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清初王士祯是大家所推重的一代宗匠。他标举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和“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意境,也就是要求诗歌要清澄蕴籍含蓄,不可直写无余。王士祯对于做诗,有其鲜明的主张,这就是“神韵说”。他把神情韵味作为诗的最高境界,以清澄妙远的神韵为宗。  相似文献   

2.
施愚山的诗学理论很丰富。他提出诗品与人品统一,主张诗当有从平地筑起的平实风格,显示出与王士祯"神韵说"的相异的趣向;又倡导清明广大,一唱三叹,温柔敦厚的诗风,表现出与王士祯的"神韵说"某些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3.
宋湘的诗论     
从清初至乾嘉诗坛,在诗的本质、诗的源泉、诗的表现、诗的风格等诗歌美学问题上,一直进行着壁垒分明的论争.王士祯“神韵说”片面标举王孟家数,沈德潜“格调说”恪守“温柔敦厚”的诗教观,倡导诗必盛唐,翁方纲“肌理说”推重考据诗,向书本讨生活;而叶燮、袁枚性灵派诗人等则主张诗应抒发真情实感,诗离不开现实生活与江山之助,诗的表现应创新,诗的风格宜多样化.后者的观点显然大多符合诗歌艺术规律,具有更高的美学价值.本文所论的乾嘉时代诗人宋湘的诗学观,基本上是站在叶燮、袁枚一方,并且不乏独到的见解,对推动诗歌创作的健康发展作出了相当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王士祯的神韵说偏于“韵”,从而把诗歌创作引向淡远境界。因此,他尊盛唐,崇王、孟而不取李、杜。神韵说的内涵就是谈艺四言:典、远、谐、则。在根柢与兴会的关系上,他主张化学为才,强调伫兴而作。神韵说出现在清初,是符合当时广大汉族士大夫的心态的。过去有些人误解王士祯,或说他并非不喜杜诗,或说他诗中无人,或说他才薄,或说他的诗不真,本文一一作了辨正。  相似文献   

5.
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辩》中提出诗之“大概有二,曰优游不迫,曰沉着痛快。诗之极致有一,曰入神。”本文试对“优游不迫”与“沉着痛快”二词作纵向与横向分析,并进而结合严羽诗歌理论本身及后世尤其是清代王士祯的“神韵说”探讨其与“入神”之关系。  相似文献   

6.
田同之出身诗学世家,自幼秉承祖父田雯教诲,习学声诗。晚年致仕归乡后,转而致力词学,著有词论《西圃词说》和词集《晚香词》。他的词学观,有两个理论来源:一是以王士祯为代表的广陵词人群的词学主张,一是以朱彝尊为代表的浙两派词学理论。其词论要点是:为词尊体,批评和否定填词为小技的传统观念;辨析诗、词的不同,以“真多假少”、“文生于情”,和“假多真少”、“情生于文”来断说诗、词之别;论述词的创作风格,主张风格多样,不拘一格,兼收并采;结合自己的填词体会,学习、借鉴别人的理论主张,多角度的阐明了填词的规范、要求、方法。田同之的九十三条词论,多为“采择”和转录别人的论述,很少自己理论建树,但也应当包含有他自己的体会和领悟,也体现了他的词学思想。  相似文献   

7.
本文概述了清初诗坛遗民诗和“贰臣”诗的分野和情况,认为他们尚未显示清诗特色。而稍后的王士祯则开始体现了清诗独有的情趣和神韵。文章详叙并分析了著名诗人田雯(1635──1704)的创作实绩。其诗有民生疾苦、咏怀抒情、山水田园、民俗风情等类。风格奇伟,并以此同王士祯相颉颃。文中对田氏生平政治思想和活动的评述,订正了《清史稿》的一项失误。  相似文献   

8.
清初王士祯标举神韵,通过细读其论诗之语,可以将其“神韵说”的要义提炼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诗之美”是“传神”与“余韵”的结合,第二个层面是“诗之境”是“禅境”与“诗境”的融通,第三个层面是“诗之作”是“兴会”与“性情”的共鸣。由此可以为“神韵说”建立一个包括作者、作品、读者、世界这四要素在内的基本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9.
“清远”是清代诗人王士祯神韵诗论的核心,“清空”是南宋词人张炎用以推尊姜夔词风格之语.二者看似毫无相关,但若仔细辨析,则可发现颇多相通之处.“清远”诗与“清空”词均具有风格清丽典雅、构思奇特巧妙、意境虚渺蕴藉、寄托含蓄深沉等特点,表明诗之“清远”与词之“清空”实可相通.  相似文献   

10.
船山诗论重视以“理”入诗,以及“理”在诗中的审美化存在的价值;它标举“物理”,主张“气和理匀”,提倡诗“势”,有其独到之见和新人耳目之处,值得研究者关注并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中唐至明中叶诗歌中农商观念的转变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秦以来,对于农耕与商贾的关系有两种看法:一是“重农抑商”,一是“农商皆利”。中国古代诗歌在这两种思想影响下有三次较大的变化:中唐时期开始扭转“重农抑商”的思想,在诗歌创作领域有“农商皆利”的苗头,但主要倾向则是“贾雄则农伤”;北宋时期的范仲淹、欧阳修、苏轼等人实现了由“重农抑商”到“农商兼利”的转变,但往往着眼于朝廷与地方的政策层面;明中叶唐寅、徐渭、王世贞等人挣脱了“重农抑商”思想禁锢和“贾雄则农伤”的思维方式,在张扬情欲、自适快乐的新起点上与商贾契合,诗歌创作呈现出新的风貌。  相似文献   

12.
王士稹是清代诗坛著名诗人,对清代诗风产生过重要影响.王士稹所在的新城王氏家族是明清时期北方地区著名的仕宦家族,其家族有着良好的门风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家族诗歌文化尤为兴盛.家族诗歌文化对王士稹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家族的文化风尚是王士稹“神韵说”形成的夙因.  相似文献   

13.
王世贞是明代复古派盟主,虽然在明代后期已经遭到袁宏道等人的批判,但仍被陈子龙等人赞扬和追随。然而到了清代以至于近代,对王世贞的认识大都持否定态度。明清两代不同的声音应如何倾听,我们又应如何看待王世贞?通过对王世贞的《弇州山人四部稿》、《续稿》的多篇序文以及清代的《列朝诗集小传》、《明史·王世贞传》的对读,明清两代对王世贞晚年转变问题、复古问题及辞藻问题的不同认识也展现在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14.
"清初诗宗"王士禛《十种唐诗选》是依据他人选本(主要是唐人唐诗选本)删纂而成的一部综合性唐诗选本。在康熙四十七年该选便已"风行天下、供不应求",由于四库馆臣的偏见,该选逐渐被后世忽视。《十种唐诗选》价值巨大,在选诗上也有鲜明特征。该选对唐人唐诗选本的选录略重于对(蜀)韦谷、(宋)姚铉两人选本的选录,对古体诗的选录略重于对近体诗的选录。整体上体现出王渔洋高超的鉴别能力,也反映出王渔洋自我的鉴定取舍。  相似文献   

15.
陈焯<宋元诗会>编纂体例承近效钱谦益<列朝诗集>,远仿元好问<中州集>.其特点是以诗存史,表现在排序以帝王为先,收罗范围广备,诗人小传详备精致.王士禛对<宋元诗会>评价不置一辞,实际评价不高,多由其编纂体例所致.  相似文献   

16.
在处于明清转型期的文学思潮及诗学风尚的环境下,王夫之"以诗议政",痛斥建门庭,立宗派,画疆墨守,党同伐异的恶劣文风,对立门庭、讲死法、行复古都加以指摘品评,指出其短缺不足。他提倡追寻文学本质,发挥自由创作,其议论虽不免有矫枉过正之处,但斥庸者,唤真才,振诗教,清算明代政治过失,对清初和后世的诗歌发展与政治反思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王安石诗歌最重要的特色之一是善于运用典故,体现了宋诗“以才学为诗”的特色,肇江西诗派的先路。文章对王安石诗歌的典源进行了考察,并探析了其用典的阶段性特征和用典心态,进而对“荆公体”及其用典在宋代诗歌史上的地位有了更确切的把握。  相似文献   

18.
明亡后,钱谦益对以前后七子及末流为代表的复古派进行了品评。钱氏对七子派四大领袖人物表现出不同的品评态度,对李梦阳、李攀龙批判否定,对何景明、王世贞同情赞扬。这种差异性的品评态度体现出钱谦益欲廓清文坛弊病,构建正统诗道的意愿。  相似文献   

19.
"初唐四杰"王、杨、卢、骆不仅对六朝文学遗风进行了批判,而且在实践创作中进行了文学变革,并形成了自己的创作论,发唐诗之始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