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跨越功利主义复归人性关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在高扬功利的同时,又不知不觉地走向功利的极端.功利性膨胀的另一面是关怀人性的萎缩.在此"胀"彼"缩"之间,教育衍生了它自身发展的诸多困惑与危机.寻本求源,这些问题的消解之法最终还要在教育的"曾经状态"中寻找,即从"关怀人性"出发构建教育.正是基于这一逻辑起点,本文所倡导的人性教育在目的观、课程观和方法观上都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保存和发展了人性的教育追求.  相似文献   

2.
人性问题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素质教育的提出,既是一种理性的回归,也是一种人性的回归。我们认为素质教育应以人为本,注重唤醒人性,促进人性的完善,这既是教育本质的自然体现,也是时代进步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3.
拷问灵魂     
对于接受了众多教育的人们来说,我们当中有多少人敢把自己的灵魂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马克思说:“人类源于动物界,这一事实决定了人永远不能摆脱兽性,所以问题永远只能是摆脱得多些或少些,在于兽性和人性的程度上的差异。”是的,人的本性是自然性和超自然性、肉体和灵魂、感性和理性、情欲冲动和理想追求等多重矛盾的统一体。尊重这一切而不是肆意的扼杀,通过适当的引导使人弃恶扬善,重理轻欲,这才是建构人的道德体系的逻辑起点。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日本人在海上救起一个溺水的人,记者闻讯后便去采访这位舍己救人的英雄,不想英雄却对着镜头…  相似文献   

4.
我个人的教育亲历,我作为母亲的亲历,我儿子的生活和教育亲历,是我对人性的教育叙事。我把我带儿子的过程,也看成我的教育亲历,和我教我的学生的过程,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都是人性的实践过程。教育是生命的一部分,教育映照出人性。人性是一种发明创造的气质,是丰富多彩的。人性是试图超越的,并在相互参照下显现。教育映照人性是为了塑造人,这是一种他者塑造与自我造就的交织。  相似文献   

5.
席勒认为,美是人性的一个必要条件,人性是人的天性的和谐统一,在人的天性里存在着感性冲动和理性冲动这两种冲动。人是否具有人性,就是看这两种冲动是否和谐统一。然而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知识经济和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人作为主体能动的发展实际上就被转换成了物的可改造性。表现在教育活动的领域中,我们实际上又以理性认知取代了人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席勒美育思想关于人性的探讨对当前人教育思想的建构具有方法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位作家在国外参观一所小学,当时正值冬天,天空中飘舞着雪花。学校里的每个孩子都穿着冬衣,戴着帽子。令人奇怪的是,在操场旁边一个撒尿的小孩子雕塑也戴上了毛线帽,并披着一件夹克,看起来非常滑稽。问及校长:“为什么连雕塑都穿衣服,难道它也怕冷吗?”校长郑重其事地回答:“对!在儿童的眼中,雕塑也是怕冷的。为了给孩子爱的教育,并使他们从幼年就培养出同情心和爱心,所以我们为雕像穿上寒衣。您想,儿童连一个石像都不忍心让它受冻,如果看到真人,还会不伸出援助之手吗?”听到这则故事,我们为这所学校学生德育教育的细致入微所感动,更为德育教育中闪烁出的人性光芒而激动。  相似文献   

7.
教育,怎样才最有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EIMENGGUJIAOYU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一个学生,曾一本正经地问他:“我学这些东西能得到什么呢?”欧几里得沉默片刻,叫来仆人吩咐说:“给他6个铜板,让他走吧,这是他想要得到的东西。”下面没说这个学生当时的反应,但人们知道欧几里得的大部分不为铜板而学的学生留了下来,在那  相似文献   

8.
科学人性观对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性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终点.教育工作者只有树立科学的人性观,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人性丰满,主体性突出,有进取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社会个体.  相似文献   

9.
科学要解决的问题是“是什么”、“为什么”,是求真。科学精神是求真的精神,这是科学的精髓。人文要解决的问题是“应该是什么”,“应该如何做”,是求善。人文精神是求善的教育,特别体现着人性。  相似文献   

10.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任一所乡村中学校长时,曾记下这样一则真实故事:校园的花房里开出了一朵最大的玫瑰花,全校的同学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许多同学来看。这天早晨,苏霍姆林斯基在校园里散步,看到幼儿园的一个4岁女孩在花房里摘下了那朵玫瑰花,抓在手中,从容地往外走。苏霍姆林斯基很想知道这个小女孩为什么要摘花,他弯下腰,亲切地问:“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的,能告诉我吗?”小女孩害羞地说:“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点不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过了我就把花送回来。”听了孩子天…  相似文献   

11.
人性是人这一物种的先天自然因素与后天社会因素相互作用而塑造出来的作为社会人的属性。教育之所以可能,是因为人的本性具有可塑性。教育之所以必要,是因为人的本性具有不完善性。人有五种本性,相应的就需要有五类教育,即以升华物性为目的的生存教育、以升华感性为目,的的情感教育、以升华理性为目的的智慧教育、以升华德性为目的的美德教育、以升华灵性为目的的信仰教育。从人性视角来审视教育的本质就是将人的本性升华为符合社会需要的习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就是将人的德性本性升华为符合社会需要的品德。  相似文献   

12.
西方人文教育思想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文教育是指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也被称为“人性教育”,即以人文价值为基础,以人的终极关怀为目标,以培养人的完美人性为途径.最终实现人的精神自由超越。综观人类教育发展的历程,无不贯穿了人文教育这一永恒主题。因为人性的完善和人的自南发展,既是人类美好的理想,也是人类的现实追求。自古希腊以来,人文教育经历了一段“兴  相似文献   

13.
在观念和社会深刻变革的转型时期,为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实现人性教育是一个需深入探讨的重要命题。人性教育的本质是人性的"生长",基于艺术与伦理这二者与人性及生活的密切关系,将其巧妙融合能够切实地促进人性的"生长",为实现人性教育铺就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4.
合人性的教育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是人的教育,人性是作为培养人的实践活动——教育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教育促进人性的生成,自身应合人性地展开。  相似文献   

15.
现实个人是工具性和目的性相统一的存在物,这是坚持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工具性价值与目的性价值相结合原则的人性基础。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正确对待人的工具性与目的性,处理好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关系,处理好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性价值(社会价值)与目的性价值(个体价值或个人价值)的关系,处理好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这是正确发挥人的工具性和目的性人性基础作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最终价值目标——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前提基础。  相似文献   

16.
教育是人的教育,人性是作为培养人的实践活动——教育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教育促进人性的生成,自身应合人性地展开。  相似文献   

17.
苗曼 《学前教育研究》2012,(1):13-17,22
教育塑造是教育学中的"公理"性命题,教育塑造的逻辑起点是人性的可塑性。然而可塑之性只是人性的"局域"而非"全域",自然天性作为人性系统中一个不可塑的子系统,一直被奠基于科学心理学基础之上的科学教育学所忽视。教育塑造这一元命题具有内在的危机。教育面向一个整全的人之存在,促进儿童天性的丰满表达和表现,是全人性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维。  相似文献   

18.
教育是人的教育,人性是作为培养人的实践活动——教育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教育促进人性的生成,自身应合人性地展开。  相似文献   

19.
宁林彬  陈励 《文教资料》2011,(31):98-101
良心是社会道德运行最可靠的基础,但良心是否具有可教性?本文从良心的概念入手.从教育学的角度诠释良心的内涵及特征,以准确把握良心的本质.并通过对人性的分析,阐释性恶是教育的逻辑起点,为良心可教建立了内在的理论依据。人性虽然有恶的一面,但是可能通过教育化性起伪,将“善”植入人心,这是良心教育的价值期待.从而揭示出良心需要教育才能将善内化。  相似文献   

20.
教育注定是人的教育,必然与我们对人的理解有关。西方教育思想都有着很深厚的哲学和人学基础。现代西方教育流派之所以能盛行于一时,必然有其合理、合时的理由,但它最终被新的流派取代的事实,也表明了其理论的局限性。梳理现代西方教育思想的目的,是期望对我国教育改革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