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全体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跨国并购成为中国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重要手段,协同效应是企业跨国并购价值增值的源泉,企业如何实现并购后的成功整合,达到1+1>2的协同效应值得人们思考。本文以万向集团近年来的系列跨国并购案例为例,在对相关并购关键事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协同整合能力视角,从企业文化、人力资源和技术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期为我国企业开展跨国并购后的协同整合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
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同时,也给有实力的企业带来了跨国并购的良机.近年来,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越来越活跃,本文通过对金融危机后我国国内宏观经济的分析及航运业的行业分析结合海航集团收购通用海洋的案例分析,进一步阐述金融危机对我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带来的机遇.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企业实力的增强,跨国并购已经成为中国企业进入或扩大海外市场,扩大国际化经营战略的一种必然选择。金融危机爆发后,给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带来了一些机遇,同时在机遇的背后又蕴藏着风险。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内在优势、劣势,以及外部环境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并购浪潮愈演愈烈,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跨国并购浪潮给我国企业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目前,我国的跨国并购相对来说还处于初级阶段,投资规模及国际营销经验同国外跨国公司相比还不可同日而语,但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国民经济的逐渐强大,跨国并购将是中国企业成长为跨国公司的战略方式。如何运用跨国并购理论来指导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作者将从分析我国企业在实施跨国并购的现状着手,从系统的角度提出我国政府应如何成功地实施跨国并购,希望对我国企业的战略并购带来一些理论上的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5.
关于跨国并购利弊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以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下跨国公司并购热潮为背景,围绕并购作用、意义、不利因素等方面,对跨国并购这一独特的跨国投资方式进行了冷思考,分析其中的利弊得失,总结出跨国并购活动中应该着重考虑的几个问题,以期广州企业借鉴其经验教训,通过跨国并购迅速积聚资本、占有资源、扩张市场,真正把企业做大、做好、做强,在WTO的开放环境下真正实现“与狼共舞”。  相似文献   

6.
对外开放以来,对外投资一直是我国外贸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近几年国际经济形势的新变化,给中国企业提供了机遇与挑战.本文首先比较了中外企业跨国并购的不同特点以及得到的启示,然后运用SWOT分析今后中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的各个方面,最后针对其中的问题和风险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当前,跨国并购已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传统的FDI理论和一般的企业并购理论没有深入企业内部探讨跨国并购给企业带来增值效益的源泉所在.从当前企业跨国并购的国际背景和潘罗斯的企业增长理论来看,通过并购整合以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是企业进行跨国并购获得价值增值的源泉所在,企业实施跨国并购应围绕企业核心能力进行整合.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文化已经成为各国合作与竞争中不可忽略的方面,文化企业发展也被提到国家战略高度。并购成为近年来文化企业发展的主题,不论是国有报业集团,还是民营影视企业,都在积极进行资本运作。与此同时,文化产业领域的跨国并购数量也在持续增加。以文化企业现阶段的发展背景为起点,对万达集团并购美国AMC公司的收益和启示进行分析,并针对该案例的问题进行讨论与思考,从而为以后文化企业能够成功进行跨国并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日益复杂和全球一体化的商务经济中,跨国并购已成为寻求竞争优势的企业占支配地位的扩张方式。对并购企业来说,在整合阶段,只有使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与实施的并购战略相匹配,才能提高并购成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跨国并购快速发展的深层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 80年代开始 ,以跨国并购为主要特征的第五次并购浪潮开始兴起 ,跨国并购无论从交易数量还是交易金额都有大幅度的增长。跨国并购作为一种重要的国际经济现象日益受到关注 ,对跨国并购快速发展的原因值得深入探讨。经过分析可以看到跨国交购之所以在最近得到飞快发展 ,原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1.
发展跨境电商需要区位优势、良好的经济和外贸基础,以及电子商务和消费需求的支撑。常州跨境电商发展面临业务运行渠道不畅、配套产业体系不完善、周边城市竞争激烈、从业人才短缺等困境。在研究基础上提出发展对策:升级线上综合服务平台,打造跨境电商信息枢纽;建设线下跨境电商园区,夯实跨境电商产业基础;创新商业模式,推动跨境电商发展;优化人才培育环境,构建跨境电商人才生态圈。  相似文献   

12.
康迪 《教育教学论坛》2020,(10):132-133
海南作为我国自贸区的实验区,充分彰显出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它具有较强的经济发展优势,跨境电商是促进自由贸易经济发展的强有力保证,也是带动本地区人民经济生活水平的有效手段,它对推动海南自贸区总体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此可知,《海南自贸区跨境电商平台运营优化探讨》这一课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为此,文章从跨境电商相关概述及其优势,对其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全方位、深层次地剖析了海南自贸区跨境电商平台运营现状,最后根据其现状探究了海南自贸区跨境电商平台运营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3.
文章指出,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国际化也越来越引人注目,跨境教育作为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新加坡的跨境教育作为世界跨境教育行列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提升本国人力资源储备、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4.
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加速了人口的跨国流动,从深层次来分析,影响人口跨国流动主要有政治、经济与自然等三方面原因.同时,全球化时代下的跨国人口流动也是一把双刃剑,它从政治、经济、社会等诸多方面对国家安全构成了重大挑战.在此情况下,中国更应在处理跨国人口流动问题时谨慎而行.  相似文献   

15.
跨国教育:一个不容忽视的新课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WTO框架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国教育已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出现,并在近几年获得了较大发展。这一趋势将对我国产生重要影响,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理论和实践中一个不容忽视的新课题。跨国教育具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我们应抓住机遇,趋利避害,把我国的跨国教育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跨境经济走廊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对外开放和发展的重要手段。在这种背景下,唯有开放才是正途,我国断然不能故步自封,要积极地和其他国家展开合作,通过合作取得共同的进步。文章对跨境经济走廊的概述、形成机制以及规划实践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加强跨境教育质量监控,提高中外合作办学质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高等教育国际化步伐的日益加快,跨国高等教育的各种形式在我国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尤其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发展迅速,其中学历教育占了绝大多数,包括从大学本科到研究生层次。众所周知,高等教育评估能有效地促进高等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因此,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加强跨境教育质量监控,对提高中外合作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增强我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滇越边民以地缘为条件,以族缘、亲缘为纽带的跨境流动非常频繁,并在中越两国关系发展的不同阶段发生变化。从"江外三猛屯方"的实证研究可以看出,双方哈尼族边民的跨境流动受中越两国关系影响甚大。市场经济时期,双方边民以族源、亲缘为重要纽带的跨境流动呈现出经济性流动占主导与经济利益优先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和跨境电商直播的发展,催生了电商直播的新业态,直播带货是当前备受瞩目的营销模式。随着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跨境电商直播也得到快速发展,各大跨境电商平台逐渐推出直播功能,跨境电商直播人才需求与日剧增。文章在分析跨境电商直播发展现状、市场人才需求情况的基础上,重点对跨境电商直播人才应具备的特点、培养策略等方面进行探析,研究新形势下跨境电商直播人才培养路径,旨在提升跨境电商直播人才培养的综合能力,推动跨境电商直播行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20.
孙昱 《职教通讯》2022,(2):88-93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职业不断合并、消亡,共享经济的理念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催生了一种新经济形态——零工经济。以"U盘就业"、斜杠青年为代表的多职业现象和就业群体不断涌现,一人多职成为"零工经济"背景下的普遍就业方式。在"零工经济"背景下,就业形势更加灵活、工作内容更加多元,就业渠道更加广阔,这对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应该根据零工经济的特点和影响,探索新经济形态下高职学生"U盘就业"能力培养的策略,通过推进现代学徒制度、构建跨界化课程体系、树立项目化的教学理念、开展多岗化实践体验、建立职业能力评价体系、完善职业生涯辅导机制等路径,培养出满足产业发展新需求的多职业技能组合和职业跨界能力的人才,确保高职学生不断完善自我,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