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鲁迅对于小说创作,从来就主张“不相信‘小说作法’之类的话“①.他认为,小说创作的方法是靠每个作者自己读和写的实践体会出来的.“读“,一方面是“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话书“,另一方面是多看一些有定评的大作家的作品,“自己思索,自己观察“②.因为“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都说明着‘应该怎样写‘“.但这还不够,还必须知道“不应该那么写“,这才会明白原来“应该这么写“的.这就要看作者的未定稿本.   ……  相似文献   

2.
【特级教师贾志敏《"我不怕鬼"》(沪教版四年级下册)教学片段】师:我小时候父亲对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做人要老老实实;上学后,老师说的最多的话是写字要认认真真。老老实实也好,认认真真也好,说的都是一件事,那就是——要做个做事认真的人。现在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个字,看看老师是怎样把这个字写好的。(写"鬼"字)师:"鬼"字有几笔?  相似文献   

3.
大学快毕业的时候,我开始写小说,第一本叫《恐惧炸弹》,是我拿去申请读研究所的一个作品。当大家稳当地拿专题、报告本去申请研究所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是个天才.不能交那么平庸的东西,所以要交一份有思想观念的小说。教授没有录取我,还是要重考。重考那一年,我非常快乐地写了30多万的字。我发现,创作原来是可以这样的无拘无束,如此的快  相似文献   

4.
<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文言小说创作的高峰,人们对它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但对它受儿童欢迎的原因探讨并不够.从儿童文学的角度看,<聊斋志异>适合儿童阅读的作品有近200篇;从题材类型上看.主要有对世俗人生的劝谕与启迪,描写爱情、婚姻,写神、仙、人、狐、鬼的传奇逸事和异事,写知己、友情,讽刺世道的不公,揭露官场的黑暗等.这些作品,从不同角度向儿童展现了社会、人生的丰富,并让儿童受到启迪.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戏曲中有大量的描写鬼神的作品,其主要内容表现人鬼相恋,与世抗争,因果报应和人神相遇.与小说中的同类作品相比,同中有异。作家利用对鬼神的描写寄寓自己深刻的思想情感,作家写鬼写神是为了写人,对神鬼世界的描绘是对人间社会的体悟。  相似文献   

6.
杨红樱信箱     
杨红樱阿姨:你好!我非常喜欢看你的小说系列作品,因为写得内容真实、不虚假。尤其是这本新出的《笑猫日记》,我读了几页就可以想象出笑猫是什么样子的。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写  相似文献   

7.
1 看了这幅漫画,你觉得跪着的人是怎样造出一个“鬼”来的?2 你听说过(或你有过)用“鬼”自己吓自己的事儿吗?请你分析一下事情的过程和真相。以上两个问题,你可以选择其中之一写,写多少字都行。赶快写吧!争取发表你的作品。别忘了写清楚你的名字、学校,并写清楚给你寄稿费的地址、邮编。来稿寄:300020 天津市和平区甘肃路40号《青少年科技博览》柯贞信箱收。“鬼”从哪里来?  相似文献   

8.
我国写鬼的小说,远在六朝时已兴盛,但其写作目的,主要在于证明鬼为实有,方法上也偏重于实录。而到了唐代整个小说创作为之一变,小说家们有意识地运用小说来表现自己的理想情操。写鬼小说也是有意识地写作的作品,虽然不如六朝兴盛,但仍是相当一部分作家所重视的题材,无论内容上的广度和深度,还是艺术上的成就也都远远超过了六朝的写鬼小说,并充分表现出唐人写唐这样一个特点。文章就唐代写鬼小说对六朝写鬼小说的继承发展及新的特色进行简略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我写了个六千多字的短篇小说——《“旱鬼”的葬礼》。这是我的成名作,也是我少年小说创作的新起点。  相似文献   

10.
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中有这样一段话: “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相似文献   

11.
鲁迅的小说《故乡》,写“我”在故乡几日,深深感受到故乡人、事、物的巨大变化,结尾在“我”离别故乡时这样写道:“母亲和宏儿都睡着了。”这句话从字面上看是写母亲和宏儿都睡着了,细究一下,就会发现这句话其实传达出“‘我’却怎么也睡不着,‘我’的心里很不平静”的更深一层含义。  相似文献   

12.
启功 《科技文萃》2004,(7):185-186
"宁可写得丑陋,也比写他那个像印刷体一样的字强得多" 我今天看了咱们这些同学的作品,真好,我心里感觉到实在是兴奋. 现在有一个风气,要人把字写得柔媚秀丽,明朝傅山--傅青主先生曾说,写字与其写得柔媚、取悦于人,不如干脆写得拙、写得丑、写得笨.  相似文献   

13.
著名当代小说家余华,回忆自己在文革中读鲁迅作品的感受时说:从小学读到高中,读了整整十年,可是仍然不知道鲁迅写了什么。我觉得鲁迅的作品沉闷,灰暗,无聊透顶。而二十年后,重读鲁迅小说《狂人日记》,为开篇写到那个狂人感觉整个世界失常时,只用要不,赵家的狗为何看了我一眼一句话,而深深地震撼,不像其他没有才华的作家,费力搭上几万字,笔下的人物仍然很正常。其实,不仅文学大家,我们学生写作文,也是在一句话上见功夫。  相似文献   

14.
《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文言小说创作的高峰,人们对它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但对它受儿童欢迎的原因探讨并不够。从儿童文学的角度看,《聊斋志异》适合儿童阅读的作品有近200篇;从题材类型上看.主要有对世俗人生的劝谕与启迪,描写爱情、婚姻,写神、仙、人、狐、鬼的传奇逸事和异事,写知己、友情,讽刺世道的不公,揭露官场的黑暗等。这些作品,从不同角度向儿童展现了社会、人生的丰富,并让儿童受到启迪。  相似文献   

15.
郭靖 《广东教育》2003,(9):55-56
“电影《花样年华》导演王家卫看中了莫言的新小说《檀香刑》,有意将其拍成电影。他说小说写得很好,就是花100万也要买下来。”我是因为看了这条消息,才去读《檀香刑》的。到目前为止,王家卫电影里还没有大陆作家的作品,那么在他眼中,这会是怎么样的一部“写得很好的小说”呢。当我看完了《檀香刑》之后,我还是大吃一惊,我的直接的阅读感觉,  相似文献   

16.
清人张南庄的小说《何典》是大量使用上海方言俚语写成的作品。鲁迅《题记》中说:“谈鬼物正像人间,用新典一如古典。”这两句话是对《何典》一书的很好概括。“谈鬼物正像人问”是评价其内容,写的是鬼,实际是写人世间的百态。“用新典一如古典”是说其写作方法,即大量用“典”,但是,他所用的是“新典”,不是“古典”。所谓“新典”就是民间流行的熟语。正如刘大白在他的《读(何典)》一文中说的,《何典》是“用小说体裁编纂成一部俚言土语的成语辞典”。对这样一部蕴涵丰富语言材料的作品进行研究,是件很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五四”时期的著名新文学作家王统照先生是我的嫡亲祖父,我从中学时代就爱读他的作品.他的著作等身,粗略估计约有四百万字,包括散文、诗和小说.我自然无力全读,只能沉浸在他的小说中,也化费了我少年时代业余的不少光阴.出自对文学的爱好,也由于对先人的孺慕,我读他的小说是很认真的,凡遇到看不懂的地方,就请教老师或前辈.但是这也难以消除我读他的书时吃力的感觉,觉得不如现代书读得流畅.这是为什么?我想也许是我的知识太浅薄,文学修养太差的缘故吧?久而久之,我发现同学青年中也有人有类似的感觉,甚至有一个青年冒失地说过:“这句话不通”.  相似文献   

18.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1.教师板书“心愿”,引导学生理解“心愿”,并让学生说说自己有什么心愿。2.你们想知道月亮有什么心愿吗?3.补充课题,教学课题中的生字。请大家看老师写课题,仔细看老师是怎么把“亮”字写漂亮的。谁来当小老师,告诉大家要把“亮”字写漂亮应该注意些什么?学生书写练习:在书上田字格中描一个,写两个。“亮”字原本读四声,但在“月亮”这个词中读轻声。读词:“月亮”。4.齐读课题。读完这个课题,你想从课文中知道什么?(学生可能会说:月亮的心愿是什么?月亮的心愿实现了吗?月亮为什么有这种心愿?)(设计意图:从…  相似文献   

19.
于断裂处见深意——试析《荷塘月色》中的断裂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是中学语文课本中的传统篇目。多数教师在教学中一般以强调其朴素、典雅的语言美、体会其情景交融的意境美为目的。从接受的角度来说,这自然是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知识水平的。但从教师备课来说,我认为,仅仅理解到此,不仅没有触摸到文章的精髓所在,就连字面上都有一些艰涩难通之处。比如下面这些句子: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  相似文献   

20.
鲁迅一九二二年所作的小说《社戏》,题目上明白写出一个“戏”字,又取材于看戏的生活经历,然而这题既不关乎所看的戏的本身,亦不在看戏上。写看戏而又不写看戏:这就是《社戏》的艺术构思特色。作品写了两种看戏经历。先写在北京看京戏时所见,然后倒叙上去,再写幼时在鲁镇,去平桥村转赴赵庄看地方戏时所遇。述“今”是为了忆昔,粗粗一读,似乎是在写“没有看出什么来就走了”与“看到……好戏”的对比,但是再读之后,就会发现这两句被置于小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