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倡导探究性学习是生物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设计好科学探究活动是落实这一理念的关键所在。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的变异"一节的内容,通过该探究活动来突破本节的重难点,因此如何设计好该探究活动是本节课的关键。下面是该探究活动在课堂上的展现。  相似文献   

2.
一、教学背景本节课是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五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参建议该内容5课时完成,本节课设计是第1课时,是一节概念课及其性质探究的教学。学生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究,经历观察、分析、猜想、论证,归纳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其中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核心内容。现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作一展示,和各位老师交流、讨论。  相似文献   

3.
李雪姣 《生物学教学》2011,36(12):31-32
1教材分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中第五章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中第一课时"酶的作用和本质"是整个代谢部分教学内容的基础,其中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和酶本质探究的科学历程两部分知识又是研究酶的基础,是教学重点。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也已经学习多种消化酶在食物化学性消化中的作用相关知识,学习起来比较容易,  相似文献   

4.
1.教学目标确定
  课程标准中关于本节内容的具体表述是"说明细胞呼吸,探讨其原理的应用";在活动建议中,列入了"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可见本节内容在知识和能力目标上的要求是比较高的,知识方面要达到理解水平,能力方面要能够设计和实施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的实验。本节内容的第二课时重点探讨细胞呼吸原理及其应用,其知识背景是线粒体、酶、ATP等,要在充分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达成迁移应用、设计和实施探究的能力目标。  相似文献   

5.
"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是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动物的行为"一节安排的探究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掌握探究动物行为的方法。笔者带领学生生物学科技小组设计了2种探究实验装置,应用于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6.
1教材分析1.1本节内容的地位 该节是现行人教社高中《生物》(必修本)第一册第二章第二节内容,“细胞增殖”是讲述细胞的一种生命现象,只有了解了这一生命现象,我们才能让学生逐步认识生物体的生命现象,例如生物体的生殖和发育,生物体具有的遗传和变异,所以本节是我们学习生物学知识、了解生物生命现象的细胞学基础。  相似文献   

7.
高二《生物》第五章“遗传和变异”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第一节“生物的遗传”中第一个大问题“遗传的物质基础”的第一个知识点,是本章第一课时的内容。学习这一内容时,如果仅依靠教材的安排,按部就班,理解起来总会有些前后内容不够连贯、逻辑性不强的感觉。如果将教材的顺序做适当的调整,内容作适当的补充,将更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知识和循序渐进地吸纳新知识,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现将本课教学设计如下。  相似文献   

8.
沈天全 《生物学教学》2008,33(11):42-43
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是人教版八年级《生物学》第二章第五节“生物的变异”的内容。该实验要求学生通过对两个品种的花生长度测量、统计、绘图、分析等明白生物的变异普遍存在。它是本节重点,也是本节难点。它是难点的原因有三:一是花生长度测量的误差问题不好解决;二是由于样本的数量较少.测量出的数据可能是不连续或部分数据偏高偏低,给学生绘制曲线图带来困难;三是学生通过对数据、图像的分析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上海高中生命科学教材第五章第二节"神经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和调节"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这部分内容概念多,感性认识少,知识抽象,特别是涉及生物电信号在神经元上传导的相关内容,教材并未设置实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完全观察不到相关现象,并不一定能真正理解。本节教材设置的实验"观察牛蛙的脊髓反射现象"实验操作相对简单,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也不困难,不管学生还是教师都有时间进一步探究,所以笔者设想可以在完成教材实验规定内容的基础上增加对牛蛙坐骨神经动作电位进行观察记录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张芳玉 《科学教育》2004,10(5):59-60
1.1教材内容和地位“基因的表达”是现代遗传学的关键内容之一,是“遗传的物质基础”一节的最后一部分,是对DNA的结构和复制知识的具体应用。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就能在生物性状的遗传和变异的复杂现象中,懂得变异的实质及规律。这节课的内容既是前面所学的有关蛋白质基础知识的应用,又是后面学习遗传的基本规律和生物变异的理论基础,所以本节课在知识的学习上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一、教材分析"群落的结构"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稳态与环境》第4章第3节内容。本节一般安排2课时完成。学生已初步了解了生命系统的各结构层次,学习了种群的特征,本节的学习也为生态系统的学习奠定了基础。第1课时主要内容是群落的概念、群落水平的研究问题及种间关系,第2课时包括群落的空间结构及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探究。第1课时的重点内容是群落的  相似文献   

12.
柳衍 《成才之路》2010,(31):78-79
设计思想:此节是苏教版八下第二十二章"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第三节"千姿百态的动物世界"一部分内容。这是一节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察、探究的实验课。课的设计完全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模式,在良好的情境创设下师生自然提出探究的主线问题,"鱼儿为什么能生活在水中?有哪些特征是与水生生活相适应的?"进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形态结构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思想观点的教育,  相似文献   

13.
<正>【设计思路】本节为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材中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通过三个经典实验,总结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赫尔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本节内容安排为两个课时,本案例为第一课时内容。核酸的结构、科学探究的步骤都是学习过的内容,这为本节内容的学习提供了知识基础。这节课重点是让学生"重走探索之路",以人类早期对遗传物质的推测为问题源头,通过对上述实验的介绍和分析,让学生亲自体验科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染色体变异是生物可遗传变异的重要来源,而染色体数量的变异又是染色体变异的主要内容.在"染色体变异"一节内容中,有关染色体数量变异的成因是除单倍体、多倍体相关知识之外的义一个重要考点,笔者在此从配子和个体两个不同的角度,对XY型的二倍体生物性染色体数量变异的成因归纳并透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提倡探究性学习,注重教材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自主探究的能力。不同的探究内容,可应用不同的探究方法。在带领学生学习“引起生物变异的主要因素”的课题时,笔者带领学生以“向日葵果实大小的变异”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究。一、问题的提出生物世界中,不同种类的生物千差万别,同种生物之间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这都源于生物的变异。如我们平时吃的向日葵的果实有大小、口味等不同性状上的差异。生物性状变异的例子不胜枚举。那么,引起生物变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呢?二、作出假设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到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遗传物质)控制的,性状是可以遗传的。学生分组讨论后,有的学生认为,如果可以遗传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那么发生变异的性状也是由基因控制的。有的学生根据“南橘北枳”的现象作出假设,生物的变异可能与环境的改变有关系。有的学生认为是两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的。三、制定计划并实施探究(一)材料用具大向日葵果实30粒,小向日葵果实30粒,直尺,铅笔,记录本。(二)探究步骤1.测量并记录数据。以小组为单位对两个品种的向日葵果实的长轴进行测量,取得的数据以毫米为单位,四舍五入。在测量时,每组以...  相似文献   

16.
为了体现科学探究思想,优化课堂教学,在人教版现行高中化学教材第二册第一章第二节"氨和铵盐"的第一课时"氨"。进行如下设计。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好地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我把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五节内容“探究串联、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分两个课时完成,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是第2课时“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8.
1 教材分析 “染色体变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内容之后,继续对可遗传变异类型的学习.本节教材包括2个课时的内容,课标中的具体内容主要涉及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等概念及其应用,以及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第一课时主要完成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组和二倍体及多倍体等概念及其应用的教学;第二课时为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5,(A4):143-144
<正>本节内容是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专题二第一单元《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主要是高一下学期的学生。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探讨人类面对具体的化学反应要考虑的两个基本问题: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的限度的影响。教材从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大量化学现象和化学实验入手,引出反应速率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又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这部分内容是后  相似文献   

20.
学习真有副作用? 在教学"面积"与"面积单位"这一内容时,因为两者都是事实性知识,教师一般将其融为一课时。我校使用的北师大版教材将此内容编写为两个课时,在组织老师进行集体备课时,一些老师认为:两课时内容太多,无难度,没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