言这一隐形力量使得奥赛罗沦陷于悲剧漩涡,又是怎样使得伊阿古阴谋得逞?  相似文献   

8.
莎士比亚《奥赛罗》中的悲剧成因引起无数争议。大部分争论都围绕奥赛罗外部矛盾进行分析,其实,莎士比亚在剧中设置的种种冲突与剧中其他人物密不可分。文章利用拉康的镜像理论分析奥赛罗与苔丝狄蒙娜、伊阿古和凯西奥之间的关系,探究奥赛罗悲剧复杂的内部原因,对健康精神世界的重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嫉妒说"与"轻信说"不能将莎士比亚《奥赛罗》悲剧的深层原因进行深度解释。从身份认同与他者角度,剖析奥赛罗对威尼斯白人基督教社会身份认同的困境、失败与否定,从而揭示其轻信、嫉妒、杀妻及其自杀的深层心理原因,重新解读奥赛罗的悲剧。  相似文献   

10.
作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最具争议性的一部,《奥赛罗》的悲剧根源历来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嫉妒说"、"轻信说"和"身份危机说"这三种观点影响较大,且被广泛接受,但这些决不是造成其悲剧命运的最重要的原因。奥赛罗悲剧命运的必然性在于门第之差为悲剧埋下了祸根,他本人内心关于纯洁爱情的痛苦又无法消解,奥赛罗最终选择亲手扼死苔丝狄蒙娜,真相大白之后他只能饮恨自杀以谢天下。  相似文献   

11.
作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的《奥赛罗》塑造了诸多生动的人物形象,蕴含着浓重的悲剧色彩,同时也深刻地揭露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现实。该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主人公奥赛罗所处的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并以此为出发点,管窥当时交织碰撞的各种社会矛盾,从而更好的分析导致奥赛罗悲剧命运的深层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12.
作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奥赛罗》以其塑造的自私自利、冷酷无情的伊阿古形象和做事鲁莽、轻信谗言的非洲裔的军事将领奥赛罗等人物上演了一出奸人得道、美人香消、英雄洒泪的荡气回肠的悲剧。本文根据形式主义的"陌生化"理论,探索《奥赛罗》中文学语言的这种"陌生化"在人物的刻画、情节的发展和主题的表达几方面的作用,揭示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一些特点和魅力。  相似文献   

13.
<正> 莎士比亚在创作《李尔王》的一六○六年,又写了另一部重要悲剧《麦克白》,这是他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和《麦克白斯》)中的最后一部,也是最阴暗、最独特的一部。因为它的主人公既不同于富有理想、善于思考的哈姆雷特,单纯正直的奥赛罗,也不同于几经转变的君王李尔,麦克白是一个性格矛盾、野心不断膨胀的血腥暴君。关于悲剧,亚里斯多德的《诗学》认为“能引起怜悯与恐惧之情的叫悲剧”,“悲剧应模仿比我们今天要好的人,悲剧不能写极恶的人由顺境转入逆境,因为这种布局不能引起怜悯与恐惧之情,这个人的厄运是活该的。”就是说,写英雄、好人的不幸是  相似文献   

14.
《奥赛罗》为莎翁全盛时期的四大悲剧之一。本文以一个全新视角,通过亚里士多德的悲剧净化理论,从悲剧情节的普遍性和完整性等方面,重新透视这部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5.
莎士比亚的创作生涯分为四个阶段。四大悲剧《汉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和《麦克佩斯》均完成于第三阶段,也是他创作的高峰期。  相似文献   

16.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主要作品有悲剧《哈姆雷特》、《李尔王》、《奥赛罗》、《罗密欧与朱丽叶》,喜剧有《无事生非》、《仲夏夜之梦》、  相似文献   

17.
改编是一种再创造的艺术。莎士比亚把十六世纪意大利人钦蒂奥的小说《奥赛罗本事》改编成为著名悲剧《奥赛罗》,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伟大艺术家把一个古老的爱情故事,改造成为具有深刻时代意义的举世闻名的悲剧。从而也赋予他所改编的小说不朽的生命。莎剧《奥赛罗》以深逐的思想内容,丰富的情节,鲜明的人物个性,精湛的艺术手法,如同磁石吸铁般地吸引了世界各地各时代的读者和观众。  相似文献   

18.
作者简介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剧作家、诗人和卓越的人文主义思想的代表。莎士比亚一生创作了包括《哈姆莱特》《罗米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等名剧在内的37个剧本、一百多首诗歌。一般认为,莎士比亚戏剧创作分为三个时期:1590年至1600年为历史剧、喜剧时期,历史剧主人公往往是文艺复兴时期个人主义的体现者,代表作品有《查理三世》《威尼斯商人》;1601年至1607年为悲剧时期,代表作品是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1608年至1613年为传奇…  相似文献   

19.
主题导读: 在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哈姆莱特》《麦克白》《李尔王》《奥赛罗》之中,《哈姆莱特》中的主人公哈姆莱特可能是最为复杂和令人心动的人物了,莎士比亚在老套的“王子复仇记”(中文译名)中赋予了他人文主义者的光辉,使之既伟大又真实,在复仇悲剧后也蕴涵了光明的希望。  相似文献   

20.
老舍的《月牙儿》通过一个少女的自述,展示出一幕母女两代被腐朽黑暗的旧社会所逼而沦落为暗娼和终于被吞噬的悲剧。鲁迅在《再论雷锋塔的倒掉》一文中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指出了悲剧的性质是“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悲剧的结局是毁灭。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悲剧是崇高的最高、最深刻的一种”,他认为沙士比亚的《奥赛罗》所以是崇高的悲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