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数字技术创新日新月异,数字化生存成为普遍现实,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已成必然趋势。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以数字技术为支撑,以人的思想引导、价值观塑造为价值旨趣,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管理、评价等方面的系统变革、智能升级,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双向赋能的动态过程。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要明晰思想政治教育与数字技术融合中的潜生风险、内在张力以及进阶逻辑等,遵循“问题驱动+目标引领”、“伦理限度+功能效度”、“系统进化+迭代升级”的原则,在理论研究、基础建设、实践探索方面系统谋划、持续发力,以数字化赋能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每当一种技术成为社会化应用时,它往往会以重构性姿态介入人类生活。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依托的现代数字技术就具有这种特质。随着数字化场景的不断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既取得了令人欣喜的进展,也产生了诸多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评价就是对数字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过程中的介入程度、实施效度、呈现状况、价值效用等问题进行测度和评判,它有助于我们深刻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规律性认识。当前,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过于关注变量评价、结果评价、单向评价,相对忽视增量评价、全过程评价、协同评价。循着“明晰评价界限”、“培育数字素养”、“反思评价方式”的致思路向,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评价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3.
数字技术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构性变革与功能性升级,重构了思想政治教育赖以生存的环境,驱动了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全系统、全结构的数字化创变。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成果体现在形成崭新的育人新形态。我们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现实基础、行动逻辑框架与路径取向,回应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转什么”、“如何转”、“谁来转”和“转去哪”等现实问题,促进数字技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赋能,实现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要素、全流程、全领域的重构。  相似文献   

4.
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一项重大的时代课题。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数字技术融合驱动的数字化变革,是全要素、全系统、全过程、全结构的数字化创变,是数字赋能的育人新形态。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在思维转型、技术应用、价值引领、数字素养等方面面临一些挑战。为此,应注重理念驱动,坚持数字技术赋能,追求铸魂育人为本;推进技术赋能,破解数字技术壁垒,赋能主流价值观培育;夯实价值引领,以主流价值驾驭技术,厚植数字化人文情怀;加强主体培育,提升数字素养,培养数字化人才。  相似文献   

5.
伴随高校教育数字化行动的方兴未艾,如何把握好高校思政教育数字化发展效能与限度的张力,破解数字化发展进程中的风险挑战,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质增效的前沿课题。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呈现出持续向好的态势,数字化在要素动态联结、过程场域开拓、环节效果优化等方面赋能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但也暴露出数字迭代悬浮、数字功能失范、数字关系失度等一系列风险挑战。新发展阶段,我们必须正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仍处于“弱数字化”的阶段性现实,在思维革新、机制优化、关系深化上精准发力,聚焦“认知-态度-能力”问题落实好数字化理念,精心打造“生产-传播-反馈”协同的数字化运作机制,建构“寓教于数、与数偕行”的新型教育主客体关系,以更加积极主动的作为不断塑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的新动能。  相似文献   

6.
教育数字化转型作为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深入回答“强国建设教育何为”的重大命题开辟了广阔空间。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对思想政治教育同步提出了数字化发展的要求。目前,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在政策引领、需求驱动、技术赋能等因素的多维作用下彰显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在发展导向、发展进路、发展前景等方面呈现出泛在化、精准化、数智化的态势特征;在数字跃迁、数字融合、数字建设等角度展现出深创新、高质量、广覆盖的创变展望。  相似文献   

7.
数字化对教育的影响首当其冲,文章以数字生存时代的形成为研究背景,阐述了在数字生存时代下大学文化的内涵与特征,诠释了数字化对大学文化的巨大影响,从而提出在数字生存时代大学文化需要以何种思考定位来构建,以保证为社会输送真正可适应数字化生存发展的栋梁之才.  相似文献   

8.
以数字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顶层设计和运行探索,实现方法的智慧协同和智能运行,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应然选择。需要我们遵循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锚定全数据的意识理念、全要素的协同联动、全场域的空间融合,明确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基本指向;将数字技术逻辑嵌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全过程,使之呈现过程可视化、服务精细化、精准定制化和形态智慧化的鲜明特质;联动立德树人、数字赋能、管理控制、德法规范,找准方法数字化创新的价值定位,完善方法数字化创新的赋能机制,加强方法数字化创新的运行保障,铸牢方法数字化创新的安全屏障,从而开拓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新进路。  相似文献   

9.
数字化生存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的一种生存方式与生存状态,青少年学生是数字化生存的主要群族,他们的数字化生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数字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发展。本文分析了数字化生存方式的特点及对教育的吁求,重点从教育内容、教育途径两个方面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应用,人类社会加快演进。作为整个教育数字化转型重要构成的思想政治教育也随之发生系统性变革。我们要深刻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理论内涵,明确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指向,围绕“整体规划、系统推进、分类指导、逐步实施、试点探索”的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思路,按照从素养技能提升、有效拓展空间、率先进行微数字化变革等路径,逐次推进、持续迭代,不断夯实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新生态的基石。  相似文献   

11.
在数字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建设成为大势所趋。数字技术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融合,为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独特优势、推进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动能。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建设在探索过程中面临着思维认识工具化、关系互动失序化、范式变革割裂化、治理实践失范化等方面的潜在风险和现实挑战,必须进一步强化以价值塑造为核心的理念定位、优化以素养培育为基础的主客联动、形塑以融合创新为导向的育人范式、激发以效能提升为重点的治理优势,不断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建设朝着科学化、精准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叶飞 《人民教育》2023,(10):52-56
德育是关乎人的美好生活、美好人格的教育,人的数字化生存为德育提供了新的逻辑起点,它要求德育直面数字化生存的新挑战及由此带来的新机遇。面向数字化生存的德育现代化,需要深度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改进和完善德育目标、内容和方法,构建数字化德育新体系,培养能够适应数字生存与实体生存、兼具数字道德与实体道德的现代人。在面向数字化生存的过程中,德育现代化还需要进一步弥补数字鸿沟,避免因为数字鸿沟带来的技术歧视和社会漠视,推动人们平等共享数字化改革成果,让学生过一种有尊严的数字化生活,实现平等而有尊严的德育。  相似文献   

13.
随着数字化技术以及多维应用场景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问题不仅一再被重提,而且日渐凸显其必要性和重要性.这是因为,经由"技术—社会"的互构逻辑及其赋能,思想政治教育各个要素也在数字化维度上发生变革,迫切需要我们再度深思数字化技术迭代情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本身就是一种范式转变,它在意涵上...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指的是信息技术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深度融入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全面升级。从范式视角来看,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正面临着技术与价值引领相冲突、新旧范式难融合以及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边界模糊等难题。对此,应在增强各主体数字素养、积极建设思想政治教育新生态的同时围绕人本价值理念构建数字化转型共识,不断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向心力、渲染主流价值情感底色。  相似文献   

15.
数字化技术的日臻成熟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描绘出崭新的实践图景,注入鲜活的创新动力。从价值维度看,数字化技术能满足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活动需求、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呈现形式、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崭新样态,从而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提供虚拟体验场景。但在现实维度,教育主体“技能恐慌”、教育内容“庞杂碎片”、教育方法“喧宾夺主”等多方面挑战,日益成为数字化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式微性”力量。因此,在实践维度提升教育主体的数字化素养、优化教育内容的数字化呈现、重视教育方法的数字化转型,是提升“数字思政”育人效果、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格局的有效手段。从理论上把握好数字化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进路,有助于在教学中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增强其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更好地提升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育人水平。  相似文献   

16.
数字化技术参与社会的程度不断加深,将直接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内容、方法与评价。通过数字化技术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提升教育的吸引力、针对性、智能化和科学性。但在赋能过程中,数字化技术仍存在有限性、差异性、不确定性等困境。因此,需要通过加快科技发展,规避技术局限;加快信息共享,实现技术联通;加强伦理规范,保障技术可靠等路径解决,以开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持续创新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17.
数字化时代,思想政治工作主体、客体、环境、要素体系等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基于“两个结合”的理论逻辑,提升吸引力、时代性与实效性的历史逻辑和以内容为核心、以价值为导向的现实逻辑,提出数字化时代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构包括在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中特别注重提升主体数字素养;不断优化体系内容,建立思想政治工作数字平台;数字技术嵌入思想政治工作各个环节,实现技术势能的充分释放;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各要素加强人机协同实现数字治理。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新转向。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从辩证视角加以分析能够科学揭示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必然趋势与现实机理。这就要从“守”与“变”的联动中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主要内涵,从“外”与“内”的交互中分析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动力引擎,从“上”与“下”的统一中探寻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9.
智能化程度加速提升的数字技术,不断推动着人类生产生活迈向数字化生存新境界。数字技术也被认为具有重塑教育体系和教育生态的力量,并由此掀起了一股教育数字化发展浪潮。在教育领域,以“化”称谓某种教育发展趋势的语词比较常见。但是,类似“教育数字化”之后还冠以“转型”的情况却较为罕见。教育数字化本质上是将数字技术融入教育系统的过程,即以特定技术手段为依托重构和优化教育系统。教育数字化既不可能也不必要“化”到“转型”这一步。并且在实践中,它也存在多重隐忧:扭曲数字化目标,容易偏离教育的初心使命;夸大数字化作用,容易脱离教育的真实需求;淡化数字化阻力,容易忽视技术的负面效应;放纵数字化权力,容易导致技术对人的宰制。教育数字化必须坚持以赋能教育为旨归。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8,(57):7-8
信息技术改变了一个时代,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影响着人们。在这个世界生存,学会信息技术并能够灵活运用满足自身的各种需要是时代的要求,信息技术将各类的信息进行数字化。数字化生存改变着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方式。所以,在当下的社会生活中掌握数字化生存能力是必要的。数字化,即是数字公民的基本生存能力,也是一种综合能力。教育就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高中阶段是一个关键期,普及给每一位学生在当今数字化社会生存的能力,已经是当下教育工作的一部分。高中生必须熟练掌握数字化技术才能在当今社会生存下去,对高中生的数字化生存能力进行一项调查,充分了解学生的现状,才能更好地给予相应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