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历史事件萧何月下追韩信刘邦对萧何说:你小子他妈的跑哪去了!萧何:我去追人去了。刘邦:谁啊?萧何:韩信。刘邦:扯——淡。这么多人你不追,偏去追那个韩什么信的。七国之乱  相似文献   

2.
成也萧何 败也萧何──韩信与萧何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初三杰韩信、萧何与张良,在辅汉灭楚的过程中,都立下了很大的功劳。但结局各异:萧何终于相位,张良隐退山林。韩信呢?最初,萧何力荐韩信,刘邦拜为大将军;最后,萧何设计,韩信被吕后斩于长乐钟室。对于韩信的一生荣辱来说,真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萧何与韩信的功劳比较在辅佐刘邦夺取天下的过程中,萧何有三大功劳:第一,公元前206年刘邦占领秦都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以后刘邦“所以具知天下脸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①这不仅在“…  相似文献   

3.
左右手     
萧何与刘邦同乡,刘邦非常信任、倚重他。后来,韩信投奔了刘邦,刘邦只让他做了一名管粮的小官。萧何与韩信交谈过,知道他有奇才。刘邦的军队到南郑时,手下很多人都逃跑了,韩信因为得不到重用也  相似文献   

4.
只有无能的管理者,没有无用的人才.在洛阳南宫,一次宴会上,汉高祖刘邦在谈到自己为什么得到天下时曾有这么一段十分精辟的话:"公等知一不知二,据我想来,得失原因须从人上说,试想,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我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运饷至军,源源不断,我不如萧何.  相似文献   

5.
《后汉书》中《淮阴侯列传》记载了刘邦与韩信的一段对话。刘邦问韩信:“像我这样的人,能领兵多少?”韩信回答:“陛下能领兵十万。”“那你呢?”“我是多多益善啊!”“多多益善,那你为何被我所擒?”“那是因为陛下虽不能领兵,却善将将的缘故。”这段话揭示了领导者在组织管理中所起的作用。刘邦的“将将”艺术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之处。以礼仪尊下 刘邦曾采纳萧何的建议,以“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的庄严礼节拜有“胯下之辱”的韩信为大将,韩信为此感激涕零,为刘邦建立西汉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作为一校之长,为何不能…  相似文献   

6.
“吾不如”     
戴荣里 《老年教育》2011,(10):20-20
汉高祖刘邦有段名言:“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这段话可以说是刘邦知人善任、一统霸业的重要经验总结,其中的“吾不如”既坦露了刘邦得天下后的愉悦心理,也彰显了他当时谦虚大度的态度,渗透了“谦受益”的哲理。  相似文献   

7.
汉高祖刘邦得天下之后,曾不无自得地说:“夫运筹帷崛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战,战必胜,政必职,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职天下也”~①单从这段话一般人可能认定刘邦有求贤似渴之心,虚怀若谷之魄,实际上,刘邦有较强的猜忌之心,他所称许的这左臂右膀,韩信被强加以谋反罪名,夷灭三族,今后世多少人为之扼腕叹息;良相萧何虽得以善终,但他为保全名位而屈身事上,从家人、家产的丧失到买地自污,用人格上的自我侮辱来委曲求全,让人觉得窝…  相似文献   

8.
秦末农民战争中,韩信仗剑投奔项梁军,项梁兵败后归附项羽。他曾多次向项羽献计,始终不被采纳,于是离开项羽前去投奔刘邦。有一天,韩信违反军纪,按规定应当斩首,临刑时看见汉将夏侯婴,就问到:“难道汉王不想得到天下吗,为什么要斩杀壮士?”夏侯婴因为韩信所言不凡、相貌威武而下令释放他,并将他推荐给刘邦,但韩信并未得到刘邦重用。后韩信多次与萧何谈论,为萧何所赏识。刘邦至南郑途中,韩信思量自己难以受到刘邦的重用,决定中途离去,萧何发现后将其追回,这就是小说和戏剧中的“萧何月下追韩信”。此时,刘邦正准备收复关中。萧何就向刘邦推荐…  相似文献   

9.
韩信画兵     
传说萧何月下把韩信追回来,又极力向刘邦推荐韩信挂帅带兵。刘邦被磨得没办法,就赌气地说:“好吧,你叫他来,我倒要看看他有多大智谋。”  相似文献   

10.
秦朝末年,项羽、刘邦起兵,不久就推翻了秦王朝。项羽兵盛势众,自封为西楚霸王。他视刘邦为眼中钉,便把他分封在汉中(今陕西汉中一带)。汉中道路闭塞,土地贫瘠,难有作为。汉王刘邦入汉时,半路上不少将领溜走了,此时任管理粮饷职官的韩信也不告而别,去另投门路了。国相萧何深知韩信是个有雄才大略的人,他曾几次向刘邦推荐过,但未引起刘邦重视。萧何听说韩信逃了,来不及禀报汉王,便连夜追赶。有人不知真相,报告汉王,说萧何也逃了。汉王大惊失色,第二天,萧何回来了,汉王责骂他:“你为什么要逃走?”萧何说他是去追逃跑的韩信。汉王既恼火又奇怪:“一路上逃跑了那么多人,你不去追别人却唯独追小小的韩信,这不分明是骗人吗!”萧何在汉王面前再一次称赞韩信,说汉王如果要成大业,要击败项羽,非重用韩信不可。汉王沉思良久,答应任命韩信为将军。萧何说:“让  相似文献   

11.
怎么比     
大树说:“和小草比,我虽没有其纤巧,但我不会遭人践踏。”小草说:“和大树比,我虽没有其伟岸,但我不会遭雷劈打。”富人说:“和穷人比,我是孤独的。”穷人说:“和富人比,我是寒酸的。”以上两种比法,决定了大树和小草的一生是快乐的,而富人和穷人的一生是痛苦的。人生短暂,究竟该怎么比?楚汉相争时,刘邦打败了项羽。在庆功会上,许多人说了不少称颂刘邦的话,可是刘邦却说:“我一个人能有多大本领?要说出谋划策,千里之外的胜负也能预料,我比不上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在后方源源不断地供应军粮,我比不上萧何;统率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取,我…  相似文献   

12.
萧何、张良、韩信被并称为"汉初三杰",三人在创建汉室江山过程中都立下了盖世功勋。令人感慨不已的是,他们三人后来的命运大不相同。韩信被杀,张良退隐山林。只有萧何做了刘邦的副手,与刘邦和平共处几十年,虽  相似文献   

13.
楚汉之争的故事,大家一定是耳熟能详,项羽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理想英雄,若在今日的中国,定是少男少女崇拜的对象。刘邦却是“好酒及色”连结发之妻都厌恶他的为人。但在楚汉之争中,刘邦屡败屡战,垓下之围一战而足天下,项羽百战百胜,垓下之败一战而身死人手,为天下笑。原因何在?古有定论:项羽有一谋士范增而不能用,刘邦却能驾驭韩信、萧何、张良等能臣武将,  相似文献   

14.
《史记·高祖本纪》载,刘邦在总结楚汉之争的得失时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镇国家,扶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人者,皆人杰也,吾能用这,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刘邦如此知人善任,得天  相似文献   

15.
功人还是功狗? 刘邦平定天下之后,要论功行赏,群臣争功,岁余未决。为何?刘邦与功勋武将集团之间意见相左。刘邦以文臣萧何功劳最盛,诸武将则认为自己披坚执锐,攻城略地,置生死于不顾,始有刘氏江山,而萧何躲在后方,仅凭只言片语,文墨议论,便居于武将之上,这不是让众人寒心吗?  相似文献   

16.
汉朝的刘邦打下天下后,曾说:我文不如萧何,武不如韩信……我只所以能当皇帝,在于我综合运用了这些人的长处。那刘邦的长处是什么?按现在的观点看就是管理,在于  相似文献   

17.
汉高祖刘邦,开始只不过是沛县东的泗水亭长,相当于一个小乡镇的头。同乡萧何倒比他官阶大点,是县里监管犯人的官员。刘邦好说大话、瞧不起县官,但萧何却常常袒护着刘邦。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秋天,陈胜、吴广在邻近的沛郡蕲县(今安徽宿县)首先起义反秦,刘邦也在萧何、曹参的支持下,杀了沛县令,纠集几百人响应起义,自封为沛公。参加刘邦队伍的本县人中,有卖狗肉的樊哙,后来成了很勇猛的将军,被封为舞阳侯;有车夫夏侯婴,后来被封为滕公;有丧葬吹鼓手周勃,后来当上了汉朝丞  相似文献   

18.
公元前202年,刘邦击败项羽,统一天下。刘邦称帝后,在洛阳南宫大宴群臣。刘邦高坐龙椅,特别高兴,问大家:"为什么我能夺得天下,而项羽会失去天下?"群臣议论纷纷,说法不一,刘邦听后微笑着说:"众卿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之所以能取得天下,是因为我拥有张良、萧何和韩信这三位人中豪杰。"刘邦在提到他最得力的三大干将时,把张良排在首位,可见张良在他心目中的位置。打下江山,刘邦对有功之臣依次进行封赏。首先是韩信被封为  相似文献   

19.
韩信先在项羽部下做一个叫执戟郎中的小官,因不得信任,就离开项利,投靠了刘邦。经过萧何的极力推荐,刘邦封他为大将。从此以后,他帮助刘邦打了不少胜仗,取得了大下。刘邦称帝后,韩信被封为楚王。  相似文献   

20.
《历史学习》2007,(12):36-36
秦末农民战争中,韩信仗剑投奔项梁军,项梁兵败后归附项羽。他曾多次向项羽献计,始终不被采纳,于是离开项羽前去投奔了刘邦。有一天,韩信违反军纪,按规定应当斩首,临刑时看见汉将夏侯婴,就问到:“难道汉王不想得到天下吗,为什么要斩杀壮士?”夏侯婴以韩信所说不凡、相貌威武而下令释放,并将韩信推荐给刘邦,但未被重用。后韩信多次与萧何谈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