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正>随着知识的不断更新和教育现代化的逐步深入,幼儿游戏已被纳入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游戏是幼儿有效的学习形式。游戏与幼儿主体发展的关系;游戏与幼儿的情绪宣泄和心理健康的关系;游戏与幸福快乐的童年生活的关系等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与关注。1、游戏能激发幼儿语言交往的积极性。2、游戏能够增强幼儿的自信、满足幼儿心理需要。3、游戏有利于幼儿自主性、探索性、独立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  相似文献   

2.
区域游戏中的规则应该由儿童的活动情境而创生,应该自儿童活动的需要生发,是一种解决区域问题的环境支撑保障。我们力求通过隐性环境中的标记图、步骤图、音乐等明确区域游戏的规则;通过游戏情境帮助幼儿理解区域游戏的规则;通过师幼互动看录像、照片等强化幼儿对规则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正表演游戏是幼儿根据文学作品中的主题、内容等,通过语言、动作和表情进行表现的一种创造性游戏,它对促进幼儿主体性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然而在传统的表演游戏中,幼儿的表演成为教师控制下的模仿、练习的行为,师幼关系成为一种导演和被导演、指挥控制和被动执行的关系,教师忽视了幼儿主体性的发展。一、当前幼儿园表演游戏存在的问题1.游戏主题统一安排,游戏内容硬性规定。在表演游戏中,玩什么、怎样玩不是由幼儿决  相似文献   

4.
打点     
幼儿分成两组,每组四人,场地布置如图。一组站在内方格里,一组站在外方格里。游戏开始,内方格的幼儿  相似文献   

5.
戏水池游戏     
戏水池除供幼儿自由戏水外。还可用于开展戏水池水上游戏,以提高戏水池的利用率。下面向大家介绍几则戏水池游戏。一、投球入圈目的:练习投掷动作,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准备:大呼啦圈4只,固定在戏水池中间;标有1~4数字号码的弹弹球(与幼儿人数相等);网兜一只。场地布置如图一。幼儿赤脚,卷起袖子。玩法: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4个组,第一组幼儿手持1号弹弹球,第二组幼儿手持2号弹弹球,依次类  相似文献   

6.
建构游戏是幼儿利用各种不同的建构材料,通过思维和创作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它融操作性、艺术性、创造性于一体。中班幼儿在建构游戏过程中只喜欢独自建构,却忽视了建筑物之间的空间联系从而影响同伴间的合作。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主题建构活动结合孩子已有经验,且具有一定的情境性,而"图架"作为孩子建构游戏中隐形支架它不仅丰富幼儿对建构知识,提高幼儿建构技能及建构兴趣,而且对建构物之间的合作关系有了更深的认知。本文从通过实物图片丰富幼儿知识经验,了解建筑物结构;通过师幼共同设计图丰富幼儿建构知识、发展幼儿空间认知;以幼儿建构作品图片树立幼儿建构信心、增强建构兴趣等几方面来探究"图架"在建构活动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7.
在幼儿园表演游戏的指导问题上,有关的教科书历来强调教师的“示范”作用,似乎表演游戏是“不教不会”的。为了解幼儿独立开展表演游戏的能力与年龄特点,为教师指导幼儿的表演游戏提供依据,我们采用自然观察法,进行了关于中、大班4~6岁)幼儿独立开展表演游戏年龄特点的研究。被试62人其中大班30人,中班32人,男女各半),采取随机抽样配组的方法,让幼儿四五人为一组,在没有教师在场的情况下在表演游戏区游戏,并用摄像机记录幼儿活动的情况。每次游戏时间为30分钟。下面我们介绍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的中、大班幼儿表演游戏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8.
幼儿在心智发展上正值学习新知的重要阶段,父母若能了解孩子的类比推理思维发展,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培养,这将有助于孩子日后驾御知识、运用知识。什么是类比推理能力类比推理能力就是运用已学得的知识来加以旁征博引、举一反三的能力。比如我们和孩子一起玩“什么东西尖又尖?什么东西圆又圆”的游戏。孩子必须首先能从对周围事物的  相似文献   

9.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其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变,引人入胜。幼儿好动、好奇的天性在游戏中会得到满足。在游戏中幼儿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游戏对幼儿运动器官的发展,心理素质的培养,智力的开发都有积极意义。 一、手脑并用   在游戏中,让幼儿多动手动脑,不仅能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而且还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那么,怎样才能让幼儿在游戏中爱动手动脑呢 ?我在组织中班幼儿游戏“小小服装店”时,就设计了一系列让幼儿动手动脑的活动。先让幼儿从家中收集各种旧挂历,然后将幼儿分成设计组、裁剪组、描绘组、上色组轮…  相似文献   

10.
胡文菊 《山东教育》2003,(23):122-122
角色游戏是最受幼儿欢迎的游戏之一。角色游戏是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意愿,模仿成人劳动和交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幼儿通过角色游戏,表现出一种积极参与社会交往的主动性,对角色意识和角色规范的认同感。通过角色模仿,不但能强化幼儿的交往意识和角色规范,而且能使幼儿自觉不自觉地迁移到现实生活中。教师在幼儿游戏时应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帮助他们处理好各种关系,培养群体意识与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11.
表演游戏是幼儿根据文学作品中的主题、内容等,通过语言、动作和表情进行表现的一种创造性游戏,它对促进幼儿主体性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然而在传统的表演游戏中,幼儿的表演成为教师控制下的模仿、练习的行为,师幼关系成为一种导演和被导演、指挥控制和被动执行的关系,教师忽视了幼儿主体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角色游戏是幼儿典型的游戏形式,它是幼儿自主自愿地在假想的情景中,通过扮演角色来表现自己对现实生活的认识、情感和体验的游戏活动。幼儿园角色游戏的开展必须将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幼儿游戏的主体性地位有机结合起来。合理运用游戏的指导方式方法,是实现这一结合的基本保证。按照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不同关系特点,角色游戏的指导方式,一般可分为外指导和内指导两种。一、外指导外指导是指来自于角色游戏之外的指导,是教师作为教育者身份为幼儿游戏提供的外界帮助和支持。从广义上理解,它包括为幼儿创设和分配场地、安排游戏时间,提供游…  相似文献   

13.
蛋宝宝游戏     
游戏目标 让幼儿在游戏中自主地活动、大胆地操作材料,产生探索事物的兴趣,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游戏准备 1.环境材料:幼儿设计的蛋宝宝装,蛋壳画,有关蛋的食品,卵生动物图,头饰和纸偶各一套,"咕噜蛋翻筋斗"箱子.  相似文献   

14.
我国幼儿教育领域中的游戏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游戏对于学前教育来说,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问题。目前在我国幼儿教育领域,关于游戏主要有两个命题,即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和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前一个命题是在发展心理学的领域中对游戏与幼儿生活和发展关系的认识与概括,是对游戏的发展价值的肯定;后一个命题则是对游戏与幼儿园教育之间关系的概括,是对游戏的教育价值的肯定  相似文献   

15.
冯雪琴 《山东教育》2002,(15):37-38
角色游戏是幼儿游戏中最具代表性的创造性游戏。角色游戏中,角色是游戏的中心,幼儿正是通过角色扮演来反映周围的现实事物、表现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关系的。在这一过程中,幼儿通过使用角色语言、模拟角色行为、遵从角色规范而促进了语言、认知、理解以及社会性行为的发展。游戏角色的扮演符合幼儿的认知经验和活动兴趣,能有效地帮助他们解决与外部世界的情感冲突,促进儿童的心灵自由发展以及行为“社会化”,能让幼儿体验社会行为规范、道德准则和人际关系。角色游戏实际上就是幼儿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特有方式,一种学习和成长环境。那么…  相似文献   

16.
角色游戏是学前儿童最有特色的游戏,由于这种游戏是儿童自己创造的,带有明显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幼儿园开展角色游戏是幼儿早期社会化发展的主要手段和必不可少的内容。   一、改进游戏的指导方法,满足幼儿的正当愿望   1.角色游戏是沟通幼儿和成人世界的桥梁。现在的独生子女与同伴交际的机会较少,合作、依从能力较差,而开展角色游戏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好办法。如:在玩“娃娃家”游戏时,学习爸爸妈妈关心、了解孩子的生活起居。在这些活动中,幼儿模仿成人尊老爱幼、尽职尽责,这种适应社会的能力对幼儿成年后处理人际关系是…  相似文献   

17.
一、活动目标1.激发幼儿玩圈的兴趣;2.发展幼儿跳、钻、爬的基本动作;3.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动作的协调性。二、活动准备幼儿人手一个呼拉圈、若干个小圈连接的“鱼网”一张以及录音机、磁带等。三、活动过程1.准备活动:韵律操。2.玩圈:幼儿自由玩圈,鼓励幼儿玩出和别人不同的方法。然后讲讲自己玩出了几种方法,是怎样玩的。3.跳圈(1)分四组玩跳圈游戏;(2)将各组的跳圈游戏串起来玩。4.钻圈(1)幼儿自由组合分散钻圈;(2)钻长龙游戏:一组幼儿拿圈排成一条“长龙”,另一组幼儿钻圈,两组幼儿交换着玩。(鼓励幼儿可以想出各种钻的路线)5.爬圈(1)…  相似文献   

18.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游戏是他们一日生活中的主要活动,是他们心目中的头等大事。如何在游戏中发挥小班幼儿的体性,是一个很值得探索的问题。笔者以为,教师在游戏中适宜指导有利于发挥小班幼儿的主体性。一、教师要善于为小班幼儿创设良好宽松的游戏氛围幼儿主体性的确立,离不开特定的环境。小班幼儿由于受身年龄特征的制约,他们在游戏中的表现更易受环境的影。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为小班幼儿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他们的主体性形成具有决定作用。因此在幼儿的一日生活,教师应注意为幼儿提供开展游戏的时间和空间,为幼儿创最佳的游戏环境…  相似文献   

19.
马媛媛 《云南教育》2023,(10):38-39
<正>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工具,是快乐的源泉,是培养儿童道德品质的手段。”音乐游戏作为学前教育艺术领域中的一种教育活动,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也深受幼儿的喜爱。它不仅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还能提升幼儿的艺术修养。幼儿可以在音乐游戏活动中初步感受音乐的艺术美,也能在游戏活动中体验和学习规则。但在我们的教学中,长期以来,教师与幼儿的关系都建立在以权威教育为基本特征的关系上,孩子们在教师设计好的游戏规则中,  相似文献   

20.
路梅 《贵州教育》2012,(2):19-20
这学期,我将儿时自己最喜欢的游戏——丢沙包,与孩子们分享。我利用动画式的图示,形象地向幼儿介绍了游戏的主要规则:游戏分为两组,一组丢沙包,一组躲沙包。扔的一方站在场地两头,瞄准场内幼儿丢沙包,躲的一方可以在场内自由跑动躲开沙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