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开展大课间"阳光体育"教学活动,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体育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有效激发学生对学习体育的兴趣,使得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之中,营造出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增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开展多种多样的体育教学活动,可使学生对体育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有效提高初中体育教育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学体育教学对于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有极大的影响,其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条件,增强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并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坚定了学生的毅力,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充分意识到中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并科学合理的开展中学体育教学活动,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通过实地调查法以及访谈法对兴业县各学校的体育教学及活动开展情况、学生参与体育教学活动情况、体育教学资源及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情况这三方面进行了调查与分析,从中发现兴业县学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和建议,以促进兴业县各学校体育活动的发展,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身体素质设计教学内容,采用创新形式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让他们积极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立足于教材,积极引入其他体育运动项目,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掌握体育运动技能,促进体育综合素质的发展,推动初中体育创新教学的高效进行。  相似文献   

5.
此文立足于本校,通过对提高认识、优化教学、开展课外体育及竞赛活动等方面的叙述,让学校、教师认识到"兴趣"对学生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并阐述了提高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的方法,以便落实体育素质教育,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郑涛 《中国教师》2009,(Z1):461-461
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精神感召下,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让他们掌握和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本领和习惯。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由于学生年龄、心理、认知等方面的原因,学生的学习欲望往往起伏较大,在受不同因素的影响下会时强时弱,这自然关系到体育教学活动的质量,体育课上不能主动参与课堂练习这一现象日渐突出。针对这一情况,我认为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应做到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速度、力量、耐力和灵敏发展的关键时期。但是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师组织小学体育教学活动的手段受以知识为本位教学理念的影响,常常会采取知识灌输和技能演练等方式机械地组织体育锻炼活动。不要说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了,就连最基本的学习兴趣都无从谈起。对此,教师可以将素质拓展训练引入到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之中,在丰富课堂教学形式的基础上,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素质拓展活动参与中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周丽寰 《教育与职业》2012,(23):114-115
在高职体育教学活动中,为了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需要不断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加强高职院校体育场馆和器材设施的建设,另外,要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9.
跳绳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民俗娱乐活动,后来逐渐发展成为民间竞技运动。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开展花样跳绳教学,符合新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理念对学生体育锻炼的要求,而且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本文中笔者对高中体育花样跳绳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对其在教学实践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论述,以期通过开展此项活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学校体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校体育教育的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提高运动成绩,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和一大批体育骨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和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基础。为了完成这一教育任务,笔者认为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应该实施素质教育。那么,如何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  相似文献   

11.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体素质培养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培养体育意识和运动习惯的重要时期。所以,在小学教学中应该注重体育课程的教学,不断提高体育教学的师资力量,完善体育教学设施。通过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促进小学体育课程的发展,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在小学教学中开展"阳光体育",可以有效促进小学生体育教学的开展。就如何在小学开展"特色阳光体育"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为了增强学生的素质,增进学生的健康,促进学生健康茁壮成长,教师要关注在中学校园内开展阳光体育活动。通过丰富的体育活动,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产生运动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形成终身体育意识,提高身体素质水平。  相似文献   

13.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健康水平,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育思想是"健康第一"。小学体育教师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授可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信心。然而,要想实现体育教学目标,教师就要从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着手,因为学生只有对体育学习有兴趣,才能够自主参与体育教学活动,自觉参与体育锻炼。本文从明确体育学习目的、营造教学氛围、灵活采用教学方式等方面对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进行了浅谈,以期为广大小学体育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完善,素质教学已经被普遍接受,教师在开展教育活动时,更注重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在现阶段小学教学活动中,体育学科已经成为一门重要学科。跳绳活动是一种传统体育运动项目,被广大学生所喜爱。花样跳绳运动,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推动体育教学的发展。因此,重点探索开展花样跳绳体育活动的有效措施,旨在提升体育教学的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教育改革创新的理念在教育领域内普及,各学科教学都走向了创新之路。小学体育的设计理念符合我国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力的要求,成为我国小学生强身健体的重要途径之一。但由于小学生的身体发育各有差异,体育教学活动的统一开展存在一定程度的阻碍。对此教师应实施分层教学,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心理承受能力等情况来划分教学强度,设计相应的分层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合理运动,树立体育意识。因此本文将从分层教学的核心理念出发,从多方面阐述如何合理设计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分层教学,希望能进一步地推动小学体育教学的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2018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培养更多优秀的建设者与接班人,争取早日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在教育过程中,要把"健康"当成一种最重要的理念,确保体育课开足、开齐,引领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使他们能把体育锻炼当成乐趣,逐渐拥有顽强的意志、健全的人格、过硬的身体素质.这为学校体育课程建设指明了方向,也为教育主管部门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依据.中小学体育教学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在中小学体育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而将体育游戏的内容融入体育教学实践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7.
体育是高中阶段一门重要的学科,通过体育锻炼,学生能够获得健康的体魄,而一切学习的保障就是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因此,教师要重视高中体育教学,想方设法搞好体育教学,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然而,由于诸多原因,当前高中体育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影响了体育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本文围绕高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展开论述,并提出了几点解决对策,旨在提高高中体育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体育教育中,阳光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对于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提高学生体育锻炼技能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对小学体育教育中阳光体育教学的开展特点作出阐述,然后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提出几点小学体育教育中开展阳光体育教学的方法,希望可以在业内展开有效交流,以促进小学体育教学水平得到共同提升。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大学体育教学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越来越重视。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大学生的身体情况来进行教学设计,使他们在积极的体育运动项目锻炼的过程中提高身体素质,并通过耐力锻炼来使他们的心理素质不断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体育锻炼对自己的重要意义,积极地进行体育项目练习,在提高身体素质和体育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坚韧的意志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作为素质教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关系社会总体健康水平,从对一所高职院校学生的调查情况看,反映学生身体素质的耐力、速度素质、力量素质、肺活量、体重指数等指标均不容乐观,达标者比例较低。大学生身体素质状况的成因较复杂,统计分析并未显示体育锻炼习惯和运动兴趣等因素对其有显著影响。学生对体育课的总体评价趋于良好,但多数学生平时很少参加体育锻炼,反映体育课与学生锻炼习惯之间的弱相关。高校体育课教学应强化"在场",发挥体育课对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