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现代社会,灾难心理援助成为了迫切的时代需求。灾难心理援助的本质是帮助受灾民众与外部环境之间保持心理平衡,形成动态的耦合关系。灾难心理援助受到多种社会因素的制约,需要综合应用各种方法,加强灾难心理援助体系和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2.
灾难的心理应对与心理援助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人类是在灾难中生存和发展起来的,灾难是对人心理素质的考验。应激理论有助于理解灾难对人身心的影响。个体对灾难事件的认知评价是决定应激反应的主要中介,问题取向与情绪取向是主要的两种应对策略。对灾难应避免消极反应进行积极的心理应对,国家亦应建立完善应对灾难和危机事件的心理援助系统。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8,(71):189-190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高速发展,我国教育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也逐渐加深,幼儿教师在进行幼儿教育时通常会关注到幼儿的心理教育。对于童话中人物的心理分析可以对幼儿教师的幼儿心理教育工作起到帮助性作用。童话故事对于孩子在幼儿阶段的影响较为深刻,一般的童话故事中都隐含着哲学思想或者深层含义,因此,分析童话故事中的心理哲学有助于幼儿教师日后的幼儿心理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本文立足于童话心理分析及其在幼儿心理教育中的运用与影响,简要地从主题内容心理、结构情节心理、表现手法心理三个方面对幼儿心理教育进行了研究与探讨。旨在为日后幼儿教育工作者在进行幼儿心理教育工作的开展时提供可供参考的理论建议。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灾难事件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它不仅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如果不能及时适当地干预,甚至可能造成其永久的心理创伤。认为突发灾难事件后及时进行适当的心理危机干预是帮助处于危机中的个体、家庭、群体度过危机、减少创伤的有效措施,也是人道关怀的具体体现,符合我国社会转型的内在要求,也符合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灾后心理干预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实施过程必须遵循整体性、针对性、系统性、科学性等原则,对普通人群宜采用妥善安置、充分调动各方力量支持、宣传应对知识与技能、保持与其他救援途径的协调关系等具体办法;对重点人群宜采用陪伴与支持、情绪管理、放松训练、团体心理咨询等技术开展心理危机救助。  相似文献   

5.
灾后心理干预机制:当前政府管理中的新课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突如其来的灾难不仅会给人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而且会给灾难相关人员的心理留下严重的创伤。构建我国灾后心理干预制度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笔者在论述构建灾后心理干预制度之必要性的基础上,强调政府在此方面的责任,并对构建这一制度的相关因素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6.
汶川地震后,我国的心理干预工作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如何构建灾后心理干预机制成为我国政府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构建灾后心理干预机制要确立以人为本的宗旨,提高现代人的精神卫生意识,加强灾难心理卫生问题研究,组建灾后心理干预专业团队,制定灾后心理干预法律。  相似文献   

7.
重大灾难事件会直接或间接地给人群的心理带来严峻考验,大学生本身面临较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心理环境,文章通过分析灾难对人的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特征,提出高校大学生心理援助的干预机制,目的在于预防和减少重灾后大学生群体中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帮助大学生尽快地恢复心理健康,更好地恢复和维护灾难发生后高校的教育秩序.  相似文献   

8.
灾难心理救援的意义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大灾难在给人们生命和躯体造成巨大伤害的同时,也给人们的心理、精神造成严重损伤,引起社会心理的巨大震荡,带来一系列负面效应和社会问题。本文阐明开展灾难心理救援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心理救援的主要对策,以期灾后能迅速实施心理救援,减少灾民的心理痛苦,尽快恢复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9.
没有一次灾难不是以人类的进步作为补偿。从汶川到芦山,四川教育系统,在此次考验面前.心理援助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为帮助师生摆脱地震灾害造成的心理阴影,重塑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建议后续心理援助工作要重视对心理受创教师(校长)开展康复培训;学校要组织开展学生喜爱的各种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注重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0.
《学生心理档案系统》《学校心理管理系统》中国心理学会学校心理专业委员会监制荣获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推荐软件心理测评系统——包括心理健康、个性、能力、心理素质、学习心理、职业倾向等几大方面的标准化量表,可系统地反映出现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素质水平。测评方便简易,便于高效开展大规模心理普查。测评进度统计和自动心理预警,对于测评结果达到预警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地震灾区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灾后精神失调筛查自评问卷(SRQ-2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成人依恋量表(AAS),PTSD自评量表(PCL)、事件影响量表(IES—R)对成都)晦近灾区的某高校的2165名灾区学生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结果:(1)学生的心理困扰严重程度可以分成不同的层次,IES—R检出率29.19%、SRQ检出为26.74%、PCL检出率为16.16%;(2)检出的学生中73%以上均是那些地震中一直在现场和大部分时间在现场,他们的创伤反应比其他灾区学生更突出;(3)在检出的学生中,不安全的依恋类型的学生比例占了大部分(均为63%以上);(4)在三个筛查量表中阳性检出组与阴性组的学生在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以及依恋量表中的亲近因子、焦虑因子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心理康复工作中,(1)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分层次干预;(2)要关注学生震前的亲子依恋关系,注意复杂型创伤的治疗;(3)要重点放在如何帮助学生构建积极的社会支持资源方面;(4)学生社会支持网络恢复要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位于中国的北部边疆.是灾害多发的地带,北疆地区的灾害史研究需要进行研究模型的建构。本地区应该建立灾害史数据模型和历史模型,以期深入认识和了解灾害情况,进而对灾害数据进行系统分析.把本地区灾害历史信息化、系统化、科学化。指导今天的科学认识。  相似文献   

13.
依托地学教育推动我国防灾减灾高等教育事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防灾减灾高等教育的薄弱突出表现在所培养的高等专业人才与科学研究和防灾减灾事业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的矛盾上。地学教育是防灾减灾高等教育的基础性支撑,通过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促进我国防灾减灾高等教育的发展,进而推动整个防灾减灾事业的不断进步。防灾科技学院作为全国唯一以防灾减灾教育为主的本科高校,依托地学教育逐渐形成了多个稳定和富有成果的防灾减灾学术研究团队,为促进我国防灾减灾高等教育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4.
近十年中国大陆心理健康观实证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以来,国内学者对大陆民众心理健康观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我国大陆民众未形成正确、系统的心理健康观,把心理健康问题同道德问题混为一谈。但这些研究具有数量偏少、标准化程度不高、系列研究较少且创意不足的特点。未来还需进一步做标准化的探索性研究,为心理健康标准的理论和实践探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文献资料法研究了滨州市洪涝灾害历史 ,以调查评价法和海因里希法评估了全市建国以来 5 0年洪涝灾害的经济损失 ,分析了洪涝灾害成因 ,并提出了防洪救灾对策  相似文献   

16.
灾难教育不仅从技术上提供应对灾难的应急措施与应变能力,而且更以一种非常态的方式让学生领悟生命的重量,开启对生命的热爱与敬畏,进而构成对当下生命教育的启明.作为开展灾难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应将其纳入常规化、系统化的生命教育领域,通过整合与渗透的方式使生命的无上价值与尊严得到应有的尊重.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对教师进行灾难教育的必要性。灾难教育的内容,包括责任意识、灾难知识、组织能力、心理品质的教育。提出了对教师进行灾难教育的形式,如系统培训、专题讲座、灾难展览、情境模拟等。指出对教师进行灾难教育的途径是通过教师进修院校、教师所在学校、社会各种媒体提升教师抗灾避险能力。  相似文献   

18.
分析灾害的特征及类型,可以发现,所有灾害的背后均有人为的因素。因而,提升人类自身应对灾害的能力,是全人类共同的任务。灾害教育学,就是要以人类的立场,关注人类的教育怎么应对自然的、人类自身的各种各样的灾害,从根本上反思和解决人类在发展观、价值定位、发展模式以及发展路径选择上的种种问题。  相似文献   

19.
十年来教师心理健康研究的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1994年-2005年间国内关于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状况的分析可见,以往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存在诸如研究类型和研究方法单一、研究工具单一以及研究水平低等问题。比较而言,高校教师心理不健康检出率最高,与幼儿教师和中小学教师间有显著差异;随着时代发展,教师心理不健康的检出率递增,且特别是21世纪后,增长很快;农村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比城镇教师差;40岁以上年龄段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显著差于其他年龄段,但30岁以下年龄段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好于普通人群,女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差于男教师。故应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着力提高教师心理健康研究的水平,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严密的实验研究和高质量的质性研究。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尤其是地震,给灾区人民的物质财产和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创伤,致使众多学校遭到严重破坏,灾后学校重建成为一个重要问题。从灾后学校重建的内涵与相关法律依据出发,借鉴国内外不同地区的灾后学校重建先进经验,可以促进对我国灾后学校重建现存问题的深入理解。根据问题症结,遵循灾后学校重建与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原则与方法,从动力机制、目标机制、约束机制和评价机制等方面建立灾后基础教育学校资源配置长效机制,可以有效提升灾后学校恢复重建的效率,并促进灾后学校实现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