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圆形思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思维方式,主体以“圆”的形式思考着广阔无限的对象,通过对对象的系统、综合、动态的考察,以求得对对象的整体把握和本质认识,并以求得“深邃的理性智慧为最高境界”。《知音》体现了刘勰的圆形思维,其中,结构之圆对应于圆形思维的形式,理论之圆对应于圆形思维的结果,论述之圆则体现了圆形思维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文论传承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人文"理念。"人文"内在地包含了"文"与"人"两套话语系统,以"文"为核心,在"文"的规范与制约下展开"人文"的矛盾张力,中国古代文论在自身的论阈中体现了独特的哲性之思。作为中国古代文论的思维模式与理论内核的"人文"理念迥异于近现代西方"人文"理念的一维思维指向,"文"与"人"在相互影响与制约的动态平衡中显现了中国古代文论的理论本色,具有人文底蕴的中国古代文论的历史发展脉络也为当下的"人文"之思注入了中国式的思维维度与理论深度。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文论传承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人文"理念。"人文"内在地包含了"文"与"人"两套话语系统,以"文"为核心,在"文"的规范与制约下展开"人文"的矛盾张力,中国古代文论在自身的论阈中体现了独特的哲性之思。作为中国古代文论的思维模式与理论内核的"人文"理念迥异于近现代西方"人文"理念的一维思维指向,"文"与"人"在相互影响与制约的动态平衡中显现了中国古代文论的理论本色,具有人文底蕴的中国古代文论的历史发展脉络也为当下的"人文"之思注入了中国式的思维维度与理论深度。  相似文献   

4.
王国维《人间词话》之"境界说",是对中国古代文论的继承和发扬,又是对西方美学哲学思想的批判吸收,其标举的"境界说"所体现的基本情致在于"真"之表达。凡"有境界"之词,在于境界之"真",带有赤子之天然本真,其景其情真切直观,不为雕琢,浑然天成。"境界"之所谓真景真情,是能够令人有"不隔"无碍之感,直至其中景而能深感其中情,故言真贵于美。因此,"真"作为王国维"境界说"的内核质,乃是王氏《人间词话》的中心要义。  相似文献   

5.
论中国艺术论中的“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论中国艺术论中的“圆”朱良志圆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精神原型,它与中国人的宇宙意识、生命情调等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也是我们揭示中国艺术生命秘密的不可忽视的因素。本文将圆的纷纭复杂的意义分为四个层次:太极之圆、圆满之圆、圆转之圆和大圆之圆。太极之圆标志...  相似文献   

6.
虔诚的情感是普米族"藏巴郎"崇拜的内驱力,促使他们在审美境界上借这种崇拜体现"大美",且具有形状、艺术形象和文化意义上的不确定性。普米族"藏巴郎"崇拜的虔诚,是特定的民族思维所造就的民族审美认同,借类实践以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7.
受康德、席勒美学思想的影响,以王国维、鲁迅和朱光潜为代表的中国现代文论家对"艺术起源于游戏"的学说产生了浓厚的理论兴趣,他们或将这一学说用于阐明、理解文学的本性,或将之用于分析、解读文学的现象,从而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现代文论的理论视野。现代文论家对游戏说的言说和发挥,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8.
禅宗美学是生命美学和美的集中体现。因为禅在本质上是一种生命体验,同样禅宗美学始终所关注的也是人的生命活动。在审美理想的追求上,禅宗以圆为美,认为"大圆境界"是最高、极致的境界。而圆又是"禅"、"心"、"悟"的核心范畴,它无所不包、无所不容,展示出蕴含冲突因素的宇宙、人生原在、终极和谐之美。所以禅实质上就是一种圆满之美,"禅"就是"圆","心"本自"圆","心"、"物"相"圆",因而禅宗所标举的参禅与审美体验是以"圆"求"圆",即强调从圆满的自足自性、本心出发,经历万物万象,再复归为圆满具足的自性和本心的圆融之美。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国文艺理论的发展,主要存在学术意识、问题意识、世界意识与创新意识缺乏等四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中国文论的进一步发展,必须立足于当代中国文论发展的现实语境,破除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与唯我一元独尊观念,并消除对现代性的曲解与狭隘理解,确立"可选择的现代性"这一现代性追求的文论发展与研究的新路向,从而为中国文论的现代转型与创新发展提供出路。  相似文献   

10.
辨体明性:关于古代文论诗性特质的现代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古代文论以论说之体而具诗赋之性 ,其批评文体的文学化、语言风格的美文化和理论形态的艺术化 ,共同铸成文论之“体”的诗性特质。而导致批评文本“破体”的主体性缘由 ,则是文论家思维方式和生存方式的诗意化。本文辨体明性 ,清理古代文论的诗性传统 ,意在抉摘 2 0世纪中国文论的“失体”、“失性”之弊 ,并为中国文论走出世纪困境寻求一条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11.
武夷山下梅古民居圆形装饰纹样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夷山下梅古民居建筑中有众多的圆形装饰纹样,通过实例分析圆形纹样的含义,阐述了武夷山先民的“天圆地方”观念、“太阳崇拜”情愫以及“和谐圆融”情结。  相似文献   

12.
天神崇拜观念源自于萨满教的自然崇拜,是古代北方草原民族所共有的。蒙古族天神崇拜形成于蒙古族共同体成立之前,成吉思汗在自己的言行中对其进行了强化,且得到了萨满巫师的大力支持。正因为有"天是世间的主宰"、"汗权是天授予的"、"天意天命不可违"、"天降福祉为黎民"等的信仰,所以蒙古人就对腾格里(长生天)崇拜有加,且世代传承祭祀,直至今天。对当代人而言,天神崇拜包含有遵从、敬畏、爱护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生态平衡等朴素的思想内涵,值得传承和保护。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古代哲人老子的美学思想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生态智慧和生态文化内涵,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生态文化范式有着宝贵的借鉴意义。通过论述老子美学思想中“天人合一”与“无为而治”的生态文化内涵,说明其作为构建生态文化范式的哲学基础与有效途径是值得当下人类借鉴与学习的,以便更好地构建有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自然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4.
老子具有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老子生态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天人合一"的生态世界观、"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生态价值观、"自然无为"的生态方法论、"小国寡民"的生态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15.
自古以来,中国古代先民就怀着对自然的崇拜和敬畏之情,将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自然生灵作为精神寄托和崇拜对象,并作为纹饰记载在他们创造的器物上。太阳崇拜与乌灵崇拜,是人类社会最早的两大崇拜,而且太阳崇拜几乎跟乌灵崇拜融为一体。陕西华县泉护村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鸟纹彩陶中,有一个形象为日与乌组合的纹饰颇为引人注目,乌是鸟的一种,这也与中国的一部分神话故事中的情节相吻合。这一纹样是太阳崇拜的一种表现。对于类似彩陶纹样的研究,能体现彼时彼地人类某种观念、精神和情感。  相似文献   

16.
冯先生的人生境界说主要体现在《新原人》中,是冯先生在抗战时期为排解民族危亡的困扰,激励人们奋勇进取而作的思考。其学说基于纯粹哲学和美学思考之上,有着将天人浑然一体和古今溶于一筹的整体思维特征,而其本质就是人生智慧。冯先生的人生境界说源自于南阳古老的讲智慧、注重人生事业的优秀文化传统,同时,冯先生自身的人生实践,正是对这一优秀文化传统的践行。  相似文献   

17.
贾谊是西汉初年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基于自己八年的太傅经历并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先秦时期的教育思想,形成了“慎交感”与“早瑜教”的胎教思想和“慎选左右”的幼儿教育思想。分析他的学前教育思想的利与弊,有利于我们认识先秦时期的教育理念和我国古代学前教育思想,对当代学前教育也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8.
根据汤因比"挑战""应战"理论,文明的产生与发展缘于人群对外界"挑战"的正确"应战",而文明的衰亡则归因于"应战"的错误。中美洲玛雅人面对自然"挑战"时,正确地栽培了玉米,创制了水神,精研了天文历法,铸就了让世界为之惊叹的古老文明;却因古典期末期盲目扩张耕地、疯狂祭祀、频繁内战等一系列错误的"应战"措施而葬送了文明的辉煌。玛雅人的教训对于"全球化问题"日益严峻的21世纪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制》篇是古代儒者从礼的角度阐述国家管理的各种最重要的制度,其中不仅有很多在今天看来属于世俗的法律制度,也有很多是关于宗教礼仪的具体规定。这在其后的《唐律疏议》等古代主要的法律典籍中,思想一以贯之。因此,在古代儒者看来,宗教规范同时就是国家的法律制度;国家的法律制度也是它们的宗教规范。不仅中国古代是这样,印度教的《摩奴法论》等古代其他主要国家宗教的情况也是如此。这就说明,儒教和其他国家宗教的性质是一致的,即儒教也是一种宗教。  相似文献   

20.
尊崇女性盐神的区域目前只有云南省德宏州(阿昌族)和甘肃省礼县(古称西陲)。早期秦文化是西陲"盐婆婆"神崇拜习俗最原始的文化基因,当地民众在崇拜"盐婆婆"神的同时,基于生存层面的现实性需要对其又进行规束和监管,表现为尊崇与羁绊的二元对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