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我国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性别歧视现象普遍存在。从社会性别的视角透视这一现象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传统社会性别观念的困扰、现行法律规定的缺失以及经济因素的制约是女大学生平等就业的三大障碍。运用社会性别分析的方法为女大学生的平等就业搭建平台需要重构平等的社会性别意识、修正现行法律规定的缺失和利用经济的杠杆作用进行调节。简而言之,社会性别主流化是改变我国目前就业过程中的性别歧视现象,促进女大学生平等就业的可行性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图以山西省部分高校在校女大学生和部分女大学生的最新抽样调查和个案访谈为依据,从社会性别视角探讨女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的状况,揭示女大学生就业发展中存在的性别歧视问题,希望建立一个有利于女大学生发展的性别文化和社会环境,重构女性的主体意识,以推动女大学生社会价值的充分实现.  相似文献   

3.
传统社会观念误区、市场调节失灵、女大学生的生理心理劣势以及女大学生自身能力缺陷等因素均是造成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改变传统性别观念,塑造现代性别意识;健全女性权益保护的法律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增强女大学生主体意识,提高其素质;高等院校要加强对女大学生的就业培训和就业指导,是减少和避免就业中性别歧视,为女大学生创造公平的就业环境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女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涉及社会价值体系对女性的偏见或歧视、企业经济价值与女性社会价值的冲突,法律保障相对滞后等多个方面.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题,需要从转变社会价值观、完善法律保障体系和学校教育等方面多管齐下,共同构建女大学生就业服务和保障体系,促进女大学生的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5.
性别角色冲突是女大学生自杀的主要社会原因之一,探明基于社会性别理论的女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容与方法是防止女大学生自杀的重要手段。使用自编女大学生生命教育问卷对191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本研究调查了大学生的生命教育观及对女性独特生理现象的看法,发现社会性别刻板印象对女大学生的生理现象及生命教育观点有较大影响,男性更多从消极角度来看待女性生理现象,并强调从生活层面来对女性进行生命教育。结论:男女两性对女性生理性别特征的看法存在性别刻板印象,分性别进行生命教育是必要的,女性需从社会性别理论视角来认识自身性别特征,并寻找适合自己的生命意义和自我价值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6.
孙卓 《文教资料》2011,(2):222-223
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话题。除了社会环境、用人单位的区别对待等客观原因,女大学生的社会性别观念也是一个重要的主观原因。本文从社会性别观的视角入手,辨析了社会性别的概念,探讨了当代女大学生性别观念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了影响性别观念的因素,并从高校和女大学生自身两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对湖南女大学生性别意识教育对就业的影响进行了调查,通过湖南女子学院的个案分析,分析研究湖南女子学院的基本状况、女性学科的课程体系、性别意识教育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最后提出加强女大学生性别意识教育促进就业的措施,通过加强现代社会性别意识教育,加大对女大学毕业生的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对女大学生性别心理问题的调适,以帮助其增强未来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8.
当今大学生就业在我国已成为不争的社会问题。受就业市场、性别歧视、自身能力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女性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尤为突出。论文以地方师范院校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为例,对女大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从社会体制、教育因素及女大学生自身因素等方面提出保障女大学生合法权益,保证女大学生公平就业,提高女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女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在国家以创业促进就业政策鼓励推动下,虽然越来越多的女大学生走上自主创业之路,但创业之路充满艰辛。本文基于社会性别理论视角,对江苏省48所高校46个本科专业660名创业女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对女大学生的创业特点、制约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后,提出了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0.
女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虽然现代社会女性的地位有了很大提高,女性的社会影响力也逐渐提升,但因社会文化及其自身特征等因素影响,限制了女性就业及其人力资源再投资的机会,使得女性在就业及创业发展中遇到不少困境。本文针对女大学生就业创业困境因素进行分析,探索女大学生就业创业以及职业发展的路径,同时建议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扶持女大学生就业创业,预防用人单位在雇用、培训、晋升等环节歧视女大学生,促进女大学生在经济新常态环境中更好地就业和创业。  相似文献   

11.
重视女大学生的培养,造就适应社会形势、适应未来发展、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跨世纪女性人才,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受传统文化、社会角色以及女性自我认识等因素影响,女大学生的成才之路面临重重阻力。文章基于社会性别视野的角度,对影响90后女大学生成才的因素进行分析,并从先进性别文化的构建、就业保障体系的建立、女大学生自我完善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方式等方面探寻女大学生成才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以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的女性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2.
社会性别理论为女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了新的方法论视角。其培育路径为将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给女大学生创业提供政策支持;建构新型的社会性别文化,改善女大学生创业的社会文化环境;发挥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开展社会性别意识的教育与培训。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作者所在高校的"疫情期间大学生就业信心的影响因素"调研统计数据,从社会性别视角对两性大学生的就业信心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就业信心整体偏低,男生就业信心明显高于女生且存在显著性差异。人力资本、求职准备、学科理解、家庭背景均对就业信心有显著影响并存在显著性别差异。为提升大学生信心和就业质量,高校需要根据影响因素和性别差异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和就业指导,女大学生应积累人力资本并提升抗压能力。  相似文献   

14.
高颖盈 《文教资料》2012,(25):147-148
在全媒体时代,女性传播对女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影响与日俱增。本文分析当今女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呈现的特点和问题,论述女性传播对女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影响和传播范式,并从大众传媒与高校两个维度探讨如何帮助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理性地就业。  相似文献   

15.
现行婚恋观教育忽视了女大学生成长所面临的特定历史和现实环境,内容滞后于社会发展和女生实际,从社会性别视角揭示了传统性别观念对女大学生婚恋观的消极影响,指出应当通过对婚恋观教学内容进行社会性别视角的拓展、丰富教学方法、进一步普及社会性别意识教育等路径对女大学生的婚恋观教育进行创新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提倡民主、人权和男女平等,1951年日本应届女大学生的就业率曾达到过85.6%。此后由于受能源危机的影响,女性就业率一直逐年下降,到1976年只有57.6%,形成日本社会女性就业困难的情况。近年来,日本女大学生就业情况有所好转,1984年女生就业率回升到70%,据日本文部省统计数字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我国高校不断扩招,女大学生越来越多。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用人单位也因此抬高了就业门槛,设置了性别限制。由于性别歧视的存在,女大学生就业时多难以受到用人单位的公平待遇,导致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对此,社会要提高性别意识,消除性别歧视,转变性别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为女大学生就业创造一个公平的环境,与此同时,女大学生自己也应该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增强自己的就业竞争力,以提高就业率。  相似文献   

18.
市场经济主导下的就业市场生机勃勃,然而边疆女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却在这个富有生机的时代背景下沦为了非主流性的边缘化角色。对此,从社会性别视角对边疆女大学生的就业弱势展开分析,会发现在竞争成指数级增长的今天,社会性别文化经历了最为深刻的结构重组:女性,作为社会主体的重要构成部分,却越来越在社会生产中沦为无足轻重的角色。对此种现象的匡正,更应从塑造良好互动机制上入手,以便使女性在担当性别主体角色地位的同时,也分享到应有的身份价值。  相似文献   

19.
当代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就业体制的变化,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而女大学生就业难因其性别特征显得更为突出。本文从高校就业制度、社会因素和女大学生自身因素等三个方面对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做了深层次的分析。破解女大学生就业难,就要积极推进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就业市场体系;建立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和保障制度,减少性别损失;女大学生也要自我完善,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20.
性别歧视对女性就业的抑制性已成为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因素之一.女大学生就业遭遇性别歧视是由传统文化观念及经济因素等多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研究立足于经济学和社会学视角,在剖析女大学生就业困难成因的基础上,论及性别歧视对女性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产生的负面影响,并从制度建设和女大学生自身角度提出了排除性别歧视,保障女大学生就业的建议,对于促进男女毕业生平等就业,缓解女大学生就业困难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