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残雪小说风格是一种寓言式的怪诞,作品注重以含混多义的意象表现人的潜意识,反映人物非理性的内心感觉。隐喻是一种带有寓言意味的现代派创作技法,残雪借此来昭示虚幻的意象所蕴含的理性意义。本文通过对小说神秘内心视象的解读论述残雪创作的寓言化特色,探究作品在意象描绘上显示出的精神剖析,反思生存的意义和价值等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2.
《伤逝》是鲁迅先生唯一一篇描写青年人恋爱婚姻生活的小说。作品描写了"五四"时期一对知识青年的爱情悲剧,其中的女性形象子君成为这一时期新女性形象的代表。然而,由于自身被封建主义精神奴役的心理积淀和男权社会的迫害,她们内心向往的女性解放陷入了乌托邦式的境地,美好的爱情乌托邦被残酷的现实所粉碎,最终以子君为代表的知识女性依然挣扎在爱情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相似文献   

3.
江灏1988年发表的短篇小说《纸床》是其成名作,作品探讨的种种社会问题引发各种评论,褒贬不一。而2007年六六发表的长篇小说《蜗居》也引发轩然大波,两部小说里面涉及的问题比较相似,如知识分子在物质与精神的对峙过程中的内心挣扎、官本位下的社会公平与社会保障问题、权力交易等问题,小小的故事情节却包含了大量的信息含量,从人生层面到社会层面,将个人、社会、时代三者紧紧地绑在一起,小说之所以能引起轰动影响,是因为小说探讨了当时所存在的值得深思与反思的社会隐患与人类灵魂深处挣扎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敢于大胆剖析在黑暗势力下被扭曲、被分裂的心灵,敢于暴露人生的各种欲念,包括那些及其可怕的、丑恶的、残酷的内心世界。他笔下的各种人物,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病态激情与内心冲突,似乎全是歇斯底里的神经质的病态形象。因此,有些批评家认为:“他的作品是‘病态作品’,陀  相似文献   

5.
女作家伊迪丝·华顿是20世纪早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最重要的代表之一。她的作品《夏季》一反她一贯采用的上流社会背景,描写了下层社会的切丽缇·罗亚尔反叛现实,追求理想却又被现实所困的悲剧故事,展现了她成长过程中内心的矛盾和挣扎。本文从成长主题这一角度切入,着重分析成长主题,以及小说如何凸显成长主题的。  相似文献   

6.
余华作为先锋派的代表作家,其作品惯于表现人生的苦难与死亡的威胁,常常让主人公在最大限度的压迫下去展现主题。作为人,面对无边的人生苦难,无论怎样承受与挣扎,最重要的是“活着”,在活着的过程中实现人性的自我超越。苦难与暴力、承受与挣扎,这些安排无一不为了使人性遭受锤炼,而使人性的光辉得到最大限度的展现。  相似文献   

7.
江灏1988年发表的短篇小说《纸床》是其成名作,作品探讨的种种社会问题引发各种评论,褒贬不一。2007年六六发表的长篇小说《蜗居》也引发轩然大波,两部小说里面涉及的问题比较相似,如知识分子在物质与精神的对峙过程中的内心挣扎、官本位下的社会公平与社会保障问题、权力交易等问题,小小的故事情节却包含了大量的信息含量。从人生层面到社会层面,将个人、社会、时代三者紧紧地绑在一起,小说之所以能引起轰动影响,是因为小说探讨了当时所存在的值得深思与反思的社会隐患与人类灵魂深处挣扎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残雪的作品风格独特,它是一场灵魂的唯美的舞蹈.残雪是善于在梦境里自由行走的作家,梦魇手法的运用,使她的作品变得很艰涩.残雪从卡夫卡、但丁等大师的作品中吸取营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美学体系.读者不能因为残雪作品风格的诘倔而放弃对作品的阅读.阅读残雪,需要的是时间的契机.  相似文献   

9.
残雪的作品风格独特,它是一场灵魂的唯美的舞蹈。残雪是善于在梦境里自由行走的作家,梦魇手法的运用,使她的作品变得很艰涩。残雪从卡夫卡、但丁等大师的作品中吸取营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美学体系。读者不能因为残雪作品风格的诘倔而放弃对作品的阅读。阅读残雪,需要的是时间的契机。  相似文献   

10.
时间的残雪     
去年冬天的残雪其实也是时间的残雪。我们眼看着它们像一朵朵地上的云团被时间风干,被在温度计中一天天向上爬行的季节吞敛……雪融化的声音从房檐口滴落下来,真的很像古老的以水计时的钟漏。每一下声音都在提醒我们:覆水难收,时间一去不返;逝去的岁月留下的只是充满想象、幻觉  相似文献   

11.
声乐套曲《冬之旅》是19世纪浪漫乐派的早期代表人物——被称为"艺术歌曲之父"的舒伯特创作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冬之旅》是24首歌曲组成的一部声乐套曲,它是一组用音乐编织成的叙事抒情诗。它分为两部分,每个部分有12首歌曲,每首歌都表达了诗人和作曲家悲苦苍凉的内心挣扎,诗韵和曲韵的唯美呼应,引发着聆听者感性的共鸣和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周昂 《时代教育》2012,(23):251-252
先锋文学是中国文坛在八十年代最值得注意的现象之一,其代表人物残雪的代表作《山上的小屋》即以一种丑恶意向的堆积凸现外在世界对人的压迫,以及人自身的丑陋与无望.该小说以看似混乱的逻辑、不知所云的呓语、纷杂的象征和隐喻展现给我们一种内心的真实.本文旨在对残雪在《山上的小屋》中构建的臆想世界进行层层分析并借此了解残雪想要传递给读者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13.
关于作者:
  宫泽贤治,既是童话作家,又是诗人、教师、农艺改革指导者,还是一位悲天悯人的求道者,是“代表日本的国民作家”。出生于日本岩手县花卷市贫困的山村,却出身名门望族,这样的矛盾对异常敏感的宫泽贤治而言,内心经常是冲突与挣扎的。他自幼目睹农民的悲惨生活,对劳动人民寄予无限同情,所以他的作品常令人心生恻隐。在日本,宫泽贤治可谓家喻户晓,日本各地的小学、国中的国语课本都可见他的作品,高中国文教材则可见他的诗歌。然而,他像凡·高一样是一个悲剧人物,连生前自费出版的童话集、诗集,也无人问津。不过,或许是社会的遗忘与忽视,让宫泽贤治有更多的思考,更能写出人们内心的声音,让百年后的人们依然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位获得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作家,先锋文学的代表人物,残雪以其女性视角的创作思维以及其作品中所体现出的怪诞的表现手法、梦呓般的语言等内容展现了一个现实与虚幻交织在一起文学世界,其作品是独特的、令人费解的。她的创作是在突破现实的束缚而寻求精神上的表达,因此在赏析残雪的作品时,我们也应该有从精神上感知作品灵魂的品读意识,以更贴合作者与作品本身的思路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人们解读分析残雪作品时存在着困难,但残雪作品并非是不可解读的“可写文本”。试用叙事学和传统的细节分析方法分析残雪新作《三位一体》,来证明残雪作品的可读和可解。  相似文献   

16.
文学在召唤     
姜云飞 《大学生》2012,(Z3):137
对濮树而言,从工科学士到文学硕士,无疑是生命中的一次"逆袭"。濮树的本科是在一所三流工科院校读的,他的心情一落千丈。如何才能进步?哪里才是方向?他开始在日记中追问人生的意义。经过一年的挣扎,濮树尝试着在学好本专业的同时,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文学作品和人物传记中。他逐渐听到内心有一个声音日益清晰:我要考研,我要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二十世纪美国著名的女作家薇拉·凯瑟的《瓦格纳作品音乐会》这一短篇小说作品为文本,分析反映在女主人公一乔治亚娜身上现实与理想的冲突,所刻画的内心充满艺术家气质却在生存线上挣扎的美国中西部开拓者对理想幸福生活渴求和向往的生动形象。作品所表现出的挣扎,不仅仅是为生存的努力,还有对艺术。对精神追求深埋于内心的执著,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对女主人公无限的同情和深深的赞美。  相似文献   

18.
残雪的文学创作带有典型的湖湘文化味道。作为湖南女性,年幼时受外婆的影响,她也变得神神怪怪起来,这种气质影响到了残雪后来的写作。直到残雪开始小说创作的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坛开始介绍西方现代派作品进入中国,残雪终于发现,原来在她的心目中那种朦胧的印象,居然在西方现代派作家的作品中已得到表现。这个作家就是卡夫卡。随后,在阅读西方作品的过程中,残雪与但丁、博尔赫斯相遇,从而使残雪的文学观开拓了深度。  相似文献   

19.
李倩 《文教资料》2012,(27):97-99
卡夫卡是残雪最早接触的西方现代主义作家之一,残雪早期的一系列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深深地打着卡夫卡影响的烙印。可以说,卡夫卡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残雪一开始的创作方向,造就了残雪独特的艺术个性。  相似文献   

20.
现代纪录片拍摄中声音元素已经不再是影片的装饰品,而是被看做积极参与影片创作,揭示人物内心复杂情绪,传达人物及主题思想,记录真实,丰富作品表现力的工具。本文主要分析和阐述声音元素的作用及其运用,以解说词、同期声和音乐作为主要阐述对象,以优秀纪录片实例为主要依据,探析了声音元素在纪录片中的重要地位,为未来纪录片中声音元素的使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