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隐喻是教育语言的重要范畴,借助隐喻的认知功能,可以帮助人们思考“奖励意味什么”这一仁者见仁的问题.描述和分析“奖励是药物”、“奖励是糖衣”和“奖励是催化剂”三个代表性隐喻,可以揭示隐喻产生的语言环境,发现奖励的功效及潜在的副作用,并关注奖励应用的要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隐喻的话语动态框架和积极话语分析为基础确立了积极隐喻分析的方法,主要步骤包括识别隐喻、发现隐喻使用的系统性、揭示隐喻使用的作用。通过对《同在蓝天下——怎么看教育公平》一文进行的积极隐喻分析,本文发现:1)在语言使用层面关于“(义务)教育发展”的系统隐喻较多;2)在认知模式层面体现的隐喻脚本为“(义务)教育发展是旅行”;3)隐喻使用的作用主要在于解释、说服、移情,即向读者解释如何消除教育不公现象,说服读者正确看待(义务)教育发展中的教育不公现象,最终达成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共识和相互理解。  相似文献   

3.
苏超华 《零陵学院学报》2014,(1):169-170,173
中国当今大学人文教育缺失,大学英语课堂也不例外。教育的本真是精神性的,是一种精神建构。隐喻的本质使得隐喻语言可以成为人文理解的重要桥梁。因此,作为语言学科,大学英语在教学中通过隐喻语言融入人文教育是可行的。该文从雅斯贝尔斯的交往教育、生成教育、生命教育三个角度出发阐释了大学英语课堂中如何利用隐喻语言进行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4.
人文教育:复兴“隐喻”价值和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对人文教育而言 ,不仅具有方法论意义 ,更具有本体论价值。如果说语言是精神的家园 ,那么隐喻而非逻辑则是人心—精神的主要和基本的存在方式。当隐喻的绿洲荒芜或遭受破坏 ,不及物的人文精神世界就失去了存活的机缘和语言的土地。当人文学科变成了知识化、概念化、形式化、精确化、记号化的“零度语态”的表达方式 ,当我们的人文之师日益失去隐喻的能力 ,而把人文教育误当科学教育来操持时 ,人文教育必然祛魅。古典人文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智慧便是隐喻的教育智慧 ,现代人文教育必须承继这一智慧性语码 ,复兴隐喻的价值和功能 ,以使我们的人文教育变成人性化教育而非机械化教育  相似文献   

5.
徐吉洪 《中国教师》2006,(10):25-26
按照分析教育哲学家谢弗勒在其《教育的语言》一书中的见解,教育语言主要由三种形式构成:教育术语、教育口号、教育隐喻。何为隐喻?古希腊先哲亚里士多德将其定义为“一事物借用另一事物的名称”。教育隐喻就是一种运用比喻的手法对教育中的某些现象进行说明。作为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一极,教师历来受到人们的尊敬和崇拜,人们以隐喻的方式给予了他们极大的关注。“桐子”、“教师是园丁”、“教师是春蚕”、“教师是蜡烛”、“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其中较为著名和典型的教师隐喻。这些隐喻性背后隐藏着“教师是什么”的深刻涵义,本文尝…  相似文献   

6.
隐喻:语文教育价值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语言整体上是一个隐喻性的符号系统。语言的隐喻来源于思维的隐喻,因此隐喻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方法。语文教育中注重语言的隐喻,在隐喻语言学习中养成隐喻性思维,在隐喻语言相似性感悟中体会看问题的全新角度,在隐喻语言解读进程中找到发现新事物的途径。因此,隐喻在语文学习认知,语文阅读理解和语文创新教育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隐喻语言:一个被忽视的教育范畴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语言本身的历史发展来看,由于追求教育语言的科学化,教育隐喻语言在教育活动中受到了冷落。实际上,作为本源性存在的教育隐喻,有着独特而丰富的人文精神意蕴。教育隐喻是人与自然的粘合剂,并能凭借丰富的想象空间唤醒学生的创造力,有利于学生的心灵舒展。对教育隐喻的解读是新的意义不断生成的过程,也是科学发现的重要途径之一。教育是通过对生命的关注促进人的精神自由成长的活动,所以呼唤隐喻的回归,教育更易达成人性完善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隐喻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中也运用得非常普遍。通过对教育作品的阅读,我们发现隐喻可以用来组织和说明教育思想。本文主要就有关“教育是什么”的隐喻进行分析,试图探讨隐喻背后的教育理论和思想,希望对其获得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9.
冯向东 《文教资料》2007,(1):114-115
长期以来,英语教学受不同的理论影响着,变化着。我国的英语教学是一种认知教学,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应试教育”。在这种教育教学中,教师往往限于给学生进行课文单词、词组和难点的解释,即“语言点”和语法分析,而学生们也主要把时间花费在对单词、句型和语法的记忆以及大量枯燥无味的练习。以前,隐喻被认为是一种纯粹的文学手段,其实它融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存在着大量的隐喻现象。从语言本身的历史发展来看,由于追求教育语言的科学化,教育隐喻语言在教育活动中受到了冷落。实际上,作为本源性存在的教育隐喻,有着独特而丰富的人文精神意蕴。在教育中有着无可替代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0.
隐喻在教育理论研究体系重构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隐喻,对于人文科学研究,尤其是教育学研究,有着独特作用。哲学解释学的中坚人物———迦达默尔认为:人文学科的主要研究方法是理解,是人之向内探求。因此,对人的精神世界的了解无法直接触及,这就决定了整个人文世界是一个隐喻的世界,隐喻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教育作为使人整个身心面貌改观的活动,不可能是脱离隐喻的存在。在教育生活世界中,隐喻不仅潜移默化地影响教师、学生角色意识的形成,而且直接干预人类对教育价值、教育理念的追求。如“卫道者”的隐喻、学生“容器”之隐喻,不仅窒息了整个教育的生命力,而且成为误导当代教育的一颗…  相似文献   

11.
英国分析教育哲学家谢弗勒(I.Schef-feler)认为教育语言主要由三种形式组成:教育术语、教育口号、教育隐喻——教育术语作为学术语言有着较为清晰的涵义和明确的规定;教育口号一般是非系统化的,在表述方式上也不严谨;教育隐喻则是借助于类似、对比和相近来论述问题。国内也有学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教育口号往往表现为一种政府行为,但同时它又最常被教育实践者所引用。换言之,教育口号既是一种“权力性话语”,又是一种“公共话语”。鉴于此,我们不妨认为教育口号——从某种意  相似文献   

12.
隐喻广泛存在于中外的教育论著之中,“情感——认知”构成了隐喻与思维的关系维度。对于教育隐喻的理解正是以这一维度为前提而建立起来的,在情境中进行比较,这是实现教育隐喻理解的根本机制。  相似文献   

13.
简论教育学理论中的隐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隐喻是现代许多人文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隐喻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是对两个语词意义的直接认同;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说话者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对内在精神世界的独特表达。外国教育史上三位著名教育学家代表作中的隐喻——柏拉图的“洞穴的囚徒”、夸美纽斯的“种子”和杜威的“生长”——很好地阐释、传达了他们各自的教育观,在他们的教育学理论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教育学隐喻存在的意义在于对教育活动内在性、精神性、文化性的深刻把握和独特呈现  相似文献   

14.
教育隐喻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和文化现象,它蕴含着人类丰富的精神意蕴;在科学理性占主导地位的今天,由于教育语言日趋科学化导致了教育隐喻的遗失;教育隐喻的回归及回归的过程即成为当今教育意蕴回归与找寻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隐喻是人类认知的基本方式,是建构抽象概念的重要工具。隐喻也是教师实践性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践语言的主要形式。通过隐喻,教师可以建构和传达他们关于教育爱的认识和感受。在创作的关于教育爱的文章中,31名小学教师中有26人使用了隐喻,共计47个。这些隐喻的源域分为人类及其行为、自然事物、生活事物三种类型。具体包括爱是灵魂和生命、爱是母爱/父爱、爱是旅行、爱是种子、爱是水、爱是阳光、爱是基石、爱是桥梁、爱是钥匙、爱是灯火、爱是动力等13种隐喻。这些隐喻对教育爱的内涵、特征、作用等进行了全方位的建构,扩展着我们对教育爱的认知。  相似文献   

16.
杨磊 《林区教学》2013,(4):49-51
概念隐喻依赖于人类隐喻思维模式,所以有时不同语言会出现相似甚至是相同的隐喻概念。“огонь/火”是俄汉语中的基本词汇,当今“огонь/火”这一词汇已经不单单表示自然界的火,更多的是由其概念而隐喻出的表示情感和其他事物的意义。基于此,从语言文化角度对俄汉语中与“огонь/火”相似的概念隐喻进行分析,探究其概念隐喻的共性,旨在揭示两个民族语言世界图景的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揭示爱情的概念系统,本文翔实地调查了大量的英法文爱情隐喻,经过分析比较发现,英法文爱情隐喻具有共同的概念系统,两者都通过“旅途”、“植物”、“火”、“战争”等概念系统来理解爱情。通过大量英法文爱情隐喻对比进一步证实了当代隐喻理论,印抽象概念主要是通过隐喻来形成理解的,而概念隐喻,至少是爱情概念隐喻存在着认知普遍性.这项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对语言教学、语言互译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理想国》是柏拉图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书中作者通过三个著名的隐喻阐明了他精心设计的宏大的教育体系:“太阳”喻阐明了教育的终极目的,即认识并拥有最高的“善的理念”;“线段”喻阐明了教育的形而上学前提,即灵魂认识最高的“善的理念”的可能性;“洞穴”喻阐明了教育的艰辛历程,即灵魂完成转向并不断向上,追求最高的“善的理念”的过程。而且,正是这些美妙的隐喻使我们领略了柏拉图教育思想特有的理想情怀与人本精神。  相似文献   

19.
当代隐喻学主张身体是人类认识世界、感知世界的起点和基础,以此产生的人体隐喻贯穿着人类认知构建的始终。以“肠”为源域的隐喻在汉英两种语言中均广泛存在。从认知隐喻角度研究汉英语言对“肠”(intestine)隐喻意象的异同,意义尤为重大。文章诉诸CCL和COCA语料库对涉及“肠”(intestine)及其隐喻词簇的语料进行收集,归纳总结汉英“肠”隐喻意象的异同,并结合文化背景进行跨语言比较与分析,发现汉英“肠”(intestine)隐喻具有包括人体器官、疾病意象、食物意象在内的相同意象,以及器官意象、情绪意象、品质意象在词簇搭配上的跨语言差异。具身体认和文化脚本的双象限维度阐释了造成同异并存、同中有异的分布格局之深刻理据。  相似文献   

20.
隐喻是语言的升华了的艺术形式,亦是诗化的语言形式,是语言的信息功能和美学功能的有机结合。本文试从对隐喻的辨认和推断出发,基于其在句中的不同“表现”,理解并掌握隐喻的实质,进而对隐喻作出恰当的翻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