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禅一味     
前段时间,一位远在广西的朋友寄来一盒普洱,拆开来看,里面是一个个形似饭碗的迷你小沱茶,很是可爱。去掉外面的一层棉纸,里面是被紧压成碗状的红褐色茶叶,凑近细闻,有一股浓郁的兰香,不禁让我想起宋代诗人王禹对普洱的赞美:香于九畹芳兰气,圆如三秋皓月轮。唐代诗人卢仝有一首《七碗茶诗》,其中的一段写道:"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一、二、三、四、五、  相似文献   

2.
明代茶文化发展较快,茶学著作纷涌而出。《茶谱》是首当其选的优秀代表,它推崇饮茶新法,倡导叶茶冲泡。《茶疏》作为明代最具代表的茶著之一,论述涉及茶文化的各个方面,真知灼见俯拾皆是,堪称是一部综合性的茶史著作。《阳羡茗壶系》是较早的茶具专著,专记阳羡茗壶制作及名家并论及泥品和品茗用壶之宜。此外,《长物志》、《金瓶梅》则从文人雅士和市井百姓生活两方面反映了明代茶文化的点点滴滴。  相似文献   

3.
茶因其"淡、洁、雅"的禀性特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相通,深受古代文人喜爱,品茗赋诗成为文人津津乐道的雅事。自唐代起,茶风大兴,文人创作了大量的咏茶诗,据统计,《全唐诗》中涉及茶事的诗歌不下400首。茶风与诗风相映成趣,都是特定的时代精神的产物,两者都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梳理郑谷所写咏茶诗,剖析晚唐的时代背景对其产生的重大影响,以及其以茶雅志、借茶抒怀的人生意趣。  相似文献   

4.
茶诗:唐代中叶,诗人元稹曾写过一首咏茶宝塔诗,堪称独具一格,这首诗的名字叫《一字至七字诗茶》: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是对《吃碗茶》中茶的意象进行分析。小说围绕着茶这一主线展开,因此茶的意义在小说中也有着戏剧般的转变。然而这一转变过程也预示着美丽的成熟过程。通过对茶的象征意义的解析,本文分析了美丽对唐人街父权制的反叛。  相似文献   

6.
说茶     
茶字趣解 1.“茶”字的来龙去脉。古时代称“茶”为“荼”,何时少了一笔呢?那是在唐代开元年间,编了一部《开元文字音义》,由唐玄宗作序,书中改“荼”为“茶”。皇帝代序的书谁还敢不遵照执行?经过一段混用时期,“茶”便完全取代了“荼”字。 2.以“茶”字象征长寿。茶字以“草”作为字头,与“廿”相似,中间的“人”字与“八”相  相似文献   

7.
盛唐是中国诗歌创作的巅峰,但从茶诗创作的角度而言,却只是初兴阶段,可它在中国茶诗的创作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盛唐的茶诗作者们奠定了后世茶诗的基本风度和格调:淡泊俭约随遇而安、和谐宁静崇尚自然、清幽闲适且充满禅意。它以其独特的开创性,对后代诗人围绕着茶和茶事进行的创作,有着重大的引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茶的故乡,唐宋是我国古代茶业和饮茶之风的盛世,《水浒传》则是第一部大量写及朝野、官私、社会茶人茶事的长篇小说。其有关“茶肆”、“茶博士”、“茶饭”、“茶汤”、“泡茶”、“拜茶”与“献茶”、“茶会”、“会茶”等种种茶人茶事的描写,不仅留下了我国宋元时期茶与社会的文学资料,而且丰富了小说表现生活的角度与手段,形成小说探索与反映社会人生的独特艺术画面。  相似文献   

9.
茶中风骨     
亢乐 《中文自修》2007,(2):50-51
《闵老子茶》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一篇小品文,这篇小品文记叙了一次他品茶的经历。喝茶本是生活中的些微小事,但经过作家妙笔一点染立刻变得饶有情致,跌宕有趣。这次寻茶、等茶、论茶和最后因茶而结缘的过程也立体地出现在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10.
中唐著名诗人顾况是湖州丘司议之婿,因此经常往来湖州。大历年间,顾况与陆羽、皎然等人交往于湖州,《茶赋》一文当作于此间。由于历代茶赋存世数量非常之少,学术界长期以来对茶赋的研究不够重视,妨碍了对茶赋的正确评价。唐代茶赋,唯有顾况一篇。其《茶赋》可谓以孤篇横绝全唐者,是历代茶赋中的传世佳作。《茶赋》蕴含的茶文化元素与文化审美价值十分丰富,值得深入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东丰 《初中生辅导》2011,(16):39-41
史载,饮茶当始于秦汉,我国是种茶、制茶、饮茶最早的国家,但先是以为药。《神农本草经》就记述:“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所谓“荼”,就是“茶”。三国、两晋时不但民间已有饮茶习惯,而且还传入了宫廷。至唐,  相似文献   

12.
大话茶史     
茶是什么?最初的茶就是药。《神农本草》记载:神农氏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神农摘下茶树的枝叶,嚼以解毒。可见远古时期的人是将茶树的叶子直接放入口中含嚼,汲取茶汁,用于解毒。  相似文献   

13.
宋代专卖体制下茶叶经济的发展,对国计民生影响极大,围绕茶法,茶价诸问题有众多争论。欧阳修的茶利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一是反对政府屡更茶法,主张与商共利;二是主张政府降低茶价,确保茶市正常运营;三是正确处理国家,大商人,小商贩三之间的关系;四是重视茶利,深废认识到茶利在国防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罗璇 《文教资料》2012,(26):95-97
随着茶文化和词创作在宋代的繁荣发展,咏茶词作为一种文学形式正式登上文学舞台并逐渐兴盛,为后代茶词的创作开辟了道路。综观《全宋词》收录的70余首咏茶词,可以发现其审美形态不外乎以下三种:一是描摹物态,穷形尽相;二是融咏茶与艳情为一体;三是藉咏茶以抒怀言志。这三种审美形态贯穿在南北宋各个阶段的咏茶词创作中,且在表现技法上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沈松勤《两宋饮茶风俗与茶词》中认汤词为茶词、“现存茶词始于张先”、宋代茶词统计(茶词作者八十余家茶词514首)诸观点进行了商榷,认为汤词不宜混同茶词、现存茶词不始于张先、茶词作家应为30人茶词应为49首。  相似文献   

16.
韩晓英 《文教资料》2011,(17):68-70
杭嘉湖地区种植茶叶的历史悠久,人们的生活也与茶紧密相关。在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积累沉淀下,该地区形成了独特的茶俗文化,同时杭嘉湖地区广泛流传着茶诗、茶词和茶歌谣。本文通过对茶诗词、歌谣的解读来研究杭嘉湖地区的茶俗文化,从四时八节、婚丧嫁娶、亲友聚会和乡土特色四个方面对茶俗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郑梦如 《福建教育》2007,(11):22-23
1.课前向学生公布2007年4月13日《泉州晚报》上的一则征集永春佛手茶广告语的启事。  相似文献   

18.
蒙古族茶习俗包括了制茶习俗、饮茶习俗等内容。通过详细说明蒙古地区制茶.饮茶的饮食生活习惯,对各地区茶习俗进行具体分析,探究其共同点和普遍规律,并进行了理论阐释.不仅对茶用具、茶习俗等表面形式进行研究,还对蒙古人民族意识、心理特点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强调了茶文化的内在文化特性,认为茶与茶习俗不单是饮食对象与生理需要,也是一种不容忽视的精神需求与享受。  相似文献   

19.
陆羽所撰的《茶经》作为中国茶文化核心典籍,其英译对中国茶文化在西方世界的传播具有极大的价值。本文从信息论视角,对比分析中美两国译者的《茶经》英译本中信息过载现象,从拓宽信道容量和信息删除这两个方面考察两位译者对信息过载处理方法的差异,进而对两个译本的翻译效果进行综合评价,为茶典籍翻译实践提供借鉴,以促进中国茶文化的有效译介和传播。  相似文献   

20.
《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英译质量直接影响中国茶文化在世界的传播。以姜译《茶经》为研究对象,立足于操控理论,重点探究意识形态和诗学两个要素对译者在翻译活动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