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伍子胥复仇故事,春秋末年即开始流传于民间,后经史学加工改造写入正史,遂有了两个系统,即民间口耳相传系统和史传记载.两系统在流传过程中又相互渗透、取长补短,使故事不断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2.
"二桃杀三士"是<晏子春秋>中最著名的故事之一,但令人奇怪的是,在先秦文献中却极少有关于此故事的记载,而在汉画像石中却有这个故事较多的图像出现.这表明该故事在汉代的广为流传.本文以解决这个矛盾为出发点,对二桃杀三士的故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第一,故事本身与整部<晏子春秋>叙事和人物塑造上有所出入;第二,汉画像中已经出现这个故事,可以说在此时故事已经较为广泛地流传了;第三,故事文本的缺失.对于这三个问题可以给出一个统一的答案:在东汉时期,"二桃杀三士"故事已经出现并广为流传,但是比较简单.在后世的传播过程中不断完善,口传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方式,最终这个故事的完全成型是比较晚的.由于缺失文献的支持,我们初步推断其具体时间应该是在魏晋之后.这样我们发现的三个问题和矛盾都可以得到解答,这是到目前为止最具有说服力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问题解答     
问:《杨家将》的故事是否符合历史真实?答:杨家将的故事是根据历史记载演变而来,由于长期在民间流传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艺术加工,因而人物、故事情节和历史真实就有很大出入,现简介杨家将的有关史实,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小说从故事流传到整理成书,往往要经过长时间的复杂演变过程,其间要经过说书人、编辑者,从内容到形式多方面加工修改.侠义公案故事曾经主要以说书、听书的形式传播,当时真正能买得起作品直接阅读的人很少,往往是些达官贵人、富家子弟或家境富裕的知识分子,而普通百姓却只能望书兴叹,他们主要通过听书的形式来欣赏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三侠五义>长期在民间流传,最后经一人加工而成,也就是胡适所说的"滚雪球".<三侠五义>版本在流传演变过程中,经过多人校编整理刊印,呈现不同的版式风貌.  相似文献   

5.
沈跃春 《科技文萃》2004,(3):105-106
一个无法付诸实施的悖论 据<吕氏春秋·离谓>篇记载,在我国先秦时代曾流传着一个"两可"的故事:郑国夏季炎热多雨,境内常常洪水泛滥.在一次洪水中,有一位郑国的富人淹死了.有人捞得死者的尸体.  相似文献   

6.
据<吕氏春秋·离谓>篇记载,在我国先秦时代曾流传着一个"两可"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在流传过程中,被不断演绎着,并被赋予着新的情感.苏童的新长篇小说<碧奴>是根据中国传说"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改编而成的,作家改变过去自己笔下女性形象的颓废色彩,塑造了一个善良、忠贞的女主人公碧奴形象.古典传说故事也可以成为中国当代小说一种新的创作资源.  相似文献   

8.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民间流传的讽喻故事,伊索为主要作者,一小部分是后人创作的,也寄在伊索名下.<伊索寓言>文字凝练,故事生动,想象丰富,饱含哲理,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其中<狐狸和葡萄>、<狼和小羊>、<龟兔赛跑>、<牧童和狼>、<狐狸和乌鸦>等已成为全世界家喻户晓的故事.<伊索寓言>中的许多小故事都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对我们很有启发.  相似文献   

9.
根据欧洲有记载的最早的灰姑娘故事--意大利人乔姆巴迪斯塔·巴西尔在<故事集>(1636)中讲述的,灰姑娘留下的并不是什么拖鞋.  相似文献   

10.
“梁祝”是民间四大传说之一,流传时间久远,其中“化蝶”的结局更是让人们称颂,通过对“梁祝”故事的产生及其结尾进行分析,探讨梁祝“化蝶”背后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表示"追逐、追赶"这一义位,先秦主要用单音词"追"、"逐"来表示,"追"、"逐"在用法上存在一些差异。西汉时,"追"在文献中数量大增,且用法灵活,口语中"追"已经开始了对"逐"的替换。历经魏晋南北朝的演变,最晚南朝梁时,口语中常用词"追"实现了对"逐"的替换。  相似文献   

12.
当今的文化学术界流行“诸葛孔明隐居说”。此说是与历史事实相违背的。因为它既不符合古代关于士人出仕的年龄限制,也不符合诸葛亮本人的生平事实。形成此说的原因在于,唐宋实行科举制度以后,士人出仕的年龄起点大大降低,更由于元代人在特殊背景下对诸葛亮形象的塑造。此外,现实情景下文化人的“隐逸情结”也起着主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唐诗中吟咏李杨题材的作品约120首,而张祜关于这一题材的作品有近三十首,主要内容和思想倾向约有三端:一是反映李、杨之间真挚的爱情,并对他们的不幸遭遇给予了深切的同情;二是描写开元、天宝时期宫中的节日和戏剧表演,突出当时繁华热闹的场面,表现自己的盛唐情结,同时也透露出对统治者奢侈享乐、注重享受,忘记国家隐患的忧虑;三是叙写宫廷中的奢侈生活,批判了玄宗皇帝得意忘形之态,描写了杨妃及其家族得志猖狂之形,对宫廷生活的暧昧之处也有所揭露。  相似文献   

14.
朱竹垞填词追求醇雅,在词风方面提出要学习姜、张,宗法南宋,以醇雅为尚。《静志居琴趣》是其自传性的爱情词卷,词集中八十三首爱情词都是围绕一人一事而写的,其人是端庄娴静、能诗善画的妻妹冯寿常,其事是竹垞与冯寿常之间感人的爱情故事。《静志居琴趣》是真情与曲笔的抒情画卷,是他集前人多种优秀抒情艺术手法的集大成之作,别具风韵,是尚雅的体现,是尊体的结果,真正实现了从艳词到爱情词的转变,给当时的绮艳词坛吹进了一股清新淡雅的幽香。  相似文献   

15.
《泣赋眼儿媚》是明代戏曲家孟称舜早年创作的爱情题材的杂剧。该剧取材于元代蒋子正《山房随笔》中所记载的陈诜与妓女江柳的爱情故事,塑造了一个理性而勇于追求爱情的妓女江柳的形象,语言本色而有诗意。该剧的缺憾是戏剧冲突不够激烈,情节稍显平实。  相似文献   

16.
李清照词以闺情为主。她的闺情词不似唐宋男子所作的代言体终究隔了一层,而是自我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从日常生活的记录中折射出强烈的女性自我意识。她对爱情的表达是大胆的、叛逆的。早期思夫隐含着甜蜜温馨,后期思夫愁肠百结,落寞无绪,融入了思乡念国之更深广的社会内容,体现出鲜明的个性。  相似文献   

17.
《宦娘》的本事至少有三个。考察它的本事,就发现《宦娘》从本质上说不是一篇爱情小说,它应该是一篇地道的友情小说,或说它写了爱情又写了友情。《宦娘》中采用了“琴”和“筝”这两个古老物象,一般说,琴代表友情,筝代表爱情。  相似文献   

18.
左翼革命文学运动的崛起,对于中国新文学现代化的进程起到推动作用。但它把运动性质定为“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则是混淆了中国革命的性质,犯了照搬苏联社会主义革命文学理论的左倾机械论和主观教条主义错误,其后果严重。  相似文献   

19.
历史故事是汉画中常见的题材,学界多有探讨,其中列女的故事题材也非常常见。武梁祠后壁及左壁的第一层装饰带含有七幅叙事性画像,均基于《列女传》中的描述。位于第一幅的便是"梁寡高行"故事画像石。本文对梁寡高行故事中的贞节这一观念在两汉的发展情况做了详细的论述,对社会贞节观的社会践行现实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结合时代背景及武梁祠设计者的思想面貌对梁寡高行画像的选择和其所要承载的功能做出了具体的论述。  相似文献   

20.
南朝帝王与文人的关系,与汉代帝王对文士“俳优蓄之”的观念不同,在南朝诸帝中,梁武帝虽称不上很杰出的政治家,但他以帝王之尊,引纳赏接文士,梁代著名的文人,几乎都和他有过文学活动上的关系。梁武帝的爱好文学和驭下宽容,多少给当时的文人创造了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使他们能够比较安心地创作,促进了梁代前期文学的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