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对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结合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情境、突出重难点;揭示规律、发展思维;提高学习效率,减轻教师工作量;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进行了阐述。我们每个教师必须要认识到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相结合的必要性、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3.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必备的信息技术能力,使信息技术教学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同时信息技术教学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由于受到区域发展不平衡、传统教学观念、信息技术学科发展时间较短等因素的影响,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尚未形成完善的教学体系,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着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信息技术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与创新,提高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水平。信息技术影响着人们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提高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有利于优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及学生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4.
笔者通过对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总结,详细阐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信息技术与教师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功能,论证在学科教学中整合信息技术,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付秋霞 《考试周刊》2012,(26):143-143
要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要精讲多练、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更要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厚积薄发。一、合理安排教学课程。中专信息技术教学,开始阶段最重要的一点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浓厚兴趣。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进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时,教师要充分结合信息技术专业的特点进行教学,优化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他们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提高自己专业能力的同时,要探究信息技术课程的数字化资源,对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使课堂教学充分运用数字化资源,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7.
正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一堂信息技术课的效果如何,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行为能否调动全体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体验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主动建构,形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然而,目前的信息技术课堂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教学效率很低,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本文针对  相似文献   

8.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我国信息技术课程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探索新型而有效的教学方式已变得迫在眉睫。为了打破传统信息教学中的弊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获取知识及处理信息的方法,教师要积极将分层教学引入课堂,因为这一教学方法能切实地满足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需求,且有效迎合各个地区信息技术发展速度的不同。因材施教,承认学生的个性与差异是教师应当关注的教学重点。本文就以如何更好地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为主要内容,进行相应的策略探究。  相似文献   

9.
正一、利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学模式1.信息技术改变了教学方法我们初中教师通常是信息技术的直接应用者、课程的设计者和开发者,教师要尽快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与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在现代网络教育发达的情况下,教师要借助网络资源,制作信息技术课件,不断充实初中生物教学的方法。教师要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制作各种形式的信息技术课件,激发学生对生物教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20,(10):117-118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对人们工作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信息素养已经逐渐成了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专业素养,这虽然使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地位得到了有效提高,但是也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去了新的挑战。到现在为止,部分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进行课堂知识教学的时候,其教学理念以及所采用方法却依旧比较落后,极大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他们的信息素养提高以及全面发展造成了非常大的阻碍。在这种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综合考虑学生学情以及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方案的优化更新,以此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信息素养。鉴于这种情况,本文首先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进行详细分析,最后提出几点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信息化教学能力:挑战信息化社会的教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技术使教学发生令人瞩目的变化,信息化社会中教师的教学能力已经成为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笔者认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利用信息资源,从事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综合能力,由六种信息化教学子能力构成。走向发展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有着明显的复合性、关联性、情境性和发展性。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发展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可以将其描述为关注应用期、学习模仿期、迁移融合期、智慧创造期,在不同发展时期有不同发展侧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起始点是信息化教学情意的建立,最终指向是信息化教学智慧的创造。  相似文献   

12.
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数学教学的发展。数学教师要与时俱进树立新的数学教学观念,在充分把握数学教学要求和学生学习需求的基础上,对数学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改革,有针对性地将微课融入数学课堂教学的每个阶段,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3.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教学方式和学习行为的变革,全球范围内教学和学习的信息技术发展得到了普遍重视。信息技术背景下,教育教学具有四方面特征:学习者参与的开放性、在线资源的生成性、学习行为的独立性、数据资源的可用性等,这些特征既适用于普通教育,亦适用于职业教育。信息技术背景下,职业教育更需要技术的渗透,职业院校学生需具备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伦理等信息素养。职业院校可以通过“技术是基础、标准是导向、课程是依托、教师是支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14.
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方面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教师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真实情境,扩大学生的认知视野,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问题解决能力,创设想象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在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时应该遵守生本原则、目标性原则与诱发性原则。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基于"互联网+"背景下进行了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工作:在调查了解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需求后,进行了相关研究准备工作,并围绕课程资源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校本文化支持等开展教学模式探索。然后对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技术教学成效进行了探讨:形成了受到师生认可的基于慕课平台(SPOC)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丰富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空间;教师的教学方式真正得到转变。  相似文献   

16.
信息技术在农村学校教育场域的广泛与深入应用,增加了农村教育资本,拓展了农村教育教学资源,重构了农村儿童学习空间,从而使信息时代的农村课堂教学变革得以可能。在信息时代,农村课堂教学变革需要相应的动力机制,并着力践行全面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构建互联互通的农村教学资源开发管理机制,构建多方合力共办的技术支持体系等三大实践路向。  相似文献   

17.
选取"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评估活动中的一节部级优课,利用基于信息技术的互动分析编码系统(ITIAS),对课堂教学行为做频数分析和矩阵分析,了解课堂氛围、课堂教学结构、教师言语、师生问答、技术使用及动态特征曲线等情况。研究发现:在这一节部级优课中,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教学效果良好;课堂教学气氛融洽,师生之间情感深厚;教师注重鼓励学生,学生自信心和成就感有所提升;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有了长足的发展。这启示教师在提升智慧课堂教学质量和信息化教学能力时,应灵活运用信息技术与数字化资源;合理安排教学设计,注重师生之间教学交互;把握课堂教学节奏,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相似文献   

18.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学教育不断改革,教师要顺应时代发展,跟上改革的步伐,积极改进自己的教学,不断提升教学能力。翻转课堂改变了教学流程,也重塑了传统的师生角色。通过深入课堂听课,听取了81名高校英语教师的课堂授课,研究组发现的问题主要是部分教师不能有效利用各种教学媒体;部分教师的教学环节不够完整,对教学缺乏总体设计;部分教师的课堂还是以教师为中心,翻转课堂并未"翻转"。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文化的发展、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诉求以及教学模式的"程序化"使用等,教师传统的知识权威、角色权威和感召权威呈现出退隐形态。但在学校生活实践场域,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成熟度呼唤教师的智慧权威;师生关系民主化要求重新解读教师的角色权威;课堂教学的深度变革需要教师继续发挥感召权威。这些赋予了教师权威存在的合理性价值。鉴于此,拟尝试通过"外发型"法理性权威与"内生型"专业性权威这两种路径来实现教师合理性权威的重塑。  相似文献   

20.
信息技术课程实践性、操作性较强,旨在培养学生收集、存储、处理、评价、发布信息的基本能力。信息技术教师应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切入点,注重创设适合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注重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注重科学评价,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以打造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