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长期以来,“英语无非是一种交流工具”的说法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尽管早在2001年教育部公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注(实验稿)》中就提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更是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相似文献   

2.
薛悦 《中国教师》2013,(8):29-30
<正>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既具有工具性,又带有人文性。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可以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具备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  相似文献   

3.
正在英语教学中存在长期忽略英语学科的人文性现象。《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英语课程的人文性在课程标准中得到确立,它引领着小学英语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并付诸实践。下面谈谈我对小学英语人文性的实践探究及点滴体会。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增进人文素养认知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英语学科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和培养也主要是在英语课堂上得以实施,熏陶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英语教学必须坚持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既要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也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但是,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大多数教师对英语课程的人文性关注不够。有些教师过多关注词汇和语法知识的讲解和操练,在强调培养听、说、读、写这些基本语言技能的时候,忽视了教材中所包含的思想、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等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5.
2011版《英语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这就指明了英语课程学习的目的和性质,指出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马赞 《中国教师》2012,(19):13-17,32
<正>《中国教师》:夏老师好,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了"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对于这一重要变化,您是怎样理解的?夏谷鸣:从2001年起,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开始进行试验,在近十年的时间里,教育部组织大规模的问卷调查,在广泛听取广大英语学科专家、学者、教研员和一线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完成了对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我认为,与实验版课程标准相比,2011年版课程标准根本的东西没有变化,保持了原有整体框架结构和核心内容基本不变。在这样的思路下,我们看到比较大的变化就是:强调了外语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小学英语教师应该明确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内涵,并且在小学英语课堂阅读教学上,通过一些活动设计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课程性质。  相似文献   

8.
陈琳教授指出:英语课程10年改革的成果之一就是我们明确了关于英语课程的功能的新理念:“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对外交往日益频繁,英语在社会交往中应用极为广泛。英语作为一种国际交往中常用的工具,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义务教育阶段的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即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技能,初步形成与他人交流的能力,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拓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和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而在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实现的过程中也包含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即所谓教学过程的统一。在此过程中良好的师生关系显的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正>2011年英语新课标中对英语这门课程的性质作了具体的阐述,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不仅具有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生活经历、发展学生跨文化意识、形成良好品格和正确价值观等方面的人文性特征,还具有重要的工具性特征,如学生通过学习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这其中强调学生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一直  相似文献   

11.
薛悦 《山东教育》2013,(10):53-53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曹莉 《考试周刊》2012,(84):114-115
2011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之课程性质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强调“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有利于学生进行跨文化交流。”作为一名普通的一线英语教师.我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就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进行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13.
英语是一门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首次明确提出了外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的理念,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英语课程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同时,还强调了开设英语课程,"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世界,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  相似文献   

14.
英语课程标准中曾指出,英语学科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那么,教师应如何深刻领会课标精神,在教学中既体现英语语言的工具性特征,又挖掘学科的人文性呢?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内涵2011年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曾对英语工具性、人文性做出明确的界定:工具性。英语课程同其他语言课程一样都将培养学生语言素养作为基础性目标,  相似文献   

15.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同时也是人文素养提高的过程。英语课程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可见,与以往教学大纲显著不同的是,新课程标准在确认英语作为工具性学科的同时,还强调了英语学习的人文性。因此,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我们的英语教学尤其是小学英语教学是奠基英语人才工程的起始阶段,实现英语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效乃至于高效统一显得尤其重要。笔者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注意深刻领会小学英语课程工具人文性的内涵,并努力寻求实施的具体办法。现将平时教学一得拙于笔端,企求得到行家教正。一、实现英语教学工具人文性统一必须厘清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18.
<正>《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性质中首次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的观点,并具体指出"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是英语课程"人文性"的重要组  相似文献   

19.
正《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强调语言运用的真实性和交际性。笔者以为,语言并非孤立存在的,它的存在伴随着语境、信息差(思维)和特定的文化背景。英语课程若能  相似文献   

20.
《新课标》明确提出,英语课程既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特征,其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综合语言应用能力”,即情感态度、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素养的综合发展,这五种素养的有机结合与相互促进,促使学生提高综合语言应用能力,从而达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