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神道教是日本人所独有的宗教信仰。原始神道教经过漫长的历史过程逐渐积淀成日本的民族宗教。在经历了诸多发展形态的神道教中,最引人注目或者说引起争议最大就是国家神道。特别是近代以来,国家神道成为日本军国主义的论文基础,二战中沦为日本推行法西斯主义、对外侵略扩张的工具。二战后,国家神道虽然在法律上被取消,但是其思想遗毒至今还深刻影响着日本人。  相似文献   

2.
神道是日本固有的民族宗教,它起源于原始社会的自然崇拜和魂灵崇拜,而后随着神道的发展和其影响力的扩大,原有的一些思想因素发生了异化,逐渐被皇权至上者利用为扩大天皇的权威服务。进入近代社会后神道更是成为军国主义者鼓吹"圣战"、美化侵略的思想工具。本文从"神国思想"、"国家神道"、"神社"3方面分析,揭示军国主义发展与神道的内在联系,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日本军国主义对宗教的利用。  相似文献   

3.
日本军国主义的形成是与日本近代化同步进行的,武力侵略伴随着资本主义发展的作过程。同时,近代天皇制为中心的社会政治结构和启蒙思想为军国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土壤,制造了舆论;“国家神道”成为军国主义的精神支柱;而二战后,美国的“冷战”和“反共”政策,为军国主义的复活大开放便之门。本试图从这些历史的深层分析日本军国主义倒而不死的根源,说明军国主义对日本政治和社会生活影响的根深蒂固,为此,爱好和平的人们要警惕军国主义的复活,并与之作坚决的长期的斗争。  相似文献   

4.
靖国神社作为日本国家神道神社系统的组成部分,是祭祀战争亡灵的主要场所,与日本历年发动的对外侵略战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名副其实的战争神社。日本政府要员对它的“参拜”,直接反映了日本政府对二战的态度,也反映了日本政府对国际关系的态度,是国国主义势力消长的试金石。  相似文献   

5.
日本国民性的形成与日本的自然地理环境、传统的武士道精神及国教神道教等有很大的关联性,对日本社会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研究日本国民性形成的原因、表现,对于学习日本历史,了解当今的日本社会,防止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自明治时期开始,日本天皇制政府通过对传统宗教———神道教的人为改造,将其上升为国家神道,使之成为维护天皇统治和对外侵略的精神工具。这与传统意义上的宗教崇拜有着本质的区别。靖国神社作为国家神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向国民灌输法西斯军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作用。尽管二战后日本的国家神道体系瓦解了,但通过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等行为,可以看到国家神道沉渣泛起的种种迹象。  相似文献   

7.
近代天皇制是19世纪末日本在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建立起来的。1890年10月,日本发布《教育敕令》,强调国民都要忠于天皇,并规定“神道”为国教,强调国民信仰,宣传天皇就是“人问活神”。此后几十年间,天皇专制政权极力发展军国主义,对邻近亚洲国家频繁发动侵略战争。原日本玉川大学教授若檄泰雄在《日本的战争责任》一书中说,是天...  相似文献   

8.
日本侵略战争的发动不能仅归咎于少数军国主义分子的煽动,在以往的阶级分析法中被认作受害者的许多普通日本民众、部分思想文化界人士在战争中也扮演了积极角色,战时日本的军国主义右翼思想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强烈的社会氛围。把握军国主义社会结构有助于促进日本国民对战争罪责的清醒认识,也是遏制今日日本军国主义回潮的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9.
二战后,同盟国对日本实行军事占领,制定了一系列非军国主义化的政策,日本走上了“民主化”的道路。六、七十年代后,随着世界经济大国的确立,日本开始重新谋求世界政治、军事大国的地位,日本军国主义开始复苏,相应的对外政策也根据自身利益发生演变。60多年过去了,今天日本军国主义的幽灵又在扶桑游荡,中国人应该多了解日本,找寻其军国主义根源,建立正确的现代日本观,不要停留在“小日本鬼子”的低水平谩骂上,应保持战略警惕,做好应对其军国主义挑衅的战术准备,防止历史的悲剧重演。  相似文献   

10.
在日本,氏神信仰是重要的心性原像,作为民族宗教的神道更是构成日本人思维方式的基础。自幕府末期起的近一个世纪中,日本的天皇政府对神道进行了一系列政治化改造。改造后的神道具有了明显了政治特征,成为宗教性的政治制度,是天皇统治的思想基础和对外侵略的精神工具。神道的政治化改造之所以得以顺利完成,主要依靠两个必要条件:神道教义内生的政治基因与日本天皇政府的政治诉求。尽管二战结束后美国的民主改造瓦解了国家神道,但神道对日本的影响仍然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二战中受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中国人民为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的罪行,战争对中国造成了严重的创伤和损失.日本投降后,南京国民政府于1945年8月6日成立战争罪犯处理委员会,负责日本战犯的处理工作.在国民政府设立的军事法庭中,国防部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因其直属国防部、延续时间...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育学是高等师范中文专业一门应用理论学科,长期以来所使用的讲授法等传统教学方法,不仅与学科性质不相符合,而且也不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同时也有违先进的教育理念。案例教学法较之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具有诸多优点,是变革语文教育学课程教学模式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日本靖国神社供奉着二战甲级战犯牌位,是战时日本军国主义的精神支柱。“靖国崇拜”与其说是国家传统,不如说是日本动员国民参与战争的国家意识形态,其要害是否认侵略历史。而参拜靖国神社就是为了把军国主义侵略史正当化。“小泉参拜”的结果意味着日本国家主义向战时回归。  相似文献   

14.
论日本右翼势力存在的历史文化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后日本右翼势力逐渐恢复活动并日益猖獗,本文拟从日本历史文化的角度探究右翼势力始终存在的原因,认为日本民族文化心理的特殊性、近代天皇制和军国主义遗留思想、日本史上汉学及东洋史学的研究倾向、日本宗教对政治的影响及日本文化哲学中"日本文化特殊论、优秀论"对其民族意识的影响都是潜在的右翼活动的意识形态来源及动力。  相似文献   

15.
中国儒家文化思想扎根于中国,传播于世界各地特别是东南亚国家,日本就是受中国儒家思想影响教大的国家之一。日本通过对中国儒家思想的吸收衍化发展,将其融入了其本国的民族精神、宗教"神道"、"武士道"、企业文化、法制、教育等各个方面,而且这种影响也会日益深化。  相似文献   

16.
郁达夫于战时对日本文化进行了深刻的批判。郁达夫认为日本文化是对中国文化的“抄袭”,缺乏创造性。随着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步上军国主义的道路,其文化也走向倒退。作家堕落,作品内容趋于反动,文化生活十分空虚;尤其是对中国文化的侵略。使日本成为毁灭人类文化的敌人。然而中国文化有五千年历史,隋唐之时曾“开发倭夷”;将来“建设东亚新文化”,责任也还在“我们的肩上”。  相似文献   

17.
明治维新后,日本不断进行对外扩张,推行"大陆政策",期间新造了政治地理名词--"满蒙"。诸多日本女性作家旅行、旅居"满蒙"并以纤细笔触创作了众多相关文学作品。一些作品美化日本的殖民统治,丑化中国,渲染"五族协和",为日本的殖民统治服务,从中可以看出日本对外扩张政策在文艺领域的渗透。同时亦有作品对战争及殖民具有清醒的认识,批判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呈现中国人的善良与大爱,并表达了对日本民众战争认知及日本历史教育的忧虑。女性作家战争记忆中的"满蒙"叙事,从一个侧面透视了日本人的战争认识与历史认知。  相似文献   

18.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信仰.神道亦是日本本土宗教,两者在长期的中日历史文化交流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日本古代天皇制也体现了道家思想和神道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