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2 毫秒
1.
火把节是彝族年度性重大传统节日。彝族传统火把节有敬天祭祖、占田祈丰、烧虫逐疫、叫魂赎魂四个民俗特征,富含深厚的文化意义。正是这些独特的民俗特征,一直源源不断地推动着彝族火把节的传承和发展,使火把节成为川滇黔桂四省区彝族文化认同的重要符号。彝族周期性地演述这些节日民俗特质,不断沟通天地人际关系,同时也规范着彝族社会。  相似文献   

2.
论火把节及其民俗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把节是西南彝语支民族的共同节日,它起源于先民对火的崇拜和农事祭祀。它有原生态、半原生态、“官办、”三种存在形态,它的时间一般是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前后几天,它有许多的起源传说,火把节具有群众性、地域性、传承性、变异性的特点,“官办”火把节是火把节的现代变异,亦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彝族火把节起源浅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于祖国西南地区的广大彝族人民盛行过火把节,十分隆重,十分虔诚。火把节起源,说法很多,在彝族集居地有各种各样的传说,在各种古籍中有很多记载。详考这种风俗,可知火把节源于彝族先民的火崇拜,是彝族火文化的演化。  相似文献   

4.
游彝人古镇     
今年暑假,我和爸爸一起到楚雄去玩,我们游玩了许多地方,有:楚雄州博物馆、福塔、峨碌公园……但最令我难忘的还是火把节那天爸爸带我去彝人古镇玩耍。雄州每年都要举行一次火把节,每到火把节那天,各地的人们都如潮水般涌入楚雄。在举行火把节的前一天,楚雄的大街小巷都张灯结彩,路灯杆上挂满了红灯笼,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河里的音乐喷泉随着音乐喷了起来,街上热闹极了,可这些都  相似文献   

5.
1 火把节快到了,父亲一天天忙碌起来。 从火把节前一周开始,父亲就天天去集市上卖火把。火把和松香粉是节目期间的应景商品,节前是最佳销售时机。尽管这些天父亲起早贪黑,到了火把节当天,院子里还剩下一大堆火把没卖出去。过了晚上,这些原本可以换钱补贴家用的火把就会变成一文不值的柴火了。  相似文献   

6.
家乡火把节     
我的家乡普格是凉山州东南部的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县,这里有着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是火把节的故乡。火把节是祈祷幸福、祝福吉祥的节日。火把节原旨是驱虫灭害,保佑庄稼获得丰收。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普格彝族人民过火把节的日子。火把节的第一天,各家各户清洗炊具,杀鸡宰羊,筹办丰盛的节日晚餐。吃晚饭前,大人们把饭盛进簸箕里,把菜放进盘子里,筷子与勺子放在菜上,然后一起摆放在门前。希望已过世的老人们回来吃顿  相似文献   

7.
火把节是彝、白、纳西、拉祜、普米、基诺等彝语支民族的共同的传统节日。关于火把节的来历,各地区各民族都有其不同的神话传说,而这些神话传说又从不同的方面体现并承载了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文化。基于这一视角,以期进一步阐述火把节的文化内涵中所体现的少数民族的伦理道德观念和民族特性。  相似文献   

8.
保护、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节庆是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的前提,发展旅游业对保护、传承和发展民族节庆有巨大的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无形方式世代流传于人类社会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作为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开发极大的促进凉山州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火把节的开发对凉山州旅游业的促进作用,以及凉山旅游的发展反过来对火把节的保护作用,探讨如何实现将两者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拉祜族居住在高寒山区,对火的依赖性特别强,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要过火把节,拉祜语称"阿个独尼"。火把节是拉祜族模仿太阳祈求丰产的行为;是拉祜族消除导致疾病和死亡,威胁一切生物的物质的或精神的有害因素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由于外来强势文化的冲击,少数民族文化在裂变过程中尚未整合为新的文化时,已经出现了令人担忧的现象。禄丰县高峰乡彝族火把节充满着原始的野味,神秘的色彩,探究高峰乡彝族火把节文化内涵及意义,对保护、继承和发扬彝族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发展,原本表现悲凉意义的火把节,成为包括祭天神、祭祖和丰富娱乐内容在内的节日。在随着劳动效率的提高,必要劳动时间不断减少,可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和金钱在不断增加的语境下,以旅游为主要内容的休闲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有机内容。在休闲文化资源中,包括节庆的传统文化是最为重要的休闲资源。彝族火把节正是在这样的语境下被加以利用,从而在休闲经济时代发挥新作用的。但当火把节以发展经济为主导,完全由官方导演后,应当重视这种文化资源供给者即彝族乡民们的利益。  相似文献   

12.
贵州彝族文化名片有若干选项,迄今未达成共识。彝族文化名片的选项不能脱离彝族数千年的历史文化,并且要有选项的若干理论标准作衡量,本文通过对“奢香夫人”、彝文(文献)和彝族火把节的分析探讨.最后指出彝文(文献)应该成为贵州彝族的文化名片。  相似文献   

13.
从春晚的主题表达本身、节目、舞台设计(灯光、服装)、晚会形式等多个方面入手,对春晚的主题定位进行研究,讨论春晚主题定位的原则、功能、属性等,对春晚主题定位的进一步完善提出建设性意见,并对春晚的主题定位走向做出预测。  相似文献   

14.
201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启用非央视内部的冯小刚作为晚会总导演,这是自1983年中央电视台以"现场直播"的方式举办春节联欢晚会以来的第一次。由此可以看出央视对于春晚改革的决心与魄力。通过对2014马年央视春晚在主持人、节目编排以及场地舞美方面创新性的分析,利于我们对于如何在传承与复归中创新有更好的感悟与把握。  相似文献   

15.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作为发展基础的民俗旅游,目前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理念和旅游形式。本文在说明纳顿节作为文化旅游资源的征用意义后,就旅游者的需求层次以及纳顿节如何吸引游客和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6.
早期重阳节习俗中的菊与茱萸,有着驱祸、延寿的实用功能,因此饮菊花酒与佩莱萸的重阳习俗在民间自发仿效,代代相传。同时,因为陶渊明爱菊,使得重阳风物——菊成了中国文化特有的审美意象,被视为隐士标格,积淀了独特而深厚的文化内涵;重阳节也因食菊、簪菊、赏菊、咏菊的习俗,成为一个令人追怀的风雅之节。但今日之菊与莱萸已成“明日黄花”。重阳习俗也不为人所知。要让重阳节习俗能生动地再现于当代的日常生活中,当前首要的任务是充分挖掘其文化内涵,并将其外延物化,成为民众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以富有文化意蕴的具体物质形式,如通过有菊与茱萸等来重新张显重阳节特有的文化传承,方可使这样一个节日不至于流于空洞。  相似文献   

17.
春联是我国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是语言园地的一朵奇葩。它不仅在语言运用上有自己的特点,同时也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从春联的语言运用中,我们也可以体会到它所包涵的文化内涵,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人们思想观念的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