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清代第一部专门的新闻法——《大清报律》的颁布标志着中国军事新闻法制的正式确立。自新闻事业产生以来,中国的军事新闻就随之发展并逐步受到重视。而中国古代的法制思想也随着政府和朝廷对军事新闻管控领域中的不断加强而逐步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2.
在法制社会里,新闻人需要学法、知法、用法,使法制新闻自觉肩负起社会功能。法制新闻是政府行为有效监督的利器,政府违法行政,媒体实时披露而纠正。报业运用商标法保护传媒单位的知识产权,聘请法律顾问来监管新闻报道,规避新闻官司,减少社会危害。法制新闻还应肩负起扶危济困的社会功能,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3.
在概述新闻法制的现实社会背景的基础上,就新闻立法进行了一定深度的思考,既肯定现行新闻法规对新闻传播活动有一定的规范作用,但同时指出现行新闻法规不能完全有效地适应当代新闻传播活动。建立和完善新闻法制的条件已经成熟,尽快完善社会主义新闻法制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神州学人》2001,(2):32-34
2000年中国十大新闻;2000年中国十大法制新闻;2000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2000年中国十大医药科技新闻;2000年中国十大汽车新闻  相似文献   

5.
中国新闻法制存在两个有价值的传统:注册登记制、平衡理念。我国新闻法制建设必须直面现实、注重方法、讲求实效,善于从历史传统中汲取资源,开拓接续传统、超越传统的法制建设新思维。接续、超越这些传统的路径有四条:首先,从两个新闻法律的邻接性文本——新闻道德和传媒司法——中找到中国新闻法制建设的启发性出口;其次,在中国新闻法制建设无本质突破的现实中发现前进的坦途,即压力型立法的路径:一是传播科技压迫新闻法制变革,二是具有"痛感"和"快感"之事逼迫新闻法制发展。  相似文献   

6.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法制新闻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关注的重点。关键点为法制新闻专业法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要结合法学教学实践的现状,探索提升职业技能和素质,丰富专业实践和服务社会范围,提高实践技能地位,培养满足用人单位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法制新闻人才。  相似文献   

7.
“诽谤政府官员案”,这个罪名听上去很别扭,对了,中国的《刑法》中没有这个罪名。可问题是一起又一起的“诽谤政府官员案”,总在我们的社会新闻、法制新闻中醒目地出现,所以,我们要好好儿地说道说道这个罪名了。  相似文献   

8.
传送信息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需要,在原始社会,古代先民就已经采取语言和符号来交流情况和感受,人类社会的发展,促进了新闻活动的产生和发展,我们从翻阅古籍中,略可以觅到古代新闻活动存在和发展的线索本文对我国古代新闻报纸及新闻活动作一探索。  相似文献   

9.
法制类报纸是在我国当代新闻事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作为法制报道的龙头,在不断深入的法制新闻实践中,法制类报纸逐渐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点.本文分析了法制类报纸的特性、社会效能及未来的发展,试图探寻一条适应法制类报纸编辑人员培养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刑事法制新闻,就是以刑事法制事件、法制问题、法制动态为依托的新近发生的刑事法制事实的报道.其题材是新近发生的刑事法制新闻事实,报道的目的是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预防犯罪.其构成要素有新闻因素、专题因素、刑事法制因素和故事因素.刑事法制新闻报道的人文精神体现,首先表现在对刑事案件当事人特别是受害者的尊重和保护上,其次表现在刑事法制新闻对百姓的关注上,还表现为让受众真切感受到法律的公正严明.  相似文献   

11.
中国政府正处在向法治政府演进的过程中,中国的行政法不仅起源于这个过程的起点,而且是推进这个过程的主动力。法治政府的演进轨迹折射了行政法的运演过程,法治政府的逻辑外现有有限政府、理性政府和责任政府,而中国古代有关行政的法律制度仅仅停留在纯粹的行政管理层面,完全没有法治政府的价值趋向,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行政法。  相似文献   

12.
薛菁 《闽江学院学报》2007,28(6):125-131
中国古代法律教育的历史发展,夏、商、周三代的法律教育主要萌芽于奴隶主贵族内部;春秋战国时期法律教育开始兴起,此期私学的产生对后世中国封建历代的法律教育影响甚深,从而确立起了以私家传授法律知识的法律教育模式。汉代中叶以后,随着儒家思想独尊地位的确立,法律教育与儒经教育糅合在了一起,由此决定了中国古代法律教育的基本走向。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出现了专门的法律教育机构,迨至唐宋,律学亦作为官学形式之一,取得了与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同等地位,直属国子监。但是法律教育终究未能摆脱对经学的依附地位,法律教育的内容始终以儒学经典为中心,以至元、明、清时期尊孔重儒,法律教育完全合于儒学之中。尽管如此,中国古代法律教育无论是对中国古代法律教育的传承,还是对近代法律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等方面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产生于商代后期,发展以及成熟于西周。确立于宗法制度基础之上的礼乐文化,几乎渗透到了西周社会的各个阶层,并对古代中国社会以及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调解作为一种解决纠纷的方式,在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传统调解制度已经成为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本文试图探讨中国传统调解制度的类型、运行机制并分析其特点。  相似文献   

15.
晚清政府为加强舆论控制稳固统治而出台了系列有关新闻出版的法律。按这些律条的制定可将晚清的新闻出版政策的演变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晚清政府企图通过立法的手段来行专制的目的,其对新闻出版的监控反呈现出某种更为严密强化的趋势,但在近代西方法律体系的冲击和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争取言论出版自由斗争的影响下,清朝的新闻出版立法又表现出某些貌似开明的法制近代化的迹象。  相似文献   

16.
北魏的法制建设在中国古代法制史上具有重要作用,它前承汉、魏、晋以来法律的精髓,后启隋唐以降中国封建正统法律的先河,为中华法系的正式形成起了重要的奠基作用。北魏的法制成就与孝文帝的努力密不可分。他进行了著名的法律改革。推进了北魏法制的封建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土地占有制度是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具体体现。梳理中国古代土地占有制度的演进概况,探寻其发展规律,汲取其中符合中国现代社会的占有制度的精华,对于丰富和完善我国现代物权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舆论监督的前提是要充分保障新闻自由;舆论监督的基础是健全新闻法制体系;舆论监督的标尺是要加强媒体自律;舆论监督的目的是要赋予受众话语权。考察中国新闻史,政治清明、新闻自由和舆论监督这三者的发展程度是成正比的。  相似文献   

19.
矜恤思想是中国古代法律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它是中国古代社会特质所决定的,也是中国古代家族主义和泛道德化的产物。矜恤思想对传统法制的影响体现在立法中,同时也贯穿于法律制度设计与司法实践领域。其在法律原则方面体现为追求立法简省、对特殊群体刑罚的减省和区分犯意、奖励自首;在律典中体现为赦宥、录囚、恤囚和存留养亲等制度;在司法实践中还有案件的上诉与复审以及对死刑的复核复奏。矜恤思想的现代化意义主要在于其揭示的道德与法律的关系、体现的刑法谦抑底蕴和人本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20.
从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国法制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两者的契合有利于各自的发展,而两者的分离有损于各自的发展。中国古代民本法律观重视民众力量,但忽视了个人利益。而当代中国人本法律观强调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平衡,注重保障个人权利,力图实现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国法制特色的真正契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