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现代园林教学理应开设园林模型设计制作课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彭敏 《惠州学院学报》2001,21(4):147-149
开设园林模型设计制作课程是园林规划设计主干专业课的必要补充。园林模型设计制作能弥补图纸设计中的不足, 学习园林模型设计制作课程能增加学生的空间立体想象能力, 并有助于提高园林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彭敏 《惠州大学学报》2001,21(4):147-149
开设园林模型设计制作课程是园林规划设计主干专业课的必要补充。园林模型设计制作能弥补图纸设计中的不足,学习园林模型设计制作课程能增加学生的空间立体想象能力,并有助于提高园林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本文借鉴和吸收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先进教育思想,将其融入到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3d Max课程教学中,以学生为本位,选取学生感兴趣的苏州古典园林元素漏窗为设计主题,并采用行功导向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探究。在拓展学生的审美观念、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同时,使学生走进计算机虚拟世界感受古典艺术与美的熏陶。  相似文献   

4.
笔者通过对我国古代园林在传统哲学思想与自然观统领下的表象及其内涵的阐释,指出意境是中国古典园林追求的艺术境界,希望为园林课程的人文化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主题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是当今学校课程关注的热点与难点。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学生思维深度不够,探究兴趣不浓和能力欠缺等问题。究其原因,与课程设计中问题缺失或者不成体系有很大关系。以中国古典园林文化学习为例,略谈设计有结构性、层次性和驱动性的框架问题策略。  相似文献   

6.
针对风景园林专业古典园林实习的课程内容与训练方式进行探讨,提出中国山水美育中应重视山水精神的复归,围绕教学具体情况、现状问题与改革方向,借鉴国内外同类课程的教学思路,对现有教学授课与训练方式进行路径创新和完善。通过引入基于身体美学理论的空间在场表达方式、建立与园林设计课程的关联、建构多元化的空间表达训练模式等方式,同时建构理论讲授与在场表现的体系,将培养空间认知、塑造能力与设计能力作为核心,加强课程开展的有效性。提出可借由“空间体验感知、空间测绘与材质提取、不同单元空间的感知再现”三个阶段,培养学生在设计学习中期阶段的专业兴趣,使其循序渐进地形成风景园林设计的基本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园中各构园要素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协调的关系,而整个园林以及园中各构园要素与人之间也是一种和谐的关系,这可以说是中国古典园林的诗化结构.这种结构的形成深受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生态美和文化生态美的影响.中国古典园林具有诗化的结构,这也意味着中国古典园林是人们实现诗意地栖居的绝佳所在.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山水画可堪称为“姊妹艺术“.从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来看,唐、宋以来一些擅长山水画的文人画家参与园林的设计,将绘画的创造手法和意境的特色融贯于园林的布局与造景之中,从而使中国古典园林有了山水画的特色.中国古典园林山水画的特色还体现在它的审美追求和表现手法上.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缺失水景的古典园林几乎没有,凡是构筑起来的园林,自然界中的多种水源都被融入到了园林之境的设计之中,这就是所谓的理水。理水可以说是中国园林的灵魂与命脉,这主要是因为水在园林景色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对水景的使用,更是彰显出了人化的自然园林之美,蕴含着景含情、景生情、情予景、情境交融的美好意境,使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理水不但有景而且有情。  相似文献   

10.
旅游审美价值研究是旅游市场向美学化方向发展,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与规划的基础。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例,运用旅游美学的基本原理及旅游开发与保护的原则,对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造园历史、造园要素、园林布局方式、造景手法、园林意境及园林人文历史等方面的论述,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的旅游审美价值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典园林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珍品.修复其园林景观,必须仔细品味造园者之设计的匠心,体会其造物之神韵,做到修旧如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不同园林的不同精神风貌,达到修复与保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新生研讨课的作用是培养学生逐渐掌握学术研究和思考方法,并通过研讨、观点碰撞和主动式学习产生新的思想与论点,学会通过团队协作推进工作。本文阐述了南京林业大学"园林文化与技术"新生研讨课的定位与教学目的,并根据教学目的进行了课程知识体系以及教学模块的设计。"园林文化与技术"新生研讨课以园林史、近代公园发展、园林技术等知识点构成课程知识体系,结合相应教学模块,以交流、研讨为主的教学方式推进课程的开展与进行。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典园林有着东方独特的风格和魅力。在世界的园林史中占有极高的地位。几千年华夏文明的传统形成了中国古典园林独特的环境关学。中国古典园林的独特之处在于“法师自然”是人工与自然的巧妙的结合。中国古典园林是环境美、自然美与艺术美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4.
大学英语是高等教育课程中的重要部分,也是学生走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的必要工具,因此将古典诗词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符合“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理念。中国古典诗词与大学英语教学的融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古典诗词与大学英语词汇学习的融合;二是古典诗词与大学英语课文主题的融合;三是古典诗词与大学英语节日文化导入的融合。古典诗词学习不仅能增强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阐释能力,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开辟了新路径。  相似文献   

15.
基本技能培养是园林规划设计系列课程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本着我院《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教学研究和实践,从构图能力、表现技法和园林小尺度空间设计三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动手能力,增加园林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6.
园林苗圃学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媒体技术在园林苗圃学教学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它有助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增大教学信息量,提高实验效果。但如果运用不当,其庞杂的信息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便捷的资源收集会助长部分学生的惰性。为了更好地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园林苗圃学教学中,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实现多元化,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学生要积极主动学习,以高效地获取更多的资源。另外,教师要根据自己与学生的具体特征制作个性化课件,使得课件切中要害,抓住课程关键内容。  相似文献   

17.
吟诵是语文教学成为一种美的教育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本文强调吟诵在中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作用,认为吟诵得法,有助于学生感受中国诗歌所具有的强烈的声律美,有助于学生欣赏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有助于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有助于激发学生与作者的心灵共鸣。  相似文献   

18.
中日古典园林艺术由于文化背景、思想观念的不同,风格也不同:中国古典园林追求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而日本古典园林则追求佛人相映的禅学意味。比较两国园林艺术的不同风格,有助于当今景观园林艺术向多元化、综合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意境与情趣是评价中国文化传统艺术的重要美学范畴。中国古典园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它将各种不同门类的艺术荟萃在一起,与园林中山水、泉石、花木等自然景物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组成一种新的空间艺术。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同样具有意境美与情趣美。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美,是诗画与园林的结合,园林是凝固的诗,又是立体的画。中国古典园林的情趣,是把古诗文、历史传说中的意境赋予园林景观之中,使之具有古风雅趣。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古典园林历史悠久,影响颇为深远,对世界园林史与建筑史都有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受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深深影响的日本古典园林,继承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与优势,又结合了地域,气候,人文思想等特点,改进创新,最终形成了独具风格的造园艺术。中国古典园林对东西方园林的一些共有的设计理念也有着自己的处理手段;而且融合了自己历史、人文、地理特点后,也表现了自己的一些独到之处。可当今的中国园林艺术似乎忽略了一些自身的特色,缺少发展创新具有中国自身特色的园林艺术。师他人之长以自强,中日古典园林在造园手法上有各自的特点及长处,通过对两者在造园手法上进行比较分析,了解各自的优缺点,从而对我国未来园林艺术的发展创新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