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5 毫秒
1.
360°     
牛津大学女博士弃学当裸模24岁的克莱尔·图利是爱尔兰历史上首位做无上装表演的"封三女郎",毕业于著名的爱尔兰大学圣三一学院生化和免疫学专业,获得过一级荣誉学位,一年多前,被牛津大学录取为  相似文献   

2.
贝克特作品挑战构建爱尔兰民族文学传统的历史和文化界限,将爱尔兰的历史和文化同后殖民主义的历史和文化结合起来。贝克特的作品不仅反映出在爱尔兰范畴内而且在爱尔兰的后殖民主义的范畴内的矛盾性。其作品中人物的多民族身份和多文化身份是对爱尔兰殖民化主体性的解读,同时也是对帝国主权的批判。  相似文献   

3.
192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威廉·巴特勒·叶芝是爱尔兰诗人、剧作家,也是爱尔兰文学复兴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他渴望创立纯粹的爱尔兰文学,让世界认识到爱尔兰的历史,并勾画出爱尔兰民族文化的轮廓。本文从诗歌《丽达与天鹅》创作的时代背景入手,通过挖掘叶芝诗歌中的爱尔兰情思来探寻诗人的民族文化身份及其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的故事你一定听过,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民间传说。它们一代一代地传下来,在历史的年轮中熠熠生辉,英国的爱尔兰也不例外。下面一起来欣赏一段古老的爱尔兰传说——李尔王的孩子。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有许多少数民族建立过政权。这些古代少数民族政权的存在,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它们与中原王朝的关系,不仅是政权之间的关系,更反映了民族之间的关系。这些古代少数民族政权,尽管有不同类型,但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都产生过重要的影响,有其不可忽视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6.
192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威廉·巴特勒·叶芝是爱尔兰诗人、剧作家,也是爱尔兰文学复兴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他渴望创立纯粹的爱尔兰文学,让世界认识到爱尔兰的历史,并勾画出爱尔兰民族文化的轮廓。本文从诗歌《丽达与天鹅》创作的时代背景入手,通过挖掘叶芝诗歌中的爱尔兰情思来探寻诗人的民族文化身份及其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华夏民族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男权虽然一度占据着绝对优势,那些因改变过历史、引领过风气、创造过奇迹而被载入史册的帝王将相、英雄豪杰、圣人贤士多为男性.但在历史的缔造与书写中,时不时也会闪显过一些女性的身影,她们或者被浓墨重彩,或者被轻描淡写.以《二十四孝》为例,窥探其中或隐或现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8.
世界历史上因种植单一品种作物而造成的最大悲剧,可能是发生在1845年-1848年的爱尔兰。当时爱尔兰的农业都依赖这个马铃薯品种:卢姆伯。它有种种优点:易管理、高产、口味好等等,只可惜不能抵御马铃薯枯萎病。从1845年起,枯萎病的孢子开始在爱尔兰传播,只几天工夫,一片绿地就变成一片烂泥,空气中弥漫着腐烂马铃薯的臭气。3年之间,每8人就有一个饿死,一共死了100万人。  相似文献   

9.
把握历史空间概念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历史人物的活动、历史事件的发生,都与特定的空间相关,离开了空间,历史事件、历史进程、历史现象就无从谈起,因此,把握历史空间概念显得尤为重要。那  相似文献   

10.
威廉·勃特勒·叶芝是爱尔兰20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歌渗透着浓烈的爱尔兰情感和明显的爱尔兰因素,古爱尔兰的浪漫神话故事是叶芝诗歌萃取营养的主要来源之一,叶芝对爱尔兰神话故事的运用有利于帮助爱尔兰人民族集体记忆的恢复,爱尔兰历史的重建,以及爱尔兰民族身份的确立。  相似文献   

11.
波普尔的历史非决定论曾在西方社会产生过很大影响。波普尔反对和否认历史发展规律,否认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进而否认对历史进程的预言。正确认识波普尔的历史非决定论,有助于我们自觉地维护、发展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使这一科学的历史哲学体系更加富有生命力和战斗力。  相似文献   

12.
诗人威廉·巴特勒·叶芝是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的领袖,然而在爱尔兰长期被殖民的民族历史下,诗人深感身份缺失的苦闷,其诗歌表达了对民族强烈的守望之情,富有浓重的乡土意识。诗人以故乡斯莱戈为基点,试图通过重塑爱尔兰民间故事和歌谣,重建爱尔兰民族救亡之梦,而拜占庭是叶芝理想的艺术殿堂,诗人从中看到了未来的爱尔兰。  相似文献   

13.
依婉·伯兰是爱尔兰当代著名的女诗人,爱尔兰独特的民族历史和她自身的个人经历,使她非常重视民族身份问题.她以诗歌文本的形式展现了童年时身份的缺失与焦虑、爱尔兰人民对民族身份的渴求、以及在困难重重中对于民族身份构建的主题.  相似文献   

14.
文化身份由两个向量构成,一个是代表传统和延续的同质向量,另一个则是代表差异与断裂的异质向量。如何看待历史是均衡链接两者而成功构建身份的关键。对于爱尔兰而言,身份焦虑始终是其文学书写的张力所在。在爱尔兰文学复兴运动中,叶芝等作家试图通过回归古凯尔特文化来重构爱尔兰身份。与此不同,乔伊斯却始终以现代性的目光在审视历史。本研究将以乔伊斯的《死者》(The Dead)为例,探寻节庆、商品及音乐等大众文化元素如何在乔伊斯笔下参与历史书写,引导爱尔兰身份构建。  相似文献   

15.
爱尔兰语为爱尔兰人民的母语,但由于16世纪外族的入侵,英语逐渐取代了爱尔兰语。1921年爱尔兰成为“自由邦”,享有自治权从此开始大力提倡爱尔兰语和英语的双语教学,特别是在中小学。本文通过对爱尔兰双语教学历史的介绍和经验的总结,希望对我国的双语教学有所启发。一、双语教学发展的历程。爱尔兰位于大不列颠岛西面的爱尔兰岛。爱尔兰语也可称盖尔语(G aelic),是早期在爱尔兰共和国和北爱尔兰(英国的一部分)使用的语言16世纪中期,爱尔兰遭到了都铎王朝的殖民统治,用英语代替爱尔兰语,使爱尔兰语言文化遭到严重的破坏。据1911年的人口普…  相似文献   

16.
维新思潮与革命思潮是清末两大社会思潮,它们对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中国近代史上维新思潮与革命思潮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其主要政治思想的比较,指出其共性、异性及其原因,进而揭示革命思潮超越、扬弃维新思潮后对中国革命历史进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爱尔兰文学复兴运动中,叶芝试图从古老的凯尔特文化中寻求爱尔兰性并重构爱尔兰身份。他和他的作品在这场运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与叶芝对爱尔兰乡村和历史的理想化描述不同的是,乔伊斯竭力去揭示现代都柏林人的精神状态和爱尔兰的主要问题的真相。乔伊斯选择了一条沉寂、流放和狡猾的道路,也从一种文化卑劣感中获得了对爱尔兰身份的真实认识。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所考察的自然,不是孤悬于社会历史之外的天然之物,而是纳入人的活动范围、作为对象性存在被社会实践中介过的人化自然。在马克思的视域里,无机界与人类历史都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二者在历史进程中相互规定,在现实关系中相互转化,自然是人的"对象世界",人类生活是"对象世界"的内化,社会是实践基础上人与自然的统一。马克思一百多年前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洞见,是生态文明的重要哲学基础,也为现代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9.
考克大学     
考克大学于1845年建校,是爱尔兰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之一,1997年成为爱尔兰七所综合国立大学之一,由爱尔兰国立大学授予受到国际性认可的学位,世界500强院校之一。  相似文献   

20.
段风华 《留学生》2011,(7):25-27
2010年5月,都伯林大学教授,中国人孙大文当选爱尔兰皇家科学院院士。成立于1785的爱尔兰皇家科学院是爱尔兰自然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的最高学术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