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陈燕 《文教资料》2008,(27):114-116
在当前我国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时期,学校德育遇到了一些难点.本文分析了学校德育适应与现实市场经济道德的难点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如何辩证把握一般性道德与现实市场经济道德的关系:二是如何全面合理把握现实市场经济所拥有的道德内容:三是如何科学整合一般性道德和现实市场经济道德.在分析的过程中也对解决方法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变革时期,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些固有的道德标准不能完全维系人心,而一些新的道德标准又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在这种情况下,要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提高学生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3.
为了满足学业水平考试的要求,必须加强对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教学工作的改革与创新,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为其将来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基础。尤其是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学生的思想受到各类思潮的冲击,导致其价值观念出现了一定的变化,不利于其健康成长。德育课程教育应该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在以人为本理念下增强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与职业素养。本文将对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形成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探索学业水平考试下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教学的策略,为教师提供参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培养中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是新时期德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是学校德育的主线。而道德判断能力则是衡量德育工作的基本依据和重要指标。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不断提高是实现个体道德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进入21世纪,我国社会生活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利益原则的普遍化,网络发展的普及化等一系列现象都对中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中学生自身的特点看,中学时代是个体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人的…  相似文献   

5.
论新时期先进文化建设中学校德育的走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路琳  康月磊 《教育探索》2009,(1):106-108
新时期先进文化是多元文化时代社会先进价值观念的体现,是学校德育发展、创新的基础和保证,学校德育通过对先进文化及其价值观念的传承,推动先进文化的发展,两者存在着相互促进、和谐发展的关系.学校德育伴随着先进文化建设与发展面临着来自先进文化价值观念多样性和社会多元文化价值观念多元性的双重挑战,而要应对挑战,学校德育就必须努力进行创新,使其发展呈现出符合时代特征的新趋势,即学校德育途径的大众化走向、德育目标的民族化走向、德育内容的和谐化走向.  相似文献   

6.
在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从教育外部看,商品经济的发展带来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各种影视,书刊及社会风气中的不利因素等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情操、道德与行为:从教育内部看,学校本身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的不良倾向。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落实学校德育首位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与紧迫。《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用马列主义、毛泽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发展现代化、价值观念多元化的今天,学校德育环境发生了重大变迁,学校德育出现了三大典型的矛盾:学校德育守成与社会文化变迁的矛盾;学校德育价值整合趋势与多元文化的开放格局定位的矛盾;学校德育的他律特质与个性发展的自律倾向的矛盾。最后,在社会变迁这个大背景下,对我国学校德育如何走出困境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思路。  相似文献   

8.
网络已经成为青少年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并且对其思想品德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网络环境下的海量信息、文化间的交叉传播,也使学校德育面对着一个与以往不同的、多元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并存的德育环境。学校德育如何针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掌握主动权,是德育理论研究和实践面临的迫切任务。面对青少年学生在价值判断和道德观念上的量变,以及由网络延伸所导致的认识方式和思维方式上的质变,学校德育不能只以传播知识的身份立足,而必须以培养学生自身的道德判断、分析评价、选择和创造力为目标,发展学生的主体精神,培养学生审慎思考和理性选择的道德能力,把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的教育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选择和自主构建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西方学校德育积淀和呈现出一些共同的特征:坚持以人为本,倡导人本化的道德理念;反对道德灌输,提倡道德自主;注重认知,推崇理性的道德范式;整合德育力量,构建立体化的德育网络。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西方各国与时俱进,为学校德育纵深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具体表现为:各国政府日益重视德育,加强对学校德育的督导;注重汲取传统德育思想,品格教育呈现回归和复兴的态势;拓宽研究视野,重视德育理论的多学科整合;结合时代发展特点,积极探索与推进学校德育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如何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实效性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既给思想品德教育改革带来了无限生机,又使学校德育面临着许多挑战。社会变迁所造成的旧价值观念逐步解体,新的价值观念尚未有效重构,在一定程度上又使学校德育陷入了迷惘,这些困惑、迷惘,不仅反映在理论上,而且也反映在学校德育的具体实践中。从德育的影响源的角度看,社会、家庭和学校在德育的影响方向、影响性质、影响内容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这些差异又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校德育的影响力。面对诸多困惑,我们认为,学校德育除了应着力解决学生的道德认识问题,更为重要的,还要加强学生的道德实践力,而加强学生的道德实践力的重要途径在于培养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1.
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青少年思想品德发展规律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道德、个性等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在我国 ,向来有重视德育的优秀传统 ,但传统的德育一直着眼于为社会制度的巩固、发展 ,为社会整体关系的协调而服务。学校德育与新的形势发生冲突 ,这是我们过去从来没有遇到过的问题。笔者作了一些思考 ,提出来与同行们商榷。首先 ,我们要确实抓住学校德育的核心和基础。学校德育的核心是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 ,包括对事物所持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2.
我国学校德育目的长期以来备受争议。但是,研究者却没有对学校德育目的制定依据展开讨论。学校德育目的制定依据是“适合学校需要和学校德育两个主体需要”,由此引申出若干条具体标准:学校德育目的要具有特殊性;学校德育目的对学生发展要有“价值限定”;学校德育目的要有实现的经济基础;学校德育目的要体现学校德育实现道德双向认同的任务;包含培养符合社会要求、能促进社会发展的人的内容;德育目的要适应社会性发展和个性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3.
刘次林 《中国德育》2006,1(4):25-29
当前学校德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辨析。其一,正视学校德育对学生道德成长的作用;其二,学校德育中对话不能“包治百病”;其三,要处理好学校德育与社会的关系;其四,要基于学生的实际状况开展德育研究;其五,学校德育测评要注重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道德人格已经被认为是当今学校德育研究与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文献梳理,我国小学生道德人格的研究还存在道德人格结构划分不清晰、研究内容表面化、缺乏实践性研究及对道德主体的价值作用挖掘不够等问题。展望将来小学生道德人格的研究,建议后续研究要建立在对道德人格概念清晰把握的基础上,探索小学生道德人格的发展过程、挖掘主体性因素在道德人格形成中的作用,以及探讨小学生道德人格发展的教育手段。  相似文献   

15.
<正>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推动了社会道德水平的全面提高,自由、公正、平等、重视个性发展、权利与义务并重等许多反映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总体道德水平的良好意识深入人心。但经济建设推动社会道德水平向前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因此我们理应对当今我国学校德育的内容、方法及教育工作者等方面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6.
思想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灵魂,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每一位德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当今时代充满机遇和挑战,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物质与精神、民族文化与西方文明等各种观念和意识形态相互交织,不断冲击着青少年的道德认知,影响着青少年的道德成长。在这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中,怎样更好地应对时代向道德教育提出的各种挑战,是学校德育工作者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着重对建构和谐学校德育环境作一些探索,旨在有效改进学校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17.
当代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转型时期,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念发生了较大变化,学校德育要取得成效,必须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社会实际出发。本文在调查基础上,提出当前德育工作的新思路:一是做德育工作需要有大视野;二是找准传统道德与现实的结合点;三是寻求道德评判的基本价值尺度;四是正确看待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论学校德育场的德育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所谓德育场,简言之,就是指由学校内部各种环境因素构成的、对学生品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校教学环境.从德育论的角度看,学校德育是学生形成道德认识,发展道德情感,践行道德行为的主要环境.它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干预学生的品德发展,塑造学生的个性与价值观.从而表现出多种不同的德育功能.探讨学校德育场的这些功能,对于从新的角度探索学校德育规律,提高德育质量,无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和充分的社会支持,是学校德育变革成效不彰的根本原因。社会环境与社会生活是学生道德发展最真实的场域,是一切学校德育变革的逻辑前提。社会发展的道德需求与道德期待是学校德育变革的重要动力支撑。学校德育变革必须置身并充分考量社会发展、社会环境、社会资源之于学生道德发展及学校德育的深刻影响,深入理解并认真对待社会发展对学校德育变革的时代要求与动力支撑,积极拓展社会资源的德育价值及其支持路径,充分考虑并合理利用社会生活对学生道德成长的滋养,从其赖以依存的社会系统中寻找资源、方案、路径与突破。  相似文献   

20.
当前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文化多元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挑战。市场经济使人们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变化,也使学校德育工作面临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挑战。探索新时期如何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对做好学校德育工作有重要作用。一、确立正确的德育理念思想认识非常重要,只有在正确认识的基础上,才能对教育目标、内容、方式作合理的定位。过高的德育目标难以实现,其直接的结果便是放弃,这必然导致学生与德育的疏远,也会导致其道德需要的消失。当前学校的德育目标应当以社会发展为基础,充分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