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概述 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多半都有一种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分两种情况:一种是随机性,即指有明确的定义但并不一定出现的事情;一种是模糊性,即指已经出现但很难给出精确定义的事情。模糊性不是可以确定的一个或几个点,而是某种边界不明确的概念范畴(区域)。模糊语言学正是研究语言变量中的这种模糊性的科学。在自然语言和文学语言中,模糊语言几乎比比皆是。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语言的模糊性从根本上决定了它所创造的可感艺术形象也带有模糊性。这种模糊性、不确定性既给接受者带来了某种麻烦,同时又使接受者有充分的想象空间,从而积极参与作品的再创造。例如,《林黛玉进贾府》描写林黛玉的肖像:  相似文献   

2.
解构主义的翻译理论和模糊限制语在商务英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模糊限制语在商务荚语中的应用,结合解构主义的翻译理论,说明原文文本及译文的不确定性体现了语言的模糊性,翻译的模糊性又来自语言的模糊性。本文揭示传统翻译理论的局限性,试图对语言的模糊性与解构主义的关系进行分析,并推导出这种关系对商务英语中模糊限制语的翻译研究的启迪和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语言学中,自然语言是一种性质模糊的语言,人们通过这种言语模糊性,创建了自然语言中模糊现象所形成的语言理论,经过时代的不断发展,将这些理论进行进一步分析,并发表相应的语言理论。本文主要对英语语言学中的语言模糊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范畴化是人类的一种基本认知能力.在范畴化的过程中,人类认识的模糊性不可避免会导致自然语言的模糊性.基于原型范畴理论,文章探讨了封闭式语义系统,开放式语义系统及混合式语义系统三大类语义系统的模糊性,并揭示了各语义系统模糊性的根源.  相似文献   

5.
裴如正 《海外英语》2013,(22):174-176
模糊性是语言发展变化的一种基本属性,这种属性在英汉翻译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模糊数词在书面语和口语中皆有体现,语言的模糊性必然会引起翻译的模糊性。基于语用对等的理论,该文就英汉互译中对于数词的模糊性及其翻译与方法进行探讨,旨在说明翻译中就数字模糊以及其语用功能给与考虑的重要性,以此为从事口、笔头翻译的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模糊性是语音的一种固有属性,研究语音的模糊性对全面揭示语言的模糊性、语言的本质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对语言的现代化有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本文从语音的模糊性的产生原因、具体表现及意义三个方面入手,对语音的模糊性做一个较为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7.
“意象”一词,在文艺学中多指一种特殊的表意性艺术形象,是一种可以表现抽象观念或审美理想的对象,同时又是具有高度形象感和艺术感染力的审美对象。然而,“意象”作为一个有着古老起源的审美范畴有其固有的模糊性,当其进入审美接受时,这种模糊性便突显出来。这种模糊性并不影响——甚至可能增强了审美接受的效果,但是,如果我们在学理上把这种模糊性的来由、性质和特征解说清楚,就更能理解它那种高度整合、异质同构的审美效果。文章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对其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8.
朦胧诗产生、发展的根本原因,应归结于人类生存的漠糊性环境(包括人本身),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模糊性语言、模糊性逻辑和模糊性思维。由于朦胧诗大量使用了Euzzy(模糊)语言、模糊逻辑,而且将模糊思维引进诗中,诗意才具有多义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但它受到量度的制约,在诗意上存在着一个模糊的变量,可以运用模糊集合理论研究其清晰度。在欣赏朦胧诗时,运用模糊学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从习惯了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等思维的模式中解放出来,而领略这种独特的美。  相似文献   

9.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基本属性,广泛存在于语言系统的语音、语法、语义等多个层面。语言模糊性与翻译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是翻译研究不可回避的问题。但目前模糊语言学主要侧重理论研究,对文学翻译的指导意义还不够具体和细化。笔者尝试利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通过对比分析《爱丽丝梦游仙境》两个汉译本的部分章节,揭示语言模糊性对文学翻译的指导意义。笔者认为,以后的研究应该基于更多的译本来对比分析,总结提炼,才能明确更具体的翻译技巧与策略。  相似文献   

10.
谭波 《海外英语》2015,(3):129-131,133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基本属性,广泛存在于语言系统的语音、语法、语义等多个层面。语言模糊性与翻译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是翻译研究不可回避的问题。但目前模糊语言学主要侧重理论研究,对文学翻译的指导意义还不够具体和细化。笔者尝试利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通过对比分析《爱丽丝梦游仙境》两个汉译本的部分章节,揭示语言模糊性对文学翻译的指导意义。笔者认为,以后的研究应该基于更多的译本来对比分析,总结提炼,才能明确更具体的翻译技巧与策略。  相似文献   

11.
语言的模糊性是大多数语言所具有的内在本质属性之一,人们已注意到这种现象。论文旨在系统梳理模糊语言研究的发展脉络,界定模糊语言的概念并对最近几年国内外对该领域的研究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2.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之一。语言的模糊性决定了翻译的模糊性。近年来我国学者开始将札德创立的模糊理论运用于翻译领域,但目前对该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的研究还不够充分和系统化。本文主要从语言的模糊性层面探讨了模糊性与翻译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企业成长与企业环境间存在复杂的、非线性关系,系统学思想和方法可有效观测和解释二者间的相互影响过程,企业成长的耗散结构特征、企业和环境系统的自组织过程和混沌行为,说明了这种相互影响是内生性的协同过程,而影响这个过程的关键因素是散落在系统中的具有"模糊性"特征的扰动因素,扰动因素的"涨落"经由内生性的协同过程促使企业和环境系统从一种有序结构向另一种有序结构变迁,要实现对这个过程的积极影响,必须选取正确的扰动因素,并给出一个正确的"涨落"诱导方向。  相似文献   

14.
《大连大学学报》2016,(5):72-74
从系统功能语法的概念功能角度出发,运用例证的方法对英语的歧义句进行了分析。举例说明了由于物质过程与心理过程的模糊性,物质过程与关系过程的模糊性,物质过程与存在过程的模糊性,物质过程中环境成分的模糊性,关系过程中识别者的模糊性,言语过程中受话者和讲话内容的模糊性等原因产生的歧义。  相似文献   

15.
模糊理论就是提醒人们重视研究实际生活中客观事物的性态不确定性和界限不清晰性。近年来用这一理论对委婉辞格模糊性的研究主要侧重在语义的模糊性上,但是委婉辞格在类属划分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模糊性。因此应该着重论述委婉辞格在类属划分方面的模糊性,并对其内在的原因进行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基本属性.通过英语教学中的教学法、教师的课堂语言、语言测试评估标准三个层面,可以认识英语教学中存在的模糊性.中国的教育国情,也注定了这种模糊性存在的理论根源.  相似文献   

17.
文学语言具有模糊性的特点。但长期以来,人们对文学语言的模糊性重视不够,甚至将文学语言的模糊性与含混歧义、模棱两可等混为一谈而加以贬斥,这实在是一种误解。文章的意图即在于消解和颠覆这种误解,还原和阐释文学语言的模糊性在创作和文本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模糊性是翻译活动中的最基本部分,英汉互译中翻译更具有明显的模糊性.近年来,模糊语言学研究的发展对翻译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本文依据国内外语言模糊性与翻译理论对比研究,对翻译实践中的模糊现象逐个分析,最终得出模糊语言翻译过程中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9.
模糊理论是札德首先提出来的,这一理论的提出对语言学的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语言学家们在研究语言学的同时不得不考虑语言的模糊性,因为语言的模糊性是客观存在的。本通过对模糊性在俄语词汇教学中的表现,分析产生模糊性的原因。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影响问题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重要特征。语言的模糊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语音、语调模糊性;(2)词义模糊性;(3)语法模糊性;(4)跨文化交际产生的模糊性。它们都对翻译理论研究和翻译实践产生一定的影响。此外,翻译标准的模糊性也导致翻译活动的模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