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拉的原型》是俄裔美国作家纳博科夫的最后一部作品。在这部未竟之作中,纳博科夫在小说形式上进行了实验创新,其文本结构、人物设定等都具有后现代主义的不确定性特征。小说折射出来的这些不确定性,与纳博科夫独特的"真实观"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纳博科夫通过小说中相互交错、多层嵌套的复杂文本结构,展现了自己独特的、非现实的"真实观"。对纳博科夫"真实观"的正确解读是理解纳博科夫小说内涵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俄侨作家纳博科夫的中国经典化过程伴随着汉译诟病,是因为局限于作品翻译和理解这位作家不足所致。实际上,纳博科夫无论用俄语还是英语书写小说,其后现代主义式叙述过程,或暗含着隐秘的俄罗斯身份焦虑,或诉诸对美国的情怀。微妙的纳博科夫特性,需要将其作品置于历史情景中才能观察到。相较而言,纳博科夫回归俄国却没有障碍,并非俄国译者能洞悉其微妙性,而是因为纳博科夫俄译了自己大部分英文作品。同样,纳博科夫因《洛丽塔》蜚声美国文坛后,又英译自己的俄语作品,所以美国读者对纳博科夫的误解可能性也大幅降低。  相似文献   

3.
张帆 《中学生英语》2023,(6):110-112
董伯韬的译作《纳博科夫诗集》,依据卡善选编的《诗选》汉译而来,完整地呈现了纳博科夫的诗歌艺术和诗学思想,填补了国内纳博科夫诗歌译介的空白。译者在忠实诠释原作的基础上,重现了纳博科夫的诗学观念,为理解纳博科夫诗歌提供了窗口。该译作使得英文原作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焕发出崭新的生命形态,推动了跨文化对话与交流。  相似文献   

4.
作为20世纪的一位双语作家,纳博科夫以其瑰丽的艺术想象、怪诞的创作风格以及独特的文学视角获得了世界性的声誉。通常,纳博科夫被归类为后现代美国小说家。然而,在阅读中发现,贯穿纳博科夫作品始终的,不是一些所谓的技巧、风格,而是深深流淌在纳博科夫身上的俄罗斯的血脉,理解纳博科夫的关键,也正在于理解其作品中的俄罗斯传统,即俄罗斯文学中对道德的关怀以及重回家园的情结。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上半叶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思潮瓦解了小说的传统范式,纳博科夫的作品深受其影响。纳博科夫独特的语言风格、符码系统以及作品中思考的时间与空间的人生终极主题,反映出纳博科夫朝向"彼岸世界"的美学观,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纳博科夫的作品的多义性与复杂性。  相似文献   

6.
《洛丽塔》是俄国作家纳博科夫用艺术形式组织的一个不符合传统伦理道德的故事,是纳博科夫“天堂”艺术观的完美体现。  相似文献   

7.
《洛丽塔》是著名俄裔美籍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一部经典长篇小说。文章尝试在西方非理性主义思潮的观照下解读《洛丽塔》中人物的欲望情结:亨伯特的少女欲望情结,洛丽塔的叛逆逃离欲望;探讨纳博科夫对于"理性/非理性"这对哲学范畴的深刻思考,在理性与非理性的对立冲突中,纳博科夫凭借《洛丽塔》让非理性对理性进行了一次彻底反抗。  相似文献   

8.
纳博科夫的小说《微暗的火》中存在多个写作者,他们写作都是为自我塑造。读者因为已经具备词语———事件的阅读视域,解构了经由叙事明晰、语义确切的传统叙事的自我塑造。纳博科夫通过唤起读者互文性阅读实践,使读者体验到冲破常识世界时间牢狱、获得审美狂喜的自由,借此纳博科夫最终达成他自己的自我塑造。  相似文献   

9.
纳博科夫独特的叙事技巧、语言风格以及作品中思考的时间与空间的人生终极主题,一定程度上造成纳博科夫的作品的多义性与复杂性,作为原型超文本的《微暗的火》是纳博科夫的重要作品之一,其中文本的叙事层次与空间形态十分独特,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0.
结构是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小说的精华.本文通过解读纳博科夫不同时期的作品,对不同类型的结构和多变的叙述层次进行分析,梳理出纳博科夫文学创作的倾向与主旨,为研究纳博科夫的艺术原则以及独特的创作风格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