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汤湃 《林区教学》2014,(9):33-34
国家汉语教育是近几年兴起的内容,随着我国的和平崛起势头越来越强劲,汉语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国家对汉语言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21世纪初,汉语言开始在国外兴起,学习汉语的热潮带动了国家汉语言教育的发展。我国高度重视汉语言的教学,同时也将汉语的交流推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汉语教学开始上升为国家战略,尤其是通过语言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基于上述的背景,对国家汉语教育中的文化交流进行专项的研究,以期促进汉语在文化交流和传播当中发挥更为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社会的快速进步与发展,给我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推动了当前汉语言文学教育教学的开展和进行。但在新形势背景下,我们需要对汉语言文学教学工作进行深度完善,合理调整汉语言文学教学内容,深度激发汉语文学教学中潜藏的审美教育,是因为其对于提高人们的审美素质意义重大。基于此,我们应积极探究审美教育的内涵,提出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对策,以真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3.
<正>“汉语言文学”概念内涵极为丰富,既可以将其视为一个专业,也可界定为汉语文化知识体系,还能将它定义为中华文明与经典文学“学习与传播框架”。正因为汉语言文学具有体系庞大、要素繁复的特点,致使相关课程(如“民间文学”“古代汉语”“文学概论”等)的教学难度较高。尤其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不仅汉语国际教育如火如荼地发展,专程赴华、学习汉语的留学生规模也持续扩大,而面对存在文化隔阂、文字鸿沟的外国学习者,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面临的挑战也更加严峻。随着“互联网+教育”新业态的兴起,汉语言文学教育也获得了创新发展机遇,在互联网思维、技术、工具等的加持下,当下汉语言文学教育被赋予了先进支持力与国际化视野,  相似文献   

4.
汉语言文学作为培养汉语学科人才的专业知识,因为其学科本身性质和其他一些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存在很大不同,所以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一直不是很高,而当前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使得汉语言文学专业一定要不断增强专业应用性发展。基于此,本文就汉语言文学的教育特点及提高其专业应用性的一些策略做叙述。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新疆高校华裔留学生的群体特征从生源特点、语言背景、汉语现状、认同意识四个方面进行分析,认为新疆高校华裔留学生:来源地、族属与新疆关联;均具有双语或多语背景;汉语水平的差异性明显;对居住国及祖籍地的"双重"认同;在此基础上对新疆的华文教育提出了以下策略:以汉语言学习为载体,以中华文化认同为目标;以情感培养为理念,消除误解和隔阂;精心打造新疆华文教育,使之间接服务于祖国边疆稳定。  相似文献   

6.
华语教育与国际汉语教育有何异同?这不仅是一个学术问题,而且也是中国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语言政策问题。本文提出的"语言认同过程"理论把语言认同分解为个人多重身份库、个人语码库和身份与语码匹配过程,并认为,语码的学习、储存、和使用需要与语言学习者的身份认同相匹配。根据该理论分析,华裔学生对华语的认同有别于非华裔学生对国际汉语的认同,因此华语教育与国际汉语教育的对象有重大的认知差别。本文运用该理论分析华裔学生学习华语的身份认同困惑,提出相应的华语教育理念、华语教学法、华语教材编写和华语教师培养方法,以期解决华裔学生华语学习中的认同问题,达到华人身份与华语语码的有机匹配。  相似文献   

7.
汉语言文字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揭示了当代大学生汉语言文化素质的现状并分析其“汉语水平下降”的原因。认为:在提升当代生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整个教育过程中,应该增强对汉语言文化素质重要性的认识。语言除了具有“工具性”之外还具有“人文性”;汉语言除了历史的保守性和封闭性之外,还有着开放的、无限再生的能力。因此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通过汉语言文化教育不但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随着21世纪信息社会的到来,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过渡,这对传统汉语言专业固有的教育理念提出了新的挑战,深刘改变着其固有的教育和人才观念。为了促进汉语言文学教学不断适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应科学合理的选择与制定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井结合目前汉语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教育改革的最新理念,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加大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以培养更多的现代化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本文主要探讨了当前提禹汉语言文学教学水平的主要教学策略和教学改革的主要思路,以期能为提高汉语言文学教学水平提供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9.
评述苏联解体前夕教育的“人文化”构想王义高在解体前夕的苏联多元教育思潮中,“人文化”是伴随“人道化”的一个响亮口号,但各派的理解和构想不一。一、“民主派”的“人文化”构想首先,“民主派”之所以提出教育的“人文化”,其出发点源于两个判断:一是言过其实地...  相似文献   

10.
“合作教育”作为科学概念和特定的教育实践,是指学校联络一个或数个相关的社会机构,以互求互利的原则,承担一定义务,享受某些权利,为实现培养人才,开发智力等具体目标而共同实施的教育活动。它形成特定的结构并决定其功能实现的内在过程和方式,即具有教育社会运行的某种机制,实现学校教育同社会实践的结合,特别是学术同生产的结合。一时一事的某种教育合作行为,不能认为其具有合作教育的机  相似文献   

11.
文化的教育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固然是“内涵相对稳定与窄小的”专业化概念 ,但更应是关涉着人类“生活样式”之塑造和人生“意义之网”之编织的生活化概念。立足人类“生活样式”塑造和人生“意义之网”编织的文化解读 ,将给我们教育与文化关系的认识提供一个新的支点 ,即文化的教育思考。这一思考 ,不单关涉到教育理念的设定、教育构成要素的文化解释 ,还将推进我们教育文化学的学科建构  相似文献   

12.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撑。如何弘扬好中华文化,建设好中华民族共有的这一精神家园,是当今教育改革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中国社会的和谐和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对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具有重要作用。传统文化的传承不是简单地复古,要与现代文明协调对接,既要保持民族性,又要体现时代性。只有在教育改革工作中坚持不懈地实施传统文化教育,才能实现"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的伟大目标。  相似文献   

13.
教育文化软实力的构成及内部效应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教育文化软实力就是体现在教育领域中的文化软实力.从内容上看,一国的教育文化软实力,包括文化核心力、运行保障力以及拓展深化力.核心力源于教育文化、人文精神和教育价值理念;运行保障力来自于教育组织、教育管理和教育制度等;拓展深化力包括教育政治、教育经济和教育外交等实力.教育文化软实力的内部效应有示范效应、吸附效应、熏染效应、管束效应、传播效应,它们共同作用于人,从而形成教育文化软实力的合力.而发挥教育文化软实力的内部效应的途径在于,让劳动成为必需,改善消费结构,更新交往方式,重视休闲品位,发展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4.
地域文化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体现在区域特色价值、人文资源开发价值、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价值、对教师文化性格的形成价值、增强民族凝聚力等方面。充分发挥地域文化的教育功能和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由于对教育内涵的褊狭理解,以及对地域文化教育价值的历史偏见和认识不足,使其教育价值被遮蔽。有鉴于此,有必要对地域文化教育价值进行解蔽,以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5.
一、话说博客博客(blog)的最普通定义是:一种表达个人思想,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并且不断更新的出版方式。Blog可以翻译成博客日志,但大多数人将它简称博客。随着网络出版、发表和张贴文章等网络活动的急速增长,博客已经成为了一个指称这种网络出版和发表文章的专有名词。博客  相似文献   

16.
数学是一种文化,是在人们的实际需要中发展起来的,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中蕴含着创新、德育、精神、美育等文化价值,而这些价值能够在培养学生的文化道德、思想素养以及塑造人格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数学是一种文化,是在人们的实际需要中发展起来的,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中蕴含着创新、德育、精神、美育等文化价值,而这些价值能够在培养学生的文化道德、思想素养以及塑造人格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精神为指引,结合<教育文化论坛>的办刊方向和目标,认为教育文化的主旨意在理念重塑精神重构特色重建素质提高.其中理念重塑的价值重在"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所表达的社会意义;精神重构的价值重在"造就一批杰出的教育家"所表达的教育精神;教育特色的价值重在"尚德"核心价值观的确立所体现的境界和荣誉;科学素养的提高,重在培养做人做事的心态情感、观察问题的敏捷性、创新意识和动手解决问题能力的建构精神;人文修养的修炼,则重在"人的无限的一种有限存在"的内在品质所表达的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19.
最近几年,在教育界,教育史的书写似乎成为一道引人注目的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究其原因,一方面受教育史学研究的影响;另一方面,又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在深化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传承数学文化,发挥数学的文化功能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对高等数学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研究数学文化及其内涵,并在大学数学教育中实施数学文化的教育功能,包括培养数学思维和理性精神、培养创新精神以及数学文化教育的美育功能,从而培养学生具有数学哲学头脑、数学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