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制造业是江苏经济现代化的支柱产业,以技能型职业人才培养为目标的职业教育对江苏制造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人才支撑作用。但实证分析表明,江苏省职业教育与制造业发展的区域结构和行业结构不完全适应。应该调整职业教育资源,加强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上突出能力、强调实践,增强职业教育对江苏制造业地区结构、行业结构、能力结构和发展趋势的适应性,实现江苏建设现代国际制造业基地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2.
井文  邓卓 《职教论坛》2023,(7):37-45
伴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职业教育层次的向上延伸,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在特定的产业、行业、企业凸显其现实必要性。立足企业需求,通过访谈调研10家现代农业企业、31家先进制造业企业、10家现代服务业企业的管理人员和骨干员工,获得当前三大产业职业结构和工作内容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情况以及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看法。研究发现,在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数字技术赋能,产业发展业态和工作模式趋向数智化和集约化;工作内容升级,新岗位和高端任务提升技术技能人才需求规格;需求程度各异,不同产业行业高技术技能劳动者需求缺口不同;职教层次高移,企业支持复合创新型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求导向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模需要与产业、行业发展相适配,不宜过快、过剩;坚持懂原理、会应用、善创新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定位;聚焦复杂岗位职业能力发展变化,完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3.
上海制造业转移面临的挑战及职业教育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制造业转移,对上海制造业人力资源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并迫切需要通过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制造业人才.本文在对当前上海制造业人力资源现状及职业教育制造业人才培养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从职业教育的衔接与沟通、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机制、重新设计人才培养标准等方面给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人才对地区经济发展有巨大的支撑作用,人才和产业匹配程度影响人才效用的发挥.文章引入结构偏差系数和偏离度,利用我国制造业四位编码行业数据对人才和产业匹配度及其经济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人才与产业发展不协调,并且行业差异明显,中级职称和高级工的人才结构偏离度对行业劳动生产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当前我国应深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打破束缚人才流动的各种障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培育与产业适配的人才结构,发挥人才效能,推动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分析新中国成立之后江苏产业结构的整体变化特征及规律,通过区位商的计算,对制造业结构变化是否遵循比较优势原则进行判断。江苏制造业结构优化体现为专业化程度提高,高新技术行业获得较快发展,但同时存在比较优势欠缺的行业份额较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区域经济发展背景下的江苏制造业进行调研,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工作任务分析,构建课程体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课程内容,形成融合职业资格标准的高职模具专业教学标准,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7.
立足于江苏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特点,从人才培养的规模、层次、结构、质量等方面分析江苏省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吻合情况,并结合江苏职教发展的特点提出江苏省职业教育专业预警。  相似文献   

8.
从职业教育对行业的需求分析,行业是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发展历程中重要的推动力量,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选择,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理性诉求;从行业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分析,职业教育是行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需求,是行业本质特征的需求,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行业的职业教育指导职能主要有开展职业教育公共服务,统筹行业内职业教育和培训资源的优化配置,积极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单独或联合举办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  相似文献   

9.
中国制造业六大行业发展与职业教育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国家重点课题《职业教育与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的研究成果为基础,以代表中国制造业的六大行业人才需求状况及其职业教育的分析入手,得出了六大行业的人才需求和职业教育发展的特点,并提出六大行业职业教育的共性问题。  相似文献   

10.
将职业教育学生就业满意度和职业发展空间作为评价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落脚点,通过双元人才实践能力培养与复合能力提升相结合,全面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就业能力与职业发展空间,保证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和未来发展。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同时发挥学校桥梁作用,构建学校、企业、行业、学生、社会内外联动的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改进机制,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可持续改进与提升。  相似文献   

11.
《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在职业教育服务制造强国建设方面有八个方面亮点。一、更加强调同步发展对照《中国制造2025》要求,《指南》分析了当前制造业人才培养存在的突出问题:制造业人才结构性过剩与短缺并存,基础制造、先进制造技术领域人才不足,支撑制造业转型升级能力不强;制造业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产教融合不够深入、实践环节薄弱,学校和培训机构基础能力建设滞后。  相似文献   

12.
辛立胜 《现代教育》2012,(Z2):40-42
本文围绕山东省打造半岛制造业基地的战略任务,阐述了制造业基地建设与职业教育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思路,积极探索了相互渗透、共同参与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与制造业发展的联动不仅可以打破制造业"高级蓝领"匮乏的瓶颈,推动制造业发生质的飞跃,更将引起职业教育的嬗变和新生。  相似文献   

13.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6,(3):155-157
"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促成了德国制造业走向巅峰的神话,其发展成就对中国职业教育转型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当前,中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面临诸多困境,希望能够通过分析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来引发中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思考,探寻中国职业教育向纵深转型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对比国内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发现国内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如学生动手能力培训不足,学生就业观念有待提高。在总结产业发展与职业教育关系的基础上,从配第—克拉克定理产业划分角度下,构建多元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农监管部门引导"、"工学耦合"和"情景实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并通过学校、企业、教育部门、行业部门在实施体系中发挥作用以此满足市场对不同产业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本文围绕山东省打造半岛制造业基地的战略任务,阐述了制造业基地建设与职业教育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思路,积极探索了相互渗透、共同参与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与制造业发展的联动不仅可以打破制造业“高级蓝领”匮乏的瓶颈,推动制造业发生质的飞跃,更将引起职业教育的嬗变和新生。  相似文献   

16.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近年来提出的职业教育新理念,是我国从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的必由之路[1],是企业参与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教育方法,是培养大国工匠的一条重要途径。目的是实现校企共建、产教融合,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7.
<正>冉云芳、付卫东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年第1期中撰文,探讨了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助推制造业强国崛起的可能性,分析了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助推我国制造业强国崛起的策略。为适应经济的转型和现代化发展的需要,我国一直致力于努力从"制造大国"向"智造强国"转变,而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其必然路径:1.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能优化制造业产业布局结构,激发制造业发展动力;2.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能助推制造业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制造业增长效率;3.现当代职业教育体系可以培育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制造业技术  相似文献   

18.
水利职业教育是水利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水利产业升级对水利职业教育提出新的要求。福建水利职业教育将水利产业链、专业链、人才链和创新链相融合,从动态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搭建技术服务平台、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开展水利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9.
施红 《科教导刊》2020,(2):69-70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对新技术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能制造和材料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材料科学的发展为制造科学带来了新的内容,另一方面制造业的装备和技术也为新材料的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在这样的背景下,院校对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就显得至关重要,源于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制造业和相关产业链的变革必然是学科交叉的协同创新,对人才培养方案也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对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必须从技术技能型向知识技能型进行转变,在文章的阐述中,主要围绕职业教育中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进行分析和研究,旨在促进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得到快速的提升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不仅要追求数量扩张,更要注重质量提升,而人才培养模式是影响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民族地区现有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定位不明确、专业设置不合理、缺乏民族特色、服务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薄弱等一系列问题。基于此,文章在对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提出"职业院校+地方+行业"的职业教育定向培养模式的构想,并对该模式的提出依据、内涵进行了论证。最后对"职业院校+地区+行业"的定向培养模式进行构想和总体设计,以期为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思路,进而促进定向培养模式在民族地区职业教育领域的运行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