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5 毫秒
1.
投篮是篮球运动中一项关键性技术,而单手肩上投篮又是使用最为广泛的投篮技术,是篮球比赛的主要得分手段,投篮技术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投篮的命中率,纠正投篮的错误动作,是提高投篮技术水平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单手肩上定位投篮的几个规律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投篮是篮球运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技术,而单手肩上投篮又是最基本、应用最广泛的投篮技术。但由于受传统观念及一些教科书技术分析错误的影响,单手肩上投篮教学中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错误,使单手肩上投篮技术在运用上受到限制。本文运用解剖学、力学的基本原理,剖析了单手肩上投篮技术动作的正确要领,明确单手肩上投篮的正确概念,提出了单手肩上定位投篮应注意的几个规律性问题。  相似文献   

3.
单手肩上投篮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兰州市卫生学校陈立康单手肩上投篮是投篮技术中最基本的一个单项技术动作,是在中远距离投篮和罚球时被广泛采用的一种主要投篮姿势。然而,肩上投篮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被忽视,其技术的规范性、准确性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使得学生的投...  相似文献   

4.
美国优秀前锋投篮技术运用和区域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美国篮球运动员、优秀前锋投篮技术运用及投篮分布范围的统计、分析、研究,得出美国前锋投篮技术运用主要有挤、抗投篮、突破投篮、补篮等技术,据攻击范围的投篮成功率依次为近区、中区、远区。  相似文献   

5.
投篮技术与训练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确的投篮,是篮球比赛取得胜利的决定因素,一切技术,战术运用的目的,都是为了创造更多更好的投篮机会,力争投中得分。根据多年来的教学与训练经验,从几方面谈了投篮技术的重要性和投篮训练的一些方法和要求。  相似文献   

6.
彩原地投篮的技术动作,通过暂时遮避视线,使运动员运用肌肉运动感觉体会投篮,这样能够增加正确完成动作的机会和记忆,提高控制肌肉的能力,形成和巩固正确的投篮技术。通过这种训练能够有效提高投篮命中率。  相似文献   

7.
定量指导在篮球投篮训练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投篮技术动作分析,运用运动学知识对投篮的全过程进行理论推导和分析,进行计算机仿真,开发出形象逼真、准确的单手投篮技术动作仿真软件。以此为提高投篮命中率提供准确的、直观的技术指导,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动力定型。并且在实际训练中进行了运用,取得了较好的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8.
投篮是篮球运动中一项关键性技术,而单手肩上投篮又是使用最为广泛的投篮技术,是篮球比赛的主要得分手段.投篮技术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投篮的命中率.纠正投篮的错误动作,是提高投篮技术水平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通过研究中学篮球教学大纲,联系青少年特点,结合投篮技术教学的内在联系和实践,对中学投篮技术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投篮技术是篮球比赛中最重要的 技术之一。投篮命中率高低是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本文在多年实践与探索的基础上,对篮球比赛中受干扰下投篮命中率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找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1.
钦州湾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及pH值时空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9年春夏秋冬4个季节调查资料,分析钦州湾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及pH值的季节变化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钦州湾海水平均温度春季20.4℃,夏季30.1℃,秋季16.0℃,冬季14.6℃,变化特征与气温的季节变化相同,空间分布为夏秋季河口区的水温都略高于湾口区,而春冬季则相反。海水平均盐度春季20.067,夏季17.975,秋季23.864,冬季23.660,表现为秋季〉冬季〉春季〉夏季,各季节空间分布总体表现为河口区低,湾口区高的趋势。海水pH平均值春季7.82,夏季8.11,秋季8.01,冬季8.10,全年空间分布高值区均出现在大风江口外海域。钦州湾海水比较适宜大蚝、对虾、文蛤等广温广盐性品种的海水养殖。  相似文献   

12.
自18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北京话旁称代词系统在句法、语义上呈现出了比较明显的发展变化,这种发展变化在三个时期的三部典型的北京话文献《红楼梦》《儿女英雄传》《正红旗下》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就旁称代词系统而言,历时嬗变的发生轨迹是:由18世纪中叶的“别人、人家、别人家、他人、旁人”阵容切换到了19世纪中叶的“人家、别人、他人、旁人”阵容,并最终切换到了20纪中叶的“别人、人家”阵容,期间的此消彼长、删汰整合昭然。就旁称代词个体而言,历时嬗变的发生轨迹是:1.“别人”由18世纪的炙热到19世纪的没落,再到20世纪的重新走强;2.“人家”由18世纪的初露锋芒到19世纪的首度大大超越“别人”而一枝独秀,再到20世纪与“别人”的平分天下;3.“他人”这个曾经在相当长的时段内的旁称代词家族的宠儿由18世纪的颓势已现到19世纪的英雄末路,直至20世纪的难觅踪影;4.不温不火一路走来的“旁人”由18世纪的衰落到19世纪的走向没落,直至20世纪的淡出我们的视线;5.产生于元代的“别人家”由18世纪的衰弱到19世纪的没落,直至20世纪的只留存在部分方言中而在北京话中彻底消亡。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0-2018年中国7个大城市市辖区数据,测度城市内部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数,分析其空间差异和收敛特征。研究表明:各城市内部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差异明显,其中上海均等化水平最高,而石家庄均等化水平最低;北京、天津和上海城区内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较低,且低于郊区内水平,而广州、南京和石家庄城区内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较高,且高于郊区内水平;上海和广州城郊间公共服务均等化差异程度最低;城郊间差异是北京、重庆和南京内部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差异主要来源,而城郊内差异是天津、上海、广州和石家庄内部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中国城市内部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存在明显的绝对β收敛趋势和条件β收敛趋势。  相似文献   

14.
在伊斯兰教灵知(Irfan)中,人被视为上帝在尘世的代理,这种作用无疑在于他的精神,而非身体。精神的这一方面在东方诸文化(包括波斯文化)的核心与本质中是非常明显的。对一个传统的伊朗人来说,精神首先与神圣生命联系在一起,因此对他来说,文化是在宇宙和人那里表现神圣生命的一个显白的饲子,明确表现在他的文化中的所有方面,包括艺术、音乐、诗歌、散文、建筑、信仰。此外,按照伊朗圣贤的说法,精神与意义和富有意义之世界联系在一起。只有我们身上的精神才能理解事物的意义。神圣精神将意义赋予一切事物。  相似文献   

15.
明代安徽地区的文人结社共有32家,位居全国第三,社事呈现出数量众多、种类齐全、分布不均、规模有限等特点。全国文人结社的大背景和周边地区的结社活动使得安徽的文人结社较为发达,地理环境的特征和文化发展的大势使得安徽的文人结社区域分布不均,各地经济、教育、文化发展水平的差异使得安徽的文人结社过多集中于徽州地区.而明代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6.
对比分析了学位[2011]8号文件发布前后2009、2011年各省区地理学一级及二级学科博士点位序,分7个大区考察分布的均衡性,采用省区学位点一人口洛伦兹曲线和基尼指数度量空间集中度.研究表明,(1)2009年地理学博士点的空间分布集中度高,省区北京、江苏、甘肃分布最集中,大区华北、长三角、西北区布点集中,东北、中部、华南区居中,西南区最少;(2)2011年集中度略有下降,华北、西北区增加的布点多于其他大区,东北、中部、华南、西南区增加一个点,仅长三角区没有增加布点.分析了几个因素的影响,提出了积极扶持西南区地理学博士点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汉魏六朝散体赋中的乱辞承自屈原、宋玉作品,并在功能、形式、称名上有所变革,体现了诗、骚、赋三体之交融。在功能上,屈、宋作品之乱辞,并非皆为归总篇旨,汉魏六朝散体赋中的乱辞,亦除归总篇旨外,还有画龙点睛、提升境界等功能;在形式上,屈、宋作品乱辞非皆"变章乱节",汉魏六朝散体赋中的乱辞,则多采用与主体部分不同的骚体句,有的在句式和语言风格上还出现了新变;在称名上,汉魏六朝时期一些赋卒章有"歌曰""诗曰""辞曰""颂曰""已矣哉"等,与"乱曰"名异而实同。  相似文献   

18.
明代安徽人才的地理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安徽人才辈出,涌现出一大批政治、科举、文化等方面的精英。若以《明史》皖籍人物、进士和遗世著作为考察对象,有明一代安徽人才的地理分布特点主要是:皖南的徽州府和北部的凤阳府集中了明代安徽近一半的人才,各府内中心县人才多于其他县,这些差异是当时安徽政治、经济、文教、风俗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和应用成果的不断积累,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逐步从重视学校数字教育资源配置转为重视其在教育教学中的深度应用、融合创新。文章从应用场景、应用主体和应用工具三个层面构建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模型并选取信息化应用核心指标,采用综合指数计算全国各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指数,同时对东、中、西部地区教育信息化应用发展差异进行测算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中小学校信息化应用省际和区域差异明显,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整体发展不均衡。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代留德教育发轫于19世纪70年代,在20世纪20-30年代达到高潮。留德学人多,成就突出。其成因既受国内人才需求、留学政策的推动,也与德国高等教育的学术影响、留德学生的不懈努力密不可分。这一时期留德教育具有学科专业集中、学历层次较高、留学生组织活跃、留学途径多样等特点。1920-1930年代的留德热潮,对中国社会政治、科学、教育、文化、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留德学人英才辈出,涌现出周恩来、朱德、陈寅恪、季羡林、冯至、陈省身、朱家骅、王淦昌等一批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语言学家和历史学家等。国内一些大学汇聚不少留德人才,形成了独特的办学风格和治学传统,以蔡元培、马君武、顾孟余、张君劢等人为代表,留德学者促进了民国时期高等教育与思想文化的变革和发展。民国时期的留德传统,对于当代中国的留德教育产生了重要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