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2 毫秒
1.
<正>对于任何一件事情,我们不能同时设置两个不同的目标,否则将无所适从。准确的教学目标,直接影响到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学习活动、学习效果。本文试从品准课标、品透教材、关注学生三方面谈谈如何准确定位《品德与社会》的教学目标。一、品准新课程标准,细化教学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设计的思路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即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点面结合"的"面"是儿童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点"是社会生活的几个主要因素,在面上选点,组织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2.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其中简短的四个字“螺旋上升”该怎么理解?课标上的解释是指同样的内容在后续年度可以重复出现,但要求提高,螺旋上升.对照这样的解释我们来看品德与生活,发现品德与生活在课程目标、内容、形态、实施方式等方面都是与品德与社会衔接的.品德与社会的“螺旋上升”也是建立在品德与生活课程学习基础上的,这是符合学生认知发展和道德品质形成规律的.所以,我们认为品德课程的“螺旋”体现在学习主题的相同而内容的深度、广度的递进,“上升”体现在层次的提升而深度、广度的适度加深.  相似文献   

3.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德育生活化”、“德育社会化”,通过对小学德育课程的内容目标、学生的社会生活及学习者自身因素多层次的高度整合,课程理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呈现为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的优化形式,使内容设计表现出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及时代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德育生活化”、“德育社会化”。通过对小学德育课程的内容目标、学生的社会生活及学习者自身因素多层次的高度整合,课程理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呈现为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的优化形式,使内容设计表现出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及时代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正>《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其中简短的四个字"螺旋上升"该怎么理解?课标上的解释是指同样的内容在后续年度可以重复出现,但要求提高,螺旋上升。对照这样的解释我们来看品德与生活,发现品德与生活在课程目标、内容、形态、实施方式等方面都是与品德与社会衔接的。品德与社会的"螺旋上升"也是建立在品德与生活课程学习基础上的,这是符合学生认知发展和道德品质形成规律的。所以,我们认为品德课程的"螺旋"体现在学习主题的相同而内容的  相似文献   

6.
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螺旋上升课程设计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路径,通过对定义、原则、思路、举措的研究,从课程设计、内容安排、方法运用入手,初步形成了"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7.
品德与社会课程设计的思路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总目标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教材的突出特点为框架结构综合、学习内容开放、整体设计连贯、学习方式新颖、呈现形式活泼.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就要考虑全面把握课程目标、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充实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开发利用课程资源这五个方面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8.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新标准已经出台,对照2002年实验稿的"标准",整个课程的设计思路没有变化,即: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但课程内容在表述上有了较大的变化,如从"我在成长"到"我的健康成长",从"我与学校"到"我们  相似文献   

9.
<正>比较是指辨别事物相同属性的异同或高低。一般来讲有两种情况:一是对同类或不同类事物的相同属性进行比较,二是对同一事物同一属性在不同时刻进行比较。比较教学,顾名思义,是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教学,即依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间具有某种联系的教学内容放在一起,加以对比分析,以确定其异同关系,认识其本质差异。其本质特征在于比较、对照、对比及参照。一、比较教学的价值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是小  相似文献   

10.
《品德与社会》课程与教材的设计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材的设计不应以学科知识条块或生活区域条块统整各相关学科的知识内容,而应以学生的生活为主线,设置综合性的学习活动主题,体现教材内容的生活化和综合性。在主题构建上,一是体现综合交叉、螺旋上升。如:在设计学生的民主生活主题时,在三年级上册可以在“幸福家庭伴我成长”主题中设计“民主  相似文献   

11.
<正>品德与社会是面向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目标的综合课程。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日益向纵深发展的今天,深入探讨和认真研究品德与社会的课程结构,有助于深化和推进我国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建设和改革,更好地实现本课程的价值。一、品德与社会课程结构的特点教育部在2002年、2012年分别出台了《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和《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两个课程标准。尽管相距十年,但两个课程标准在设计思路及内容结构框架上基本是一致的。分析两个课程标准可以看出,品德与社会的课程结构呈现出如下特点:1.学生本位的课程建构观两个课程标准将品德与社会的设计思路表述为"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  相似文献   

12.
杨远芳 《中国德育》2012,(21):55-56
为了让学生在学习、生活和成长中感受到幸福,我们决定把“幸福教育”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一条主线,两翼齐飞”的办学思路。“一条主线”是指搞好教育教学工作,“两翼齐飞”是指搞好艺术和体育的社团活动,  相似文献   

13.
用单位“1”和工作时间分之一替代工作总量和工作效率,是解答工程问题的关键,也是学生灵活构建解题思路的难点所在。因此,我们在指导复习这部分知识时,应以“一题多变”的趣味范例,诱导学生灵活分析数量关系为重点,以纵横沟通的配套习题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解题能力为宗旨,设计合理的复习内容,以实现“点的深化、面的拓宽、点面结合、螺旋上升”的复习目标。  相似文献   

14.
现代教育论认为,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两条线:一条是“知识对流”的主线,另一条是“情感对流”的主线,教学活动正是在知识与情感这两条主线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完成的。其中“情感对流”的主线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首要的,只有在教学中抓住学生的心,沟通情感,使学生产生锲而不舍的学习愿望,让孩子体会到语文的“味”,  相似文献   

15.
华东师大版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材的一个编写理念是“体现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亲身参与活动,进行探索与发现,以自己的体验获取知识与技能”.教材采用“交叉编排,螺旋上升”的结构,就“空间与图形”部分第 1 册图形的初步认识;第 2 册多边形、轴对称;第 3 册平移与旋转、平  相似文献   

16.
1.要抓住“生活与地理”这条主线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生活经历与体验,“生活与地理”这条主线容易贴近学生的生活,调动他们的生活积累,引发共鸣,激发学习积极性。“生活”的内容相当广泛,包括衣食住行、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新教材中选择的若干生活实例,很可能是学生耳熟能详的,但是他们并不一定思考过这些生活中的实例与地理有什么必然的关系,抓住这个知识点上的“空白点”,并由此提出问题,重视对每一个教学内容的引入,充分把生活与地理联系起来,尽可能多地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旁,是鲜活的。让学生在盎然之兴趣中迈进…  相似文献   

17.
张玉丽 《考试周刊》2009,(33):51-51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语文综合素质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语文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实践证明,语文教学生活化是一条可行之路。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相似文献   

18.
基于“任务驱动”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设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任务驱动”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设计要注意以下几点:以螺旋上升方式编排教材;注重基础性,稳定性,实用性与发展性;注重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渗透;以“信息技术应用”为主线,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等等。  相似文献   

19.
『认识社会』:小学社会课教学的主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素质教育为指导讲授小学社会课应紧紧抓住“认识社会”这条主线,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并服务于社会的能力,增强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   一、抓特点,培养学生初步的社会生活能力   社会课教材内容丰富多彩,我们应充分利用教材的这一特点,培养学生全面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注重对学生进行有关社会生活的基本常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教育。如:“家庭生活”这部分内容,在学习一些家庭生活基本常识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培养学生一些家庭生活能力。如做家务、防煤毒、处理烫伤,正确判断发生在家庭内部或邻居间对错、…  相似文献   

20.
一、主题式教学首先必须确立一个学生兴趣较浓的主题服装主题教学模式是集多门学科为一体,强调多学科交叉与综合,有针对性地组合、筛选课程章节,优化教学内容。以设计、工艺为主线,根据主题需要,自由组合课程内容及形式搭配,形式“链式结构”相互渗透,并不断延伸。例如:我班上学期“旧衣变新衣”的主题教学,旧衣服和学生的生活非常贴近,在他们的生活中,旧衣服太常见了,学生感觉这是个非常新鲜的主题,因此兴趣非常浓。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综合、筛选所学知识,生活中的各个细节,例如:贝壳、石纹、树皮、木纹、水纹、纤维等都成了学生们的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