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间:蜀后主建兴6年地点:汉中孔明营帐中剧中人物:蜀国丞相——孔明;蜀国参军——马谡;蜀国大将——赵云、王平、高翔、魏延;以及武士数名。布景:营帐正上方是孔明的桌椅,其上悬挂一横匾执法如山。其下左右两侧各四套桌椅,  相似文献   

2.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形象的塑造是正面的、充满智慧的 ,甚至达到神化的地位 ,但是作者却不得不尊重历史的结果———蜀国最终灭亡。为了将《三国演义》之蜀国灭亡与诸葛亮形象塑造的逻辑统一起来 ,书中在描写诸葛亮智慧的同时 ,也设下了很多暗笔 ,如描写了诸葛亮在战略指挥、用人方面的错误和缺点  相似文献   

3.
三国时期蜀相诸葛亮不仅在政治、军事上绩效卓著,而且在农业上,采取重农政策,恢复和发展了蜀国农业经济,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增强了蜀国的国力,促使国小贫弱的蜀国与实力强大的魏、吴鼎立对峙多年。本文试从诸葛亮重农政策、重农影响、重农原因三个方面来对其重农问题进行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4.
在“诸葛”姓氏这个大家族中,对中国历史影响最为深远的人物,莫过于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而汉族复姓“诸葛”这个大家族是否同出一宗,笔者在此不予探讨,本文只就“诸葛”复姓的渊源以及诸葛亮的世家,作一初步考证,谬误之处恳请史学同仁匡正。1三国时期的蜀国丞相诸葛亮,因其足智多谋、鞠躬尽瘁,而成为一个千百年来家喻户晓、有口皆碑的历史人物。他是“诸葛”复姓大家族中的无庸争议的佼佼者。但长期以来,史学界对“诸葛”复姓的渊源,则颇多歧见。“诸葛”复姓渊源说,在我国史籍中,始见于左丘明的《世本》:“有熊氏之后,为…  相似文献   

5.
周锐 《小火炬》2012,(12):20-23
孙权和周瑜又在商量怎样对付蜀国了。周瑜说:"我有一个主意。要想消灭蜀国,得先把刘备骗到吴国来。除掉了刘备,蜀国不攻自乱。"孙权问:"怎样把刘备骗到吴国来呢?"周瑜说:"您还记得吗,上次是怎样将您的妹妹从蜀国骗来吴国的?"孙权的妹妹嫁给刘备后一直住在蜀国,后来吴国用了计……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分析蜀国的人口和兵制,重新核算出各个时期蜀国的兵力总数,据此对卢华语同志提出的蜀国兵力有50万的结论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7.
倪方六 《八小时以外》2011,(11):120-121
“乐不思蜀”,一直是一个贬义成语,成为刘阿斗一一三国时蜀国后主刘禅的标签,刘禅也因此被外界认为是个糊涂虫。我在研究那段历史时发现,刘禅其实并不是扶不起的阿斗,而是很有头脑的一个人。乐不思蜀,其实是一种生存智慧。刘备之死是因为患了场大病,而这病是怎么来的?  相似文献   

8.
<正>孙权和周瑜又在商量怎样对付蜀国了。周瑜说:"我有一个主意。要想消灭蜀国,得先把刘备骗到吴国来。除掉了刘备,蜀国不攻自乱。"  相似文献   

9.
三国末年,蜀国灭亡,结束了数十年的战乱。与此同时,在遥远的亚美尼亚,一位来自东方的传奇将军,决定了这个国家今后上千年的命运……蜀国覆灭后没多久,波斯国王沙普尔一世,迎来了一位身份不明的流亡者。  相似文献   

10.
煮床席     
王冕 《双语学习》2012,(10):18-19
三国时,一个蜀国人来到吴国。吴国人设宴款待,其中有一盘菜是竹笋。 蜀国人觉得很好吃,便问是什么东西。吴国人告诉他:“这是竹子。” 煮了很久,总是煮不熟。  相似文献   

11.
搞笑留言簿     
周锐 《中文自修》2007,(6):61-63
魏国。 曹熊的同班同学乐高要转学了。乐高的爸爸要去蜀国发展,全家就得搬到蜀国。  相似文献   

12.
话说蜀国五虎上将个个骁勇善战,为建立蜀国立下汗马功劳。我们402班,也有五虎上将,且听我慢慢道来。  相似文献   

13.
孙权和周瑜又在商量怎样对付蜀国了。周瑜说:"我有一个主意。要想消灭蜀国,得先把刘备骗到吴国来。除掉了刘备,蜀国不攻自乱。"孙权问:"怎样把刘备骗到吴国来呢?"周瑜说:"您还记得吗,上次是怎样将您的妹妹从蜀国骗来吴国的?""我想起来了,"孙权说,"我们派人去对我妹妹撒了个谎,  相似文献   

14.
费祎和董允     
到过成都武侯祠的小朋友,都还记得刘备殿前两侧的文武廊吧?那里立着20位三国时候蜀国名臣的塑像,有文有武,显示出蜀国人才济济。其中一位名叫费(?)(yi),一位名叫董允,这两个人在历史上可是大名鼎鼎。不信,你去看一下  相似文献   

15.
《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罗贯中。《三国演义》以真实的历史为背景,演绎了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互相争斗的历史场面,刻划了一系列的著名人物。蜀国的刘备,因为小说有着“拥刘贬曹”的倾向,被奉扬为“仁君”, 所以我们会读到“刘备携民渡江”、  相似文献   

16.
三国时,蜀国国主刘备死后,吴、蜀两国重新修好,二度结盟。于是孙权派中郎将张温入蜀出使。张温素以能言善辩著称,自号为“吴国第一嘴”。他入蜀后,自以为才气无双,伶牙无二,态度十分傲慢。在诸葛亮为他举行的饯行宴会上,他当众羞辱蜀国学士秦宓,说秦宓“名称学士,而心中未曾‘学事’”。秦宓不卑不亢回敬:“先生差矣,本人天文地理、古今兴废、三教九流、诸子百家无所不能。”张温认为秦宓吹牛,便提出一些怪僻荒诞的问题为难秦宓。张温说:“先生既然夸下海口,说自己天文地理无所不知,那就让我以‘天’为题来请教你吧!”说完,便问:“天有头吗?…  相似文献   

17.
<正>新一轮的吴蜀之争定在今日开战。一清早周瑜就派出探马,侦察蜀国方面的一举一动。探马很快回来报告:"启禀都督,蜀军还没起床,蜀国的地面上暂时没有什么动静。"周瑜便问:"照你这么说,似乎在蜀国的天空有些情况?"  相似文献   

18.
一部气贯长虹的《三国演义》让我饱览了蜀国名相诸葛亮的风采:羽扇纶巾正气凛然,绣口一吐就是蜀国半壁江山。让我们再度枕着飞流直下的沧桑,走进历史,走近诸葛亮。“自古雄才多磨难”,孔明幼年丧父丧母,家境贫寒,黄巾起义爆发后,随叔父诸葛玄南下荆州避难,过着晴耕雨读的生活。早年的苦难生活,养成诸葛亮早熟的个性,他严谨,周密,对自己颇具信心,常自比管仲、乐毅,可看出他自己对未来仕途期许极高,绝非如《前出师表》中“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名士派”。裴松之在《三国志》注解中也曾记载:一日,诸葛亮对徐元直等表示:“你们将…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基本观点 ,即得人才方能得天下的观点。蜀国之所以能与魏、吴成三足鼎立之势 ,其根本原因在于刘备和诸葛亮能用人。刘备用人的“仁治”之道和诸葛亮用人的“法治”之道 ,这两条路线各有不同的特色 ,在蜀国的建立和发展中 ,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但各自的特点又都为蜀国的灭亡留下了隐患。  相似文献   

20.
乐不思蜀     
蜀:指现在的四川省。不是老鼠的鼠哟,也不能解释成快乐得像老鼠一样。三国时期,刘禅在父亲刘备死后做了蜀国的皇帝。他整天不理朝政,只顾吃喝玩乐。没过几年,蜀国就被魏国消灭了。魏国皇帝把刘禅赶出蜀都,命令他迁到洛阳居住。刘禅在魏国仍然只知享乐。有一天,魏国大将司马昭请刘禅吃饭,特意让人表演蜀国歌舞,蜀国的旧臣看了,都难过得掉下了眼泪。刘禅不但不难过,反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