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四库全书总目》是清乾隆时官修的一部大型目录书籍。从民国时期,成为众多学者的研究对象,研究的范围不断拓展、程度不断加深。但是至今很少有人对史部"政书"类加以深入地研究讨论。对"政书"类的形成、分类、收书情况、影响等方面对其加以讨论,可以很好地体现《四库全书总目》的继承发展与影响。  相似文献   

2.
灾荒,是社会史研究的重要内容.文章从灾荒与经济、政治、军事、思想文化以及荒政、灾因等方面,综述近十年来中国近代灾荒史研究的成果和史学动态,并提出了关于加强和完善中国近代灾荒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部反映晚清安徽概貌的官修政书,《皖政辑要》编纂得法,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重在创新,以灵活多样的表现形式展现了历史的新貌。全书以清末中央政府新官制为纲目分为十科,其中交涉、民政、学务、农工商、邮传五科,从形式到内容均系当时首创,度支、军政两科之下子目亦多有新意。经过编纂者的精心安排,该书在篇目上破旧立新,在取材上推陈出新,从而使晚清中国社会出现的新事物得以包容,新变化得以展现。这极大地拓展了政书体的叙事空间和叙事容量,是对以往政书体例继承中的创新,因而具有了弥足珍贵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古代诗文中大量关于书籍的别称,是中国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文字的载体材料、书籍的结构形式、雕板印刷、书的包装与装饰、书的内容与经典性、书的积存与收藏等六个方面说明了这些别称与中国书文化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5.
《皖政辑要》是一部反映晚清安徽概貌的官修政书,全书以清末中央政府新官制为纲目分为十科,其中交涉、民政、学务、农工商、邮传五科,从形式到内容均系首创;度支、军政两科之下子目亦多有新意。经过编纂者的精心安排,该书在篇目上破旧立新,在取材上推陈出新,从而使晚清中国社会出现的新事物得以包容,新变化得以展现,大大地拓展了政书体的叙事空间和收纳容量,因而具有了弥足珍贵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6.
书是知识的载体,书必须被翻阅,知识才能被传播,而人在翻阅这个动态的过程中,首先与人的触觉系统发生关系的是书的一个边缘--切口.从时间上和翻阅动态来看,要创造五感愉悦的书籍,首先应该从书籍边缘入手,它是思维的发散点更是创意的立足点,所以书籍的切口设计往往是书籍设计的一个切入点.  相似文献   

7.
书籍封面设计中的字体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书籍是人类信息传播的载体,而文字则是信息传播途径中最重要的工具。书籍封面设计中的字体直接影响书籍的装帧风格,字体在封面中的空间分割对表现书的意境尤为重要,同时封面中字体设计还受到读者群、书籍内容的制约,由此可见,字体在书籍封面设计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1929年和1937年甘肃省发生了两次大规模的灾荒,前者涉灾面积和受灾人口都有很大的相似性,但是灾荒造成的后果却有较大不同。前者对甘肃社会的打击程度远超过后者,其重要原因是1937年的民间物资积累远比1929年充足。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民间物资积累的多寡对于灾荒频发的民国时期社会应灾能力的强弱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晚清时期的河南是我国灾荒频发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学者多偏重于对民国时期河南灾荒中某一种类型的灾害进行资料整理和分析研究,而在这一时期河南灾荒救助体系方面尚缺乏宏观系统的研究,因此加强对晚清时期河南灾荒救助体系的宏观研究,深入分析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对于丰富我国灾荒史研究,尤其是推动区域灾荒史研究向深层次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社会遭受着自然灾害和社会灾害的双重磨难.如何有效地治理灾荒,并有效的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政府的主要任务.围绕晋察冀边区的救灾制度立法,灾荒造成的社会问题,地方政府的救灾,国民政府的救灾,民间力量的参与,以及中共其他根据地的灾荒及其治理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有益的成果,但是也存着一些不足,诸如全面地论述晋察冀边区的灾荒治理,没有与同时期国民政府的救灾形成对比等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因为自小生活在农村,读书已是上小学后的事情了。最初接触的关于读书的语言是高尔基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最初接触的书籍也仅限于学校发的课本。家里穷,父母没文化,自然没有课外书能读,因此对于书一直抱着敬畏、珍爱之心。开学领到课本,第一件事就是包书皮,然后开始看每一本的目录,老师虽然没有布置预习作业,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古代的图书分类和目录事业中,金石书籍绝大多数是在正统的四部分体系下加以收录的,不仅难为专类,即于四部之类属亦时有凌乱而为数不多的专门书籍目录中,对金石书籍的分类工业也很欠缺,致用收录上之种种弊端。这给今天对古代文物及其相关方面的研究造成极大不便。有必要对古典金石书籍的著录情况进行研究,梳其源流,辨其正误,析其原因。  相似文献   

13.
近十年来中国近代灾荒史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灾荒,是社会史研究的重要内容。文章从灾荒与经济、政治、军事、思想文化以及荒政、灾因等方面,综述近十年来中国近代灾荒史研究的成果和史学动态,并提出了关于加强和完善中国近代灾荒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探讨历史上爱尔兰的灾荒救助,可以为今天的灾荒救助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就是力量”,“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这一句句名言警句都说明了书的重要,说明了书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而我,却在读书中找到了快乐。  相似文献   

16.
近代绥远地区的灾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 184 0 - 1930年绥远地区的灾荒为研究对象。在此期间 ,绥远地区共发生三次大的灾荒 ,即1877- 1878年、1892 - 1893年、192 8- 192 9年。灾荒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后果 :人口大量死亡、流离 ,耕地荒芜 ,农业生产破坏 ,社会动荡。灾荒形成的原因可分为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绥远地区的自然条件恶劣 ,不利于农业生产是灾荒形成的客观原因。社会原因包括水利设施不完善、社会动荡、政府救灾功能减弱等。我们认为 ,灾荒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因素 ,近代以来历届政府对社会的控制、整合能力的逐渐丧失是造成灾荒及其严重后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经世大典》是元代编纂而成的一部政书,由于原书早已散佚,学界对该书体例的分析探讨鲜有涉及。文章就现存佚文分析,该书在充分吸收前代政书体例精义的同时,注重创新,其结构严谨、序文凝练、记述完整、前后呼应,部分类目并不局限于典制记述,在中国政书体例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民国时期皖北灾荒较前更为严重,几乎年年有灾,十年九荒。对灾荒影响最大的是洪涝灾害。依次是旱、蝗、瘟疫等灾荒。面对灾荒,国民政府和安徽地方政府也曾采取相应的措施救灾,但由于种种原因,赈灾的成效微乎其微,以至于给皖北区域经济的发展,政治的安定、社会的进步带来沉重的影响。该文主要探讨了民国时期皖北区域的灾荒及赈灾措施和成效。  相似文献   

19.
晚清河南灾荒的影响论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清时期,河南作为一个灾荒频仍的区域,灾荒对之影响有三人口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社会危机.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一个灾害频发的国家,连年的灾荒影响着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而,对于中国近代灾荒史的研究一直为史学界所重视。伴随着20世纪80年代社会史研究的复兴,关于中国近代灾荒史的研究更是呈现出了繁荣发展的局面。近代东北灾荒史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是由于学者不懈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归纳总结的同时,结合现阶段近代东北灾荒史的研究现状,对未来该领域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