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3 毫秒
1.
钱红雨 《江苏教育》2023,(17):26-29
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既要关注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师资配置的均衡,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自我成长。从学校教育出发,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应该是:建设温暖的校园,让每个人都闪闪发光。学校应倾听并回应学生的心声,尊重每一个学生;探索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关爱每一个学生;构建有温度的评价体系,成全每一个学生。  相似文献   

2.
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统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存的问题、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来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统化有其必要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化的建议有: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体制,加强目标导向;整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等各环节的沟通与联合;开展多途径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3.
教育公平与提升教育质量是各国教育政策的目标,我国政府始也终将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本研究采用分层线性模型,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追访数据,探究我国初中阶段学校教育公平与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从质量维度来看,在剥离了学生背景因素、学校构成因素的影响后,各学校对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具有显著差异;从公平维度来看,各学校对不同认知能力基础、不同性别学生群体认知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存在显著差异;从质量维度与公平维度之间的关系来看,部分学校在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方面具有高效能,且在缩小认知能力基础或性别等因素对于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影响方面也具有高效能,证明了学校教育可以兼顾公平与质量。  相似文献   

4.
中小学生暴力事件不断升级,已经引起各界的关注。暴力事件上升的原因除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消极影响外,缺少尊重生命的环境、生命得不到切实的关怀也是重要的原因。加强对中小学生生命的关怀和教育,要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创造生命教育的良好的氛围。家庭:重视尊重生命的亲情;学校:建立尊重生命的友情;社区:形成尊重生命的人情。  相似文献   

5.
课程公平是教育公平的核心,应得公平观下课程公平强调基础性课程、个性化课程、补偿性课程的结合。课程公平推动学校文化的建设,学校文化作为课程资源是影响课程公平的重要维度,学校文化是把双刃剑,既能推动又能阻碍课程公平,学校为学生提供的文化影响直接反映课程公平的程度。建设学校文化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课程公平,应加强区域内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力和执行力,提供基础性课程支持;提高学校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个性化课程支持;扶持区域内薄弱学校,提供补偿性课程支持。  相似文献   

6.
彭晓凌 《辅导员》2013,(30):25-28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从政府层面来说,指的是区域和校际之间的教育公平;从学校层面来说,指的是校内和教室内的公平。作为重工业城区的湖北省黄石市西塞山区,近10年来,学校教育历经了初中学校下放、农村学校上收、国有企业改制企业学校移交地方政府管理等布局调整过程。不同的办学条件,不同的管理方式,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发展历程,使学校之间产生了较大差异,为区域性教育均衡发展带来了影响。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江苏坚持以教育现代化建设为主线,以全面提高教育发展水平为主题,以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公平为重点,积极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学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办学水平不断提升,教育公平迈出重要步伐,义务教育改革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8.
礼仪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仪教育是学生思想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考察目前学生礼仪教育的现状,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来思考学生中存在“非礼”现象的原因。根据中小学生特点,提出了加强学生礼仪教育应从完善礼仪教育内容;营造礼仪教育氛围;训练礼仪行为;树立礼仪典型;加强合力作用,促使礼仪规范不断内化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9.
我国义务教育优质学校分布呈现显著的区域失衡,东中部高公平高质量学校的地区产出率显著高于西部,而低公平低质量学校的地区产出率显著低于西部;城市高公平高质量学校的地区产出率显著高于农村,而低公平低质量学校的地区产出率显著低于农村。公平与质量呈现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这启示我们要走出教育公平与质量零和博弈的认识误区,促进其协同发展;学校要加强管理改进,促进教育层级衔接和家校合作;政府要推进城乡教师交流,提升农村师资力量。  相似文献   

10.
彭晓凌 《辅导员》2013,(20):25-28
<正>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从政府层面来说,指的是区域和校际之间的教育公平;从学校层面来说,指的是校内和教室内的公平。作为重工业城区的湖北省黄石市西塞山区,近10年来,学校教育历经了初中学校下放、农村学校上收、国有企业改制企业学校移交地方政府管理等布局调整过程。不同的办学条件,不同的管理方式,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发展历程,使学校之间产生了较大差异,为区域性教育均衡发展带来了影响。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体制结构与社会文化观念的不断变化,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日益增多,而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目趋严重,为此,教育部门应转变教育观念,把心理教育放到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上来;建立运行机制,使心理教育成为学校教育常规工作的一部分;培养专业人才,造就一支专兼结合的心理教育工作队伍;营造优良环境,创造适合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校园文化氛围;课堂内外结合,进行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内外联系,动最家庭、社会参与到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来。  相似文献   

12.
对农村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与加强,是信息时代中教育公平的体现。培养农村中小学生信息素养,要以"知识沟"理论和联通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并从政府、学校、教师、学生这四个层面入手。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采用自编量表对陕西省地震灾区2450名学生被试学校满意度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灾区中小学生学校满意度处于中等以上水平;(2)性别、办学类型、学校所在地、住宿与否是影响学生学校满意度的重要因素;(3)与非地震灾区相比,地震灾区办学条件改善显著,但教师教学及学生管理工作仍需持续改进与提升。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4,(A0):165-166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石,然而,我国目前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的差距依然十分显著,不仅影响着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健康协调发展,而且严重制约着教育公平的实现。造成义务教育阶段教育不均衡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教师质量的差异,所以在当前促进教育公平的各项措施中,各地除了要加强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硬件设施的标准化建设外,更要通过多种途径不断提高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的教师质量,以促进师资均衡协调发展,这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之策。  相似文献   

15.
“双减”政策实施的逻辑之一在于减少校内外学习时间资源的过度叠加投入。基于PISA2015中国四省市数据,采用多层线性模型方法分析发现,校内课程时间对成绩影响呈“倒U型”曲线,存在边际效应递减趋势。课程时间并非越长越好;校外补习时间对成绩影响呈“U型”曲线,门槛效应明显;校内课程时间相较于校外补习时间对成绩提升效率更高;校内外学习时间对成绩影响存在家庭、城乡异质性。为此,学校应保证校内课堂时间,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提高课程时间效率;学生及家长需扭转“拼时间换成绩”的教育观念,树立“劳逸结合”的时间配置观;课后服务要关照弱势学生群体辅导需求,缩小因家庭背景、城乡教育质量鸿沟带来的成绩差距,促进校内外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良好的师生关系正在快速形成.学校的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学校品位显著提升。但由于受人为因素和一些客观条件的影响.学校教育工作中的一些假性问题也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有序发展,以至于人们对一些正确的决策都持有异议。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 :“对学生的教育工作特别是思想品德教育、纪律法制教育 ,校内校外 ,课内课外 ,都要抓紧 ,一点放松不得。”这一重要谈话为我们在新时期做好中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指明了方向 ,为我们探索中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开辟了广阔前景。芦溪县这几年在加强中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一是开展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达标竞赛活动 ,形成学生思想道德良好品质。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对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最基本、最实际的要求 ,是学校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最好的教材。所以 ,我们把中小学生日常行…  相似文献   

18.
基于品德心理结构理论,运用二元Logit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检验探讨德育实效性与德育知识理解、情感内化的关系,以及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因素对德育实效性的影响,并对知识理解、情感内化和行为外化间的影响机制进行检验。研究表明,德育实效性受个体对知识理解和情感内化程度的影响显著,且情感内化在知识理解和行为外化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个人、家庭和学校因素对德育实效性都具有显著影响。因此,在教育实践中要提高德育实效性,深化德育知识的情感内化,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向主动情感建构;加强德育供给侧改革,教育内容由宏观抽象说教拓展到微观生活实践;建立良性的家校联动机制,保证德育在教育方向的一致性和整体性。  相似文献   

19.
邓弟忠 《贵州教育》2012,(15):34-36
在国家对教育的大力投入下,学校的办学条件日趋完善了。国家“两免一补”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生活水平,可以说,学校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也为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奠定了基础;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比如相当多的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激情不高,在课堂上表现得无精打采,很多学生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精力转向了学习之外的事。  相似文献   

20.
基于PISA2015中国四省市数据,采用多层线性模型,研究中学生各科课外补习时间投入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课外补习时间与学业成绩之间存在先降后升的非线性关系,表明学科补习具有门槛效应,当补习时间超出某个阈值,学业成绩才会出现质的提升;数学补习时间投入差异扩大了不同家庭背景学生间数学成绩的差距,会造成教育结果的不均等;校内课程时间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呈先升后降的非线性关系,相较于补习时间,校内课程时间能更有效地提升学生成绩.因此,中学生及家长应基于实际的补习需求,合理投入补习时间;学校应保证学生校内课程学习时间,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政府应重视课外补习对教育公平的冲击,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还要为经济困难家庭学生提供必要的课外补习机会,缩小因课外补习带来的教育结果不均等,努力促进校内外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