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一、课题提出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通过学具操作,让学生协同多种感官来学习数学,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然而,长期以来,教师只重视对学具"标准件"的使用,使学生成了课堂上的"操作工".因此,我们对"标准件"学具进行加工,故意使其"残缺",努力探索"残缺"学具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方法与策略,从而加强教师的创新设计研究.  相似文献   

2.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然而数学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因此学具是小学生学习数学不可缺少的工具。然而在目前大多数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都存在学具操作不当的现象,主要表现为:学具的操作往往是为操作而操作,为应用而应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教师缺乏控制,对学生操作学具的方法教师缺乏指导,使学具成了名符其实的摆花架子的装饰品,结果通常是耗时多而收获少。本文中,笔者就小学数学课堂学具操作“四不当”现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学具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儿童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不但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减少学习的困难,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但是在教学实践中,要做到"巧"用学具。在必要的时候使用,合理地选择易操作的学具;有的放矢,构建学具操作模式,有始有终,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通过"做"数学,使枯燥的数学课堂妙趣横生!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学具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近几年的实践证明,学具具有教具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充分发挥学具在教学中的功能,对促进学生素质提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一、通过对学具的操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激发其学习兴趣是增强其学习有效性的必要条件。开展学具操作活动,能使学生置身于愉快的学习之中,感觉到学习之乐,使课堂教学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局面。例如,在小学二年级数学中讲乘法的含义时,教师让学生在学具袋中拿出9个三角形图形在课堂上摆一摆,要  相似文献   

5.
刘晓霞 《考试周刊》2011,(25):86-86
在数学教学中要恰当选取学具操作内容,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准确把握学具操作时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精心设计学具操作程序,有助于学生良好认知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巧妙运用学具,为学生搭起学习的平台,使其思维在实践中真正“活”起来呢?笔者就此做了如下探索:利用学具的诱惑,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思维动机;利用学具的活动,促使学生主动探究,激活学生思维;利用学具的灵活,诱发学生的求异思维与创新;利用学具的直观,加深理解数量关系,发展学生思维;利用学具的生活情趣,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相似文献   

7.
数学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因此,《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要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学习数学。于是,学具操作便成了很多教师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上经常采用的方式。但是,目前一些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学具操作时存在不合理、低效率的现象,没能充分发挥学具操作的功能。那么,应如何才能让低年级学生更有效地操作数学学具呢?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小学生思维特点,通常很多教师会从直观的形象思维人手,逐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其中数学学具就是一个重要的载体.那么该如何正确使用教具呢?笔者根据多年经验,发现如果对标准的学具进行"残缺"处理,可以释放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成就具有残缺美的创新数学课堂. 一、克服思维定式,增强学生对数学本质的认识 [案例一]认识厘米教学片断:课堂伊始,教师让学生进行常规模式度量,很快当学生掌握了从起点O到终点之间的刻度认知之后,教师积极创设数学困境和难题,目的引导学生克服思维定式,加深对数学度量这一问题的认识,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9.
学具操作是小学阶段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有意识地加强学具操作,能有效地促使知识内化,发展学生思维。 一、学具操作可真实反映学生的思维过程 学具操作是学生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操作过程条理分明、快而不乱,反映出操作者思路清晰、目的明确;而手忙脚乱、错误不断则正暴露出内部思维活动处于混乱状态。可见学具操作能将学生内在的、不易观察到的思维过程外化出来,便于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1学具应用中存在的问题a.认识不足。学具是近几年逐步推广的新型教具。由于应试教育在人们的意识中根深蒂固的影响,有些教师对使用学具不够重视,缺乏有效的考查机制,学具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效率不高。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习惯于一支粉笔、一本教材的教学方式,认为学具只不过是学生的玩具而已。发到学生手中,有的被束之高阁,有的被当作玩具而损坏,致使学具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b.使用不好。学具的应用需要一定的技巧,比较难组织;教师在课堂上既要完成教学内容,又要指导学生操作,感到时间不够用;有些教师不知道如何指导学生使用学具…  相似文献   

11.
学具应用是数学课堂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深受学生喜爱。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从打破思维定式、灵活替换学具、活用生活素材等方面,引导学生创新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学具操作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的学具操作往往可以成为课堂教学的"点睛之笔".因此,教师要用好学具,借力学具,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促使学生通过直观化的操作,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让他们更加自然、和谐地习得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13.
随着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实践操作活动以它的具体形象性 ,易于激发兴趣 ,便于建立表象、理解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等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引进课堂。特别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把学生的操作活动贯穿于整套教材 ,更体现了动手操作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的重要性。根据低年级学生特点 ,学具操作应该遵照“操作直观思维→动态直观思维→静态直观思维→抽象思维”的层次逐步进行 ,这样才能不断发展学生思维 ,提高学习能力 ,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下面我就学具操作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谈几点肤浅认识。一、观察…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低段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学具操作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学具操作能够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引导学生进行学具操作,要基于适当的时机、学生的特点和课堂生成,突显学具操作的必要性、过程性和思维性。  相似文献   

15.
衡丽 《林区教学》2010,(10):89-91
学具操作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采用。引导学生使用学具是学好数学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也是新课程标准教学理念在教学中的体现。就学具操作在数学课堂中的作用及如何指导学生利用学具操作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多种能力谈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6.
儿童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教学中只有重视学生的学具操作,借助学具操作引导他们主动参与探索,才能提高课堂效果,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相似文献   

17.
一、让课堂实践活动成为学生放飞思维的乐园课堂实践活动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在课堂内围绕着问题情境进行的实践活动,主要有操作型、模拟型等形式。操作型实践活动是为解决某一抽象的知识点,让学生借助学具操作,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化难为易的一种形式。苏霍姆林斯基说:"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形成思维的工具的镜子。  相似文献   

18.
1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学具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在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儿童喜动不喜静 ,有意注意时间短的特点 ,把某些数学内容设计成一系列的操作活动。动手操作中的各种学具就足以引起学生兴趣 ,他们就会以最大的热情自主地投入到教学中 ,调动思维的积极性 ,从而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2 通过实践操作 ,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获得感知 ,进而得到深刻的理解  在操作中 ,学具具有直观性 ,加上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这能使他们在操作中感知到知识的要点 ,理解知识的内涵。如我在教“角的度量”这一学生不容易掌握的知识时 ,我指导学生进行…  相似文献   

19.
在低年级教学中,学具操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形式。在学具操作的过程中,由于教师组织或者引导不当,经常会产生学具操作流于形式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给出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使学具操作起到为提升学生学习效果服务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学生学习实践、操作用的工具称学具。学习 2 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时 ,每个学生用 2 0根小棒(石子或豆子 ) ,这是最简单的学具。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 ,学具使用越来越受到普遍的重视。目前 ,有的教师还采用老一套教法 ,认为使用学具麻烦 ,课堂纪律差 ,学生难管 ,教学进度慢 ,难完成教学任务。其实 ,恰恰相反 ,使用学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每套学具大致有 2 0根小棒 ,2 0个圆形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