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几年,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在相当程度上是用资源和环境的代价换来的。因此,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借鉴我国古人的环保意识和他国环保经验,将可持续发展及环境保护融入经济建设中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彻底改变传统的生活、生产方式,并运用法律的、技术的措施综合治理,才能最终实现经济与社会、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人口、资源和环境方面的国情,要求基础教育阶段亟待增加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教学内容。通过教育使中小学生从小了解我国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状况,形成科学的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生产观、消费观和发展观,为提高我国国民的环保素质,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息息相关,因此,保证资源有效利用,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和环境污染就显得尤为重要,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4.
当今世界,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不断增加,使得人类环境遭受到越来越严重的破坏,所以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是人类刻不容缓的任务。环境保护作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使学生确定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是时代赋予中学地理教育的使命。  相似文献   

5.
历史是一门研究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综合性科学,它的研究领域,不仅包含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主要方面,也涉及人口、资源、环境等当今社会三大问题.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它在环保问题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中应该而且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应注重环保教育.  相似文献   

6.
本从绿色明的要求出发,透视中国人口、资源、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寻我国实现人口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如切实改变人口增长和经济增长模式,发展绿色产业、走产业生态化之路,依靠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强化全民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7.
发展不仅要看经济指标,还要看人文指标、资源指标、环境指标。环境保护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环境与经济之间并非是简单意义上的矛盾对立关系,相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因此也必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当前我国要借鉴欧洲国家的先进经验和推广国内已有的成功经验,大力推进生态市与生态区的建设步伐,并围绕这一中心,着重解决好政策制定与贯彻和环保投融资体制两大问题。  相似文献   

8.
煤炭是我国应用比较广泛的资源之一。煤炭企业的发展也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主要的项目,在当前新的环境形势下,对于煤炭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既要符合当前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又要符合绿色、环保、低碳的要求,因此,必须要做好煤炭企业的环保工作。在煤炭企业的环保工作中,煤泥水处理系统的改造是重中之重。优化煤泥水处理系统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提高工作质量,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试论述煤泥水的来源及其特点,概述煤泥水处理系统的现状,列举煤泥水的处理方法,探讨分析煤泥水处理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9.
环境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环节,大学生环境素养的提升对于我国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实现环境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通,是我国走经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高校应高度重视,改善环境教育的软硬条件,实现环境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通.  相似文献   

10.
李恬 《华章》2012,(13)
目前,旅游业已经跃升为世界上最具潜力的新兴产业.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国对世界旅游者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大.在此形势下,政府、旅游行业从业人员、旅游者和研究人员都应有责任和义务去保护好旅游资源尤其是生态旅游资源,对生态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与利用,实现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在为当代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也要为子孙后代及人类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条件.本文以海南生态旅游的现状为例针对我国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现状,结合我国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认为要在科学规划和开发方面下功夫对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开发,要在正确的环保思想的指导下做好规划工作.  相似文献   

11.
环境教育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也是全民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环境意识的提高对于我国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应受到特别重视。实现环境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是我国走经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江泽民同志这一讲话顺应世界发展的潮流,又充分考虑中国的特殊国情,指出了未来中国发展新走向.如何认识、理解江泽民同志这一发展战略的深刻内涵,并使之逐步落到实处,人们近年来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然而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中,人们更多地把可持续发展视为单独的经济问题,习惯于就经济讲经济.事实上,八十年代中后期,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理论不仅谋求经济增长,不仅谋求经济与人口、环境、资源协调发展,而且也谋求经济、人口、环境、资源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因为从理论上看,社会是人们相互交往的产物,这种交往首先存在于生产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3.
刘艳 《时代教育》2010,(4):233-233
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当前环境保护己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之一。提高环保意识也成为当前教育的重点,环保教育应渗透到生活的各个环节,将环保教育与生活习惯结合起来,应从娃娃抓起。  相似文献   

14.
当前,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我国的资源与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严重威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党和政府适时提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目标,这标志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重大转折,具有跨时代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也产生了生态环境恶化、资源枯竭等一系列负面的问题,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家园.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加强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和加强环境科学知识的教育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搞好环境保护,除了制定必要的法律法规,采取科技措施治理日益恶化的环境,加强环保监测等手段外,更重要的是强化环保教育,提高全体国民的环保意识。本文就如何结合学科特点,挖掘和发挥物理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因素,将环境教育渗透到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之中,通过物理课堂教学、物理习题教学和各种物理课外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学会用理性的眼光看待环境,树立起强烈的环保意识,自觉地热爱环境和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16.
环保档案是环境状况的历史记载,是对环境信息的真实记录,也是领导科学决策的重要凭证和依据.因此,要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对环境档案信息资料的利用和参考.本文将对环保档案工作在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改革环保档案以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稳步提高以及十七大以来科学发展观的明确提出,环境问题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许多城市的发展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特别是北方的资源型工业城市。环境也因此经历了自由资源、经济资源到稀缺资源的转变。我国多数的工业城市,其进一步发展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环境污染问题的限制。研究资源型城市环境规制问题,提出相应的规制措施,对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一贯重视可持续发展问题,他认真反思了由一系列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对我国乃至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和危害,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作了一系列精辟论述,形成了科学而又丰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江泽民同志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确立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的、长远的目标,指明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和具体途径,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9.
北京大学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叶文虎委员建议在我国实行绿色会计制度。他介绍说,绿色会计就是将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生态资源纳入企业的会计核算对象,从而使自然资本和社会效益在企业的活动中通过会计工作清楚明了地反映出来,便于评估企业的资源利用率和社会环境代价,从而有效引导和管理企业走环保之路。绿色会计制度就是将各个绿色产业经济点连接呈现的绿色管理系统,它使环境自然资本在企业组织的会计计量中得到体现,以其强制性、可操作性规范市场主体,调整行政行为,维护秩序,加强环保管理,推动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20.
浅析我国绿色税收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稀缺资源,具有独特的经济和社会价值.面对世界各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严峻形势,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开发已是迫在眉睫,而建立绿色税收体系是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保护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手段。如何建立绿色税收制度,以保护和改善我国的环境,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税收理论界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