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1879年夏天的一个晚上,有六位文学爱好者又在当时第一流的法国作家左拉的梅塘别墅聚会。他们商定各人写一篇以普法战争为背景的短篇小说,然后以《梅塘之夜》为名出版一本集子。左拉写的是非常出色的《磨坊之役》,但六篇中最好的一篇却是六人中最无名的莫泊桑所写的《羊脂球》。这篇小说一问世,就震动了法国文坛,年届30的莫泊桑一鸣惊人了。他的成功绝非偶然,个中原  相似文献   

2.
初中课文《十三岁的际遇》是田晓菲16岁那年在北大校园为纪念北京大学建校90周年而写的一篇抒情咏志散文。作者以“不系之舟”为意象,以不断追求理想为感情线索来组织材料,信笔抒写,浑然天成,意蕴深远,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3.
《祭妹文》全篇以"祭"为经,以"情"为纬,手法灵活而自然,确是一篇极有特色且不可多得的真情之作。作者写亲情写得有灵性又不事雕琢,将兄妹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作者在回忆童年与妹同度之琐事时,仿佛信手拈来,清灵隽妙;悲悼亲人之遽然长逝又字  相似文献   

4.
赏析     
主持人:今天,我们来赏析一下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人首先,我来向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作者及其文章的写作背景。徐志摩是位浪漫、康酒的诗人,生于1896年,逝于1931年,浙江砂石人,曾留学欧美。1922年回国,先后在北京大学、光华大学等校任教,是现代文学的著名作家、诗人,也是新诗中很有影响的诗人之一。著有《志摩文诗》、《猛虎集人《云游》等诗集二十三部。他在英国剑桥大学留学时,是皇家书院的特别生,而且作者把剑桥作为自己的第二故乡,到最后毕业时,为了表达自己对这里的依恋之情,写了一篇《离别康桥》。1928年,当作者出国讲学…  相似文献   

5.
《风筝》写于1925年1月24日。在这个月的1日、18日,作者曾先后写了《希望》和《雪》。把这三篇散文诗连起来看,就可以发现:当作者正处于寂寞、苦闷之中时,他是多么容易引起对于往事的回忆,并且在回忆中还多少带一点莫可奈何的淡淡的忧伤。在这篇散文诗里,作者以满带感情的笔触,叙述了  相似文献   

6.
作文与智慧     
谈谈作文与智慧的问题。先介绍一篇作文,看它写得好不好。这篇作文收在2002年海南出版社出版的《中学生分类散文大全》一书中,题目叫《讨厌脂粉》。内容是这样:作者说她从小就讨厌脂粉,觉得那香气"令人窒息",因此对涂脂抹粉的人总是"‘闻’而生畏,敬而远之"。长大后,虽然自己也是女孩子,厌恶脂粉的性格却"与日俱增",甚至觉得它会"阻碍汗液排出,伤害皮肤"。同时,认为"它遮住了人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7.
1922年12月,鲁迅在《呐喊》出版时为这部小说集写了一篇《自序》.这篇文章对于我们研究《呐喊》的思想和艺术,了解鲁迅早期思想和创作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资料.本文就《自序》中作者表白的"听将令",联系收入《呐喊》的小说《药》和《明天》的有关内容分析了鲁迅的革命文艺思想.  相似文献   

8.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是一篇典型的写人记事散文。黄厚江老师说,读写人记事散文,不仅要关注文章写了什么,更应该关注作者或者说文中的"我"的情感。那么该如何引导学生把握《项脊轩志》中"我"的情感呢?我们常讲,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理解散文的"神"自然应该从其"形"入手。笔者认为,《项脊轩志》这篇散文所写的"形"都围绕一个"变"字展开。孙绍振老师认为,经典的文本内容既有显性的层面,也有隐性的层面,同样《项脊轩志》的"变"也包括"显性之变"和"隐性之变"。  相似文献   

9.
《野草》与“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草》是鲁迅创作中写梦最集中、最执着、最自觉的散文诗小集。在二十三首诗篇中,涉及梦幻的就有十二篇,占百分之五十强。开篇《秋夜》就出现了花、叶、枣树三个秋夜之梦,终篇则以《一觉》作结,梦与醒前后呼应,暗示着作者1924年9月至1926年4月这一段独特的心灵历程。《野草》中有九篇重笔写梦,尤其是连续出现了七篇均以“我梦见自己……”开首的精品,作者写梦真可谓执着、自觉。如何看待《野草》时期鲁迅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0.
师:请大家先看一道作文试题——孝顺父母为中华民族传统之美德,《荀子·大略》中指出:"礼也者,贵者敬焉,老者孝焉。"《礼记·中庸》中也载:"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意思是说,孝顺就是善事父母,尽心侍奉父母,顺从父母,尊重父母,关心体贴父母。由此看来,孝顺父母是儿女的本分,是晚辈应尽的义务。请你以"孝顺父母"为题,写一篇450字左右的文章。生:这是一篇要求我们写家庭生活的作文。  相似文献   

11.
近代诗文作家王新桢(1850—1931),河南太康人,有《两子遗稿》传世,该稿近时经王开文副教授编订校注,计得诗225篇,文92篇,以《王新桢诗文集》为名,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阅览其诗作,其中咏菊诗数量之多,品类之繁,在我国文学史上是少见的。他以古体写了《勉菊》、《梦菊》、《送菊》、《寄菊》等:以七律写了《墨菊》、《绿菊》,还写了《咏菊十首》,分咏菊之名品如《醉西施》、《锦褒姒》等;以七绝写了《咏菊绝句三十首》,分别从容、色、影、思、品、味六方面写出菊的笑容,  相似文献   

12.
《呐喊》是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最先由新潮社出版于1923年8月,共收小说15篇,1926年起改由北新书局出版,到1930年1月第13次印刷时,作者抽去了最后一篇《不周山》(后改名为《补天》收入《故事新编》),成为14篇。以后国内外出版过各种版本都以此为准,《鲁迅全集》亦按此版收入第一卷。在《呐喊》所收的14篇小说中,最早的写于1918年,最晚的写于1922年,正是五四新文化运动高潮时期的作品。这些小说充分显示了五四文学革命的实绩,集中体现了新文化运动的精神,并且充分显示了五四一代启蒙知识分子的价…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华南师范学院兼职教授卓炯同志的论文集《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已于一九八一年十月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这部论文集共收有论文三十篇,其中“文化大革命”前写的十五篇(已发表的六篇),“文化大革命”后写的十五篇(已发表的十二篇),共三十万字.另有“前言”和“后记”.“前言”是一九六一年底写的.当时作者应一家出版社之约,准备出版一本小册子,后来由于搞政治运动,作者的理论观点受到“批判”,书出不成了,文章还留着,现在才见诸读者,整整二十年!  相似文献   

14.
《故事新编》是鲁迅的历史小说集,取材于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共八篇。出版于一九三六年一月。其中《补天》、《奔月》、《铸剑》三篇写于前期;其他五篇《理水》、《采薇》、《出关》、《非攻》、《起死》写于后期。作者在《序言》里说明了他写《故事新编》的(?)起:第一篇《补天》——原先题作《不周山》——还是一九二二年的冬天写成的。那时的意见,是想从古代和现代都采取题材,来做短篇小说。《不周山》便是取了“女娲炼石补天”的神话,动手试作的第一篇。  相似文献   

15.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是一篇典型的写人记事散文。黄厚江老师说,读写人记事散文,不仅要关注文章写了什么,更应该关注作者或者说文中的"我"的情感。[1]那么该如何引导学生把握《项脊轩志》中"我"的情感呢?我们常讲,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理解散文的"神"自然应该从其"形"入手。笔者认为,《项脊轩志》这篇散文所写的"形"都围绕一个"变"字展开。孙绍振老师认为,经典的文本内容既有显性的层面,也有隐性的层面,[2]同样《项脊轩志》的"变"也包括"显性之变"和"隐性之变"。  相似文献   

16.
《背影》写于1925年,收在朱自清的第一个散文集《背影》(1928年出版)中。文集以《背影》书名,可见作者对这篇散文的特殊情感。《背影》只记述了一个生活片断——父亲送他从南京渡江到浦口;然后乘火车去北京念  相似文献   

17.
《再见了,亲人》节选自《依依惜别的深情》,作者魏巍,1950年赴朝鲜前线,以志愿军的战斗生活为题材,先后写了二十多篇散文,报告文学和通讯,结集为《谁是最可爱的人》。本文是作者在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撤离朝鲜时写的,学习这篇课文要注意掌握下面几点。一、注意题目运用倒装句式的作用“再见了,亲人”是志愿军告别朝鲜亲人时说的一句话。那么,课题为什么不说“亲人,再见了”,而要把“再见了”写在前面呢?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强调  相似文献   

18.
《〈农村调查〉序言》是毛泽东在一九四一年三月为《农村调查》这份材料写的一篇序言。序言一般是为了介绍或推荐某一著作或材料,说明它的写作经过、出版目的、主要内容等。序言有的重叙事,有的重说明,更多的是重议论,表达作者对与正文相关的某个问题的看法和主张。《〈农村调查〉序言》可  相似文献   

19.
朱自清的《春》(宋文翰编,一九三七年中华书局出版的《新编初中国文》第四册曾选用《春》,原文最初发表何处,尚未查出)是一篇写景的散文,曾选入一九六三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二册,现在又选入全国统编的初中语文第一册。《春》主要是写春天的景象,同时也写了作者盼春的心情和对春的赞美,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由衷喜爱和热切向往。文章开头作者连说“盼望着,盼望着”,表现了他盼春的殷切之情。接着,用拟人的手法写道:“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作者仿佛俯身大地,侧耳静听“春天的脚  相似文献   

20.
《为学》选自彭端淑《白鹤堂诗文集》。这是作者为他的子侄写的一篇赠文,所以,原标题为《为学一首示子侄》。选文有删节。彭端淑,字乐斋。清代四川丹棱人,雍正时进士。晚年主讲四川锦江书院。他一生善学,写得一手好诗文。《为学》就是一篇极好的议论文。不但思想内容积极,而且言亲语切,使人读来心情舒畅。理在事中,事中有情。颇有语重心长之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